【摘要】中國夢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已經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精神斗志的重要載體,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場所,在聲樂工作的開展中自然需要以中國夢為依托,文章基于此,首先介紹了中國夢的內涵及其對文化館工作的意義,就如何從中國夢的視角出發開展聲樂工作提出了對策,包括整理主題作品、開展專題講座、創編聲樂作品、組建群眾社團等。
【關鍵詞】中國夢;文化館;聲樂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233-02
【本文著錄格式】劉芳.中國夢視角下的文化館聲樂研究[J].北方音樂,2020,04(07):233-234.
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活動場所,肩負著繁榮群眾文化,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重任,是新時期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緊扣時代發展的步伐是文化館各項工作開展的基本要求,中國夢則是新時代最為鮮明的主題。歷經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向著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邁進,中國夢的提出指明了新時代的發展方向和任務,也奠定了文化館工作的基調。文化館在聲樂工作中需要自覺貫徹落實中國夢的內涵、精神,成為中國夢的助力者。
一、中國夢的內涵及其對文化館工作的意義
(一)中國夢的內涵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核心目標為兩個一百年,具體表現則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五位一體的新發展理念是中國夢實現的根本手段。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夢想,也是中國邁向新的發展階段的時代口號,具有凝聚人心、激勵發展的時代價值。
(二)中國夢對文化館工作的意義
中國夢的提出不僅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更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在文化館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指明了文化館工作的方向。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經歷了上百年的屈辱史,新中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重新站立起來,而中國夢的提出則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這需要文化館以實現中國夢為己任,將工作方向與時代主題相結合;其次,明確了文化館工作的任務。群眾文化是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館以繁榮群眾文化為基本任務,自然需要遵循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而弘揚時代精神、彰顯時代使命則是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這要求文化館將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與中國夢時代主題結合起來,賦予了文化館新的工作任務。
二、中國夢視角下文化館聲樂工作開展對策
(一)整理主題作品
文化館要以中國夢為主題,做好經典歌曲的搜集整理工作,如《天耀中華》《強軍戰歌》《共筑中國夢》等,打造中國夢聲樂作品庫,為聲樂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夢的實現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以前人所取得的巨大成績為基礎,也需要子孫后代持續不斷的努力。新中國誕生以來,涌現了大量經典的膾炙人口的歌曲,蘊含著中國夢的價值內涵和情感基調,因此,在聲樂作品的整理中要盡可能擴大視野,將能激勵愛國情懷,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歌曲均納入到歌曲搜集整理的范圍。比如《我的祖國》,歌曲創作于1956年,是電影《上甘嶺戰役》的插曲,盡管過去半個多世紀,仍然熠熠生輝。此外,《東方紅》《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江山》也應該成為中國夢系列歌曲。主題作品的搜集整理能夠為群眾聲樂活動的開展提供優秀的資源。
(二)開展專題講座
文化館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場所,館內可分為若干個小組,擁有一批專業的藝術工作者,他們在推動群眾文化發展,宣揚黨的文化政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夢寄托著國人的理想,是時代精神的交匯點,文化館要以聲樂為依托,借助專題講座來向人民群眾宣揚中國夢。國家富強是中國夢的主要表現形式,愛國題材是聲樂作品中的常見題材,經典的愛國民族聲樂作品為數甚多,如《祖國之愛》《祝福祖國》《祖國啊,我永遠熱愛你》等,這些作品主題均是文化館宣傳中國夢的重要載體。需要注意的是,文化館主題講座的對象為普通的人民群眾,他們的文化素養參差不齊,特別是縣一級文化館,前來聽講座的以中老年群體居多。因此,文化館在講座內容上要注重通俗性,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人民群眾介紹中國夢,以《我們的中國夢》為例,作為一首反映新時代的民族聲樂作品,《我們的中國夢》表現了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館可以利用視頻資源、歷史故事、身邊的案例來講解。
(三)創編聲樂作品
聲樂藝術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樣式,文化館在中國夢視角下的聲樂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優秀聲樂作品的搜集、整理、分析、講解,也要重視聲樂作品的創編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聲樂作品,從而推動群眾文化的深入開展,發揮群眾文化建設在宣揚中國夢中的作用,首先,立足民族性。民族性是民族聲樂作品的基本屬性,工作者要從反映民族生活、具有民族技巧、表達民族情感等角度來創編聲樂作品,使中國夢主題作品和民族文化乃至民族振興深層次融合起來;其次,立足區域性。文化館是地方性群眾文化機構,發掘、傳承、發展區域文化是文化館工作的基本要求。文化館需要在中國夢主題聲樂作品的創編中凸顯地方特色,將地方文化與時代主題銜接起來;最后,凸顯時代性。聲樂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每個時代都有相應的聲樂作品。文化館在聲樂作品的創編中既要立足時代發展的方向,緊扣時代的精神脈搏,創作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還要融入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主題。
(四)組建群眾社團
群眾文化活動以大眾性為主要特點,這里的大眾性既指文化活動契合大眾的審美需求與文化層次,也指文化活動具有廣泛的參與性。然而,當前不少地區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中出現了參與主體不足的問題,群眾文化活動與群眾之間產生了脫節,這顯然不符合文化建設的目標。對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的發展中要堅持參與主體廣泛性的原則,注重群眾社團的建設,鼓勵對聲樂藝術感興趣或具有一定聲樂素養的群眾組建地方性聲樂社團,為聲樂工作的開展鋪平基礎。文化館要鼓勵群眾自辦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具有自發性特征,文化館要保護群眾自辦文化的熱情,努力為群眾自辦文化創造條件、環境,深入到群眾性文化組織中,幫助群眾提升文化活動的品質,比如舉辦中國夢歌曲比賽,讓各小組選擇一位代表演唱中國夢主題歌曲,以活動的形式宣揚中國夢。
三、結語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要求“積極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既為我國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文化館在新的歷史時期布置了新的任務。緊扣時代,助力中國夢是文化館工作的出發點,對此,文化館需要以中國夢為指引,加強聲樂工作。
參考文獻
[1]張西.在中國夢的視角下淺談群眾文化的建設[J].信息化建設,2016(3):33-35.
[2]吳鵬.中國夢視角下的群眾文化建設[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3):200.
[3]潘月群.中國夢視角下群眾文化建設的創新和發展[J].神州民俗,2016(7):66-68.
[4]張楊.實現中國夢群文有擔當——淺談群文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養[J].決策與信息,2016(5):49.
[5]蒲紹芬.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深入實踐策略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5(5):71-72.
[6]伊海燕.加強群眾文化建設 推動社會管理創新[J].現代營銷,2012(12):161.
作者簡介:劉芳(1971—),女,漢族,湖北大冶,本科,中級,大冶市群眾文化館,研究方向:群文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