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流柱 姚賽 劉路 楊林

摘 要 通過對農業生產中所施用農藥的有效成分進行調查,比對農殘監測參數,可得出監測參數對實際農業生產中農藥監測有效率、監測參數的盲點、需要達到的參數范圍,能夠指導今后參數的增加、刪減工作,擴大檢測范圍,為檢測重點的調整提供實效性依據。為此,針對生產中的農藥有效成分開展調查,重點以生產企業、合作社的施用農藥情況進行登記,得出有效成分進行統計,與實驗室設置的檢測參數進行比對分析。結果得出:通過調查轄區內農藥有效成分81個,參數監測有效率為34.2%,對實際使用農藥的有效監測率為32.1%,參數的盲點55個,參數應達到的最大參數范圍為131個參數。
關鍵詞 農藥有效成分;監測盲點;有效監測率;監測參數
當前,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種植品種不斷增多,植保技術不斷更新,傳統意義上的農藥已經不適應生產需求,新型農藥、單一農藥和復配農藥在生產種植中得到大量應用[1-5]。因此,為了在農殘檢測工作中結合實際情況對監測參數進行調整設定,提高監督檢測的廣范性和有效性,開展此次農藥有效成分調查與檢測參數比對工作。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目的
調查比對力求達到以下目的:1)查清實驗室監測范圍內農業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品種有效成分;2)比對找出貴州省畢節市監測參數與實際使用情況的差異,得出監測參數監測有效率、應達到的最大監測范圍、監測的盲點以及監測參數根據實際調整的方向。3)提出相應的建議。
1.2 調查比對設計
2019年以來實驗室在農殘檢測中采用GC、GCMS、LGMS分別進行監測的監測參數76個,包括倍硫磷、甲胺磷、聯苯菊酯、γ-666、殺暝硫磷、久效磷、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敵敵畏、氯菊酯、樂果、甲拌磷、百菌清、三唑磷、對硫磷、馬拉硫磷、氧化樂果、三唑酮、水胺硫磷、氰戊菊酯、腐霉利、甲基對硫磷、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二嗪磷、硫環磷、氯唑磷、內吸磷、氟氰戊菊酯、蟲螨腈、殺撲磷、滅線磷、三氯殺螨醇、特丁硫磷、滴滴涕、甲基硫環磷、丙溴磷、硫丹、苯醚甲環唑、吡蟲啉、乙螨唑、西酰嗎啉、丁醚脲、噻蟲胺、多菌靈、噻嗪酮、吡呀酮、克百威、氯噻啉、噻蟲嗪、噠螨靈、嘧菌酯、喹螨醚、西瑪津、甲萘威、吡唑醚菌酯、茚蟲威、唑蟲酰胺、敵百蟲、甲氨基阿維菌素、噻螨酮、滅多威、氟蟲脲、啶蟲脒、炔螨特、莠去津、除蟲脲、噻蟲啉、辛硫磷、氟苯蟲酰胺、嘧霉胺等。
1.2.1 調查對象
對監測轄區內規模性生產企業、合作社、農業生產主體的農資倉庫農藥儲備情況和田間農藥使用情況開展調查[6-7]。
1.2.2 調查方法
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全年分多次,不定時進行,調查不少于100個生產基地,調查時對現場發現使用的農藥品種進行登記拍照,以照片為依據進行有效成分查詢。
1.2.3 調查要求
調查要做到真實有效,力求排除生產經營主體隱瞞;有效成分統計按用途分為殺菌劑、殺蟲劑、生長調節劑、除草劑4種進行統計[8]。
1.2.4 調查統計
按照方案要求,調查于2019年4月開始,到同年10月30日結束,出動10人20多次進行調查,收集農藥品種照片207張,調查表格50余份,最后通過農藥品種照片和表格登記的農藥使用網絡查詢篩選,確定有效的農藥有效成分。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藥有效成分調查情況
通過統計,排除相同的農藥成分,得出貴州省畢節市農藥有效成分共81個,包括殺蟲劑29個,殺菌劑37個,生長調節劑6個,除草劑9個(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畢節市農藥有效成分中,殺蟲劑29個,占比35.8%;殺菌劑37個,占比45.7%;除草劑9個,占比11.1%;生長調節劑6個,占比7.4%。可以得出,監測轄區內農藥有效成分在農業生產中的用量排序為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生長調節劑,使用最多的是殺菌劑,最少的是生長調節劑,因此,今后的監測要以殺菌劑為監測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農業生產中使用除草劑超過生長調節劑,占比加大,帶來的農產品安全問題可能增加。因此,除草劑的監測力度也需進一步加強。
2.2 有效成分與監測參數比對分析
通過比對,相同的參數26個,其中19個殺蟲劑,6個殺菌劑,1個除草劑;不相同的農藥有效成分55個,其中10個殺蟲劑,31個殺菌劑,8個除草劑,6個生長調節劑(詳見表2)。
2.2.1 監測參數比對分析
農藥監測參數比對得出:76個設置的參數中只有26個參數相同,設置參數的有效監測率為34.2%;其余不相同的50個參數,占比65.8%,為無效監測參數;在26個相同的參數中,19個為殺蟲劑,有效監測率為25.0%;6個殺菌劑,有效監測率為7.9%;1個除草劑,有效監測率為1.3%;生長調節劑沒有進行監測。
2.2.2 農藥有效成分比對分析
農藥有效成分比對得出:調查中發現的81個農藥有效成分比對相同的有26個參數,表明對實際農業生產的有效監測率只有32.1%,55個未在監測范圍內的有效成分占比67.9%,為監測的盲點,55個不相同的有效成分加上76個監測參數,得出實驗室應達到的監測參數最大覆蓋范圍是131個參數。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比對得出如下結論:采用現有農藥監測參數進行農殘監測,達不到監測的作用,現有監測參數已不適應監測的需要,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相同的參數在下步監測中可作為保留檢測參數或刪減參數。在下步的參數調整中應以調查的農藥有效成分為基礎,從不相同的農藥有效成分中,以殺菌劑為重點增加監測參數;同時,還應增加殺蟲劑監測參數,使設置的參數有效監測率提升。此外,還要開展對除草劑和生長調節劑的監測工作,力求達到最大覆蓋范圍,以適應食用安全監測需求[9-10]。
在今后的監測工作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進行實驗室監測參數與使用農藥有效成分比對,形成長效機制,調整農殘監測參數。同時,實驗室應加大檢測參數的提升,使監測參數與實際生產相符,及時對出現的新型農藥進行監測研究。在監測抽樣中,登記所抽樣品農藥使用情況,確保檢測更具有針對性[11-12]。
參考文獻:
[1] 呂曉峰,李艷,陳夢靜,等.農藥殘留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7,37(22):39.
[2] 劉民.農殘檢測過程的關鍵點控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88.
[3] 張宗美,柴勇,康月瓊,等.農藥殘留與重慶市蔬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探討[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7(4):58-60,64.
[4] 吳榮順,梅婷,蔡喬華,等.深圳流通市場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分析[J].中國果菜,2017,37(11):40-44,67.
[5] 胡芳梅,馮開勇.強化蔬菜農殘檢測的建議——以貴陽市烏當區永樂鄉為例[J].農技服務,2007(8):70,83.
[6] 張瑩.我國最近頒布一批農藥殘留限量標準[J].農藥科學與管理,1994(4):36-37.
[7]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新標準發布實施[J].黑龍江糧食,2013(2):44.
[8] 鄭慶偉.河北省2017年農藥管理重點工作及措施[J].農藥市場信息,2017(11):18,76.
[9] 馬輝.我國應大力發展農藥精準施藥技術[J].農藥,2002(6):47.
[10] 鄭文鐘,應霞芳.我國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機化研究,2008(5):219-221.
[11] 韓貞祿,楊麗麗.關于當前農村農藥使用現狀的調查報告[J].煙臺果樹,2007(4):1-3.
[12] 楊和連,張百俊.我國蔬菜生產中的主要污染問題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5):1431-143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