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利

本文主人公侯蓉
當年,她夢想著做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卻“陰差陽錯”成了一名獸醫(yī),而且是“國寶”大熊貓的專職醫(yī)生。從走進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那天起,她就把自己的夢想定格為讓大熊貓這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一直繁衍下去。26年來,她負責并具體實施了大熊貓精子庫與細胞庫的建立,主持完成了“大熊貓體外受精研究”,使大熊貓體外受精在世界上首次獲得成功。
這位被媒體譽為“熊貓媽媽”的女性叫侯蓉,系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研究中心主任,還是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熊貓媽媽”的多彩世界。
1994年8月,位于成都市北郊斧頭山下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迎來了一位新員工,這位背著雙肩包的女孩嬌小俏麗,渾身充滿著活力?;刂魅斡H切而又幽默地說:“小侯,祝賀你成為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從今天開始,你就可以與‘國寶朝夕相處了,好好干!”
剛從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獸醫(yī)系畢業(yè),能到同學們向往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上班,侯蓉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侯蓉是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單純善良,性格要強。小時候,她目睹了身邊親友被病痛折磨的情形,就夢想著將來能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高考報名時,她志愿欄里填的全都是醫(yī)學院。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她才知道,自己被調(diào)劑到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獸醫(yī)系。
為此,侯蓉哭了整整一天,父母勸她復(fù)讀,但侯蓉想到家里經(jīng)濟狀況不好,不能再給父母增添負擔了,于是,當年9月,侯蓉告別父母,一個人到學校報到。
入學后,看到侯蓉情緒不佳,輔導員便給她做思想工作:動物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guān)。比如大熊貓這種世界瀕危物種,如果沒有人類的參與,沒有熊貓醫(yī)生的辛勤工作,也許早就滅絕了,可別小看獸醫(yī)這項工作??!
聽老師拿“大熊貓”舉例,侯蓉心里一動,是啊,熊貓也是動物,也需要醫(yī)生,將來如果能為“國寶”服務(wù),那該多好呀!老師仿佛看懂了她的心思,笑著鼓勵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做獸醫(yī)需要精湛的醫(yī)術(shù),只有學好本領(lǐng)才是硬道理。
思想轉(zhuǎn)變后,侯蓉迸發(fā)出高昂的學習熱情,每學期她都是班里的第一名,每年都拿一等獎學金。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畢業(yè)前夕,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恰好來學校招人,侯蓉以出色的成績以及過硬的素質(zhì)被錄取了。
如愿成為熊貓專職醫(yī)生,并承擔起大熊貓的繁育工作,侯蓉感到責任重大。安頓下來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大熊貓,她想和這些可愛的“國寶”們盡快建立起感情,以便接下來的工作,但沒想到,剛開始她就鬧了一個笑話。
侯蓉在飼養(yǎng)員的引導下,去看3歲的大熊貓“蜀慶”。當時,蜀慶雙手扶著樹,動作笨拙而又憨態(tài)可掬。看到大熊貓離自己這么近,侯蓉很興奮。飼養(yǎng)員告訴她,大熊貓很有靈性,還聽得懂人話。說著,他對著“蜀慶”喊了聲:“小慶慶,小慶慶,回過頭來看看我!”讓侯蓉激動的是,“蜀慶”聞聲真的扭頭看了一眼侯蓉,然后又繼續(xù)俯在樹上觀望。
“小侯,你看‘蜀慶這是在干什么?”這時,侯蓉看到“蜀慶”騎在一根竹子上,雙手抽動著竹子,樣子十分有趣可愛。來基地之前,侯蓉從資料上了解到大熊貓的許多生活習性,便試探性地問飼養(yǎng)員:“難道三歲半的雄性大熊貓會發(fā)情?”
“呵呵,不對,你可以拍一張‘蜀慶的照片,回去分析一下!”在飼養(yǎng)員的幫助下,侯蓉拍了幾張“蜀慶”的照片。照片洗出來后,通過分析,她才知道“蜀慶”原來是位大姑娘。
初次上班就鬧了個笑話,這讓侯蓉覺得,給大熊貓當醫(yī)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比給人當醫(yī)生還要復(fù)雜,自己必須在實踐中快速成長,才能為大熊貓的繁育工作做些有益的事情。
為了讓侯蓉盡快地成長,基地特地安排了資深熊貓專家來帶她,為了觀察熊貓的生活習性以及生理特點,侯蓉和大熊貓們朝夕相處,并且學會了用大熊貓的語言與之交流。
有一次,大熊貓“毛毛”抱著無皮大樟樹努力地向上爬,侯蓉發(fā)現(xiàn)時它已爬得老高,便立即伸出手抓住了“毛毛”的右后腳,“毛毛”還是用力往上爬,侯蓉就是不放手,試了幾次,“毛毛”無法掙脫,只好爬了下來,可能是她對侯蓉阻止它爬樹有意見,居然張口要咬侯蓉,侯蓉趕緊模仿著大熊貓的叫聲,“毛毛”知道她投降了,就放過了她。
與大熊貓相處時間一長,侯蓉越來越喜歡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對它們的研究愈發(fā)深入,在基地專家的幫助下,侯蓉成長得非???,5年時間,就能獨當一面了。
對于許多國家而言,能夠從中國引進一只熊貓是一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目前,我國作為友好使者送到國外動物園的熊貓就有四十多只,由于水土不服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熊貓在異國他鄉(xiāng)容易患上種種疾病,作為基地的骨干熊貓專家,侯蓉經(jīng)常作為“娘家人”被派到異國為熊貓診治疾病。
1999年,我國向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輸送了一對大熊貓“洋洋”和“倫倫”。幾年來,美國專家一直嘗試著讓“洋洋”“倫倫”自然交配,卻總不能成功,不得不向中國求助。2006年,侯蓉被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派往美國進行指導。
侯蓉深知大熊貓自然交配的難度,在她研究過的100多只雄性大熊貓中,能夠自然交配的不到10%,平均9個雌性大熊貓才能繁衍出1只熊貓幼崽,更遺憾的是,大熊貓有50%的幾率生雙胞胎,但大熊貓會撫養(yǎng)一只而拋棄另一只。為了解決熊貓交配這個難題,侯蓉開始了對大熊貓體外受精課題的研究。
侯蓉到達美國后,美國同行一看中國派來了一位30多歲的年輕女性,因此對她的專業(yè)水平有些質(zhì)疑。侯蓉迎著這些帶有質(zhì)疑的目光,對“洋洋”“倫倫”采取了一系列改進的繁殖措施,當年3月,“倫倫”終于有了發(fā)情癥狀,但遺憾的是,“倫倫”與“洋洋”的自然交配沒能成功,美國同行頗為失望,對侯蓉的能力更加懷疑。
侯蓉決定嘗試使用體外受精的方法,并通過人工采精技術(shù)采集到“洋洋”的精液,對“倫倫”實施了人工授精。美國同行對侯蓉的做法半信半疑,在此之前,美國、加拿大等國專家經(jīng)過多年努力,想使用體外授精的辦法讓熊貓受孕,均未獲得成功。
讓美國同行驚訝的是,經(jīng)過侯蓉的努力,“倫倫”成功受孕,并生下了熊貓“美蘭”。當時,“美蘭”的出生很不順利,從“倫倫”破羊水到產(chǎn)下幼仔,前后經(jīng)歷了36個小時,在此過程中,侯蓉一直守在旁邊,困了就小睡一會兒,餓了就吃點快餐,直到“美蘭”出生。
“美蘭”生下來后,侯蓉擔心“倫倫”不能勝任“媽媽”的工作,因為“倫倫”沒有帶熊貓幼仔的經(jīng)驗,后來發(fā)現(xiàn)它做得非常好,這才完全放下心來。
帶著美國同行的欣賞與贊譽,侯蓉回到國內(nèi)。半年后,美國同行又打來求助電話,“美蘭”的爸爸“洋洋”患上了慢性腹瀉,這種病可導致營養(yǎng)不良綜合癥,最嚴重可導致大熊貓失去繁殖能力。

接到求助電話,侯蓉很快趕到了美國。當時,“洋洋”的體重已經(jīng)在半年內(nèi)下降了10公斤。熟知熊貓怕熱不怕冷特性的侯蓉,提出了控制飼養(yǎng)熊貓環(huán)境溫度的辦法。但是,美國同行不認同她的意見。為了說服對方,侯蓉每天都仔細觀察“洋洋”的狀態(tài),詳細記錄它的行為,形成一系列詳實的數(shù)據(jù),從中找到規(guī)律。在詳實的數(shù)據(jù)面前,美國同行終于采納了她的意見。侯蓉在美國的半年時間里,“洋洋”不僅恢復(fù)了體重,而且比過去更健康強壯。侯蓉高超的醫(yī)術(shù)以及敬業(yè)精神讓美國同行佩服,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特地授予她“杰出貢獻獎”。
2010年春節(jié)后,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從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接回了“美蘭”。剛開始的時候,“美蘭”不怎么適應(yīng),特別膽小,不愿意接觸人,也不出去玩,更不怎么吃東西,總是躲在房間的角落里。也許是侯蓉把它帶到這個世界上的緣故,“美蘭”與侯蓉熟悉后,和她特別親。只要侯蓉一喊它,它就會樂顛顛地跑過來,往侯蓉身上蹭。
基地有位叫“嬌子”的雌性大熊貓,共產(chǎn)過五胎七只幼崽,18歲那年,它的體重達到112公斤。完成了兩次自然交配后,2017年8月18日,“嬌子”先后產(chǎn)下了三胎幼崽,只存活了一只。由于生產(chǎn)過程艱難,又經(jīng)歷過產(chǎn)前的過度減食,“嬌子”產(chǎn)后一直發(fā)燒,不吃不喝,精神極差,一度生命垂危。侯蓉和同事決定對其進行麻醉檢查、搶救治療。麻醉檢查發(fā)現(xiàn),“嬌子”出現(xiàn)了嚴重的溶血性貧血,侯蓉給它進行靜脈輸液治療,輸液后第二天,侯蓉又調(diào)整治療方案,在已經(jīng)進行的抗菌消炎、調(diào)節(jié)電解質(zhì)、靜脈輸鈣的基礎(chǔ)上為嬌子輸入白蛋白。
在侯蓉和同事的全力搶救下,“嬌子”生病后第四天開口吃竹子,第五天開口進食竹筍。搶救“嬌子”的日日夜夜,侯蓉和同事們衣不解帶,始終繃緊了神經(jīng)。
26年來,侯蓉和同事們已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圈養(yǎng)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鑒于侯蓉為大熊貓繁育作出的貢獻,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她為“熊貓媽媽”。侯蓉非常喜歡這個稱呼,因為在她心里,那一只只可愛的大熊貓就是她的孩子。
轉(zhuǎn)眼侯蓉已和大熊貓相伴26載,她率領(lǐng)的科研團隊經(jīng)過成百上千次的試驗,終于使“大熊貓體外授精”這項技術(shù)日趨成熟,侯蓉主創(chuàng)的大熊貓人工繁殖技術(shù)也一直居于世界領(lǐng)先水平。
剛開始從事這項工作時,侯蓉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大熊貓種群能一直繁衍下去,如今,她當初的夢想已經(jīng)成為可能。
侯蓉通過研究得知,大熊貓雖然處在生物鏈的頂層,在地球上生存了800萬年,但從來沒有破壞過地球,面對第四季冰川,大熊貓從以食肉為主的雜食者,成功地演化成以吃竹子為主的雜食者。
這樣的研究讓侯蓉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環(huán)保主義者,有了這樣的認識,生活中的侯蓉想盡一切辦法節(jié)約、利用資源。
在穿衣搭配方面侯蓉有獨到的眼光。穿了幾年的衣服,覺得款式舊了,侯蓉就自己動手改一改,改出的衣服時尚大方,贏得女同事的嘖嘖稱贊。在她的帶動下,基地里的女同事流行起了衣服改做的風潮。
平時,侯蓉包里總是放著一雙不銹鋼筷子。她拒絕使用快餐店里的一次性木筷,她想用自己的行動喚醒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
基地離市區(qū)十多公里,許多同事都買了汽車做為代步工具,唯有侯蓉堅持坐公交車上下班。
兒子讀高二那年秋天,侯蓉從基地回到家,想到半個多月沒見到兒子了,就到學校門口接他。兒子看著同學們乘著父母的車一個個瀟灑地離去,再看看騎著老舊自行車的媽媽,氣呼呼地說:“老媽,你和爸的工資也不低,不至于連個車都買不起吧?”說完,他氣哼哼地騎上自行車,把侯蓉甩得老遠。
侯蓉沒有和兒子爭論,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培養(yǎng)兒子節(jié)約能源的意識。有一次,兒子在書包里看到一沓資料,這份資料是侯蓉用心搜集并悄悄放到兒子書包里的。兒子從媽媽提供的資料上看到,現(xiàn)在地球遭受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如汽車排出的尾氣,不但會造成大氣污染,形成霧霾,還會致使氣溫升高,全球變暖,由此帶來的蝴蝶效應(yīng)會使人類面臨著巨大的災(zāi)難風險……
經(jīng)過侯蓉潛移默化的引導,兒子終于意識到媽媽的苦心。他知道,媽媽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是很多人不具備的。在媽媽的影響下,兒子也處處節(jié)約資源,還在班里成立了環(huán)保志愿者分隊。
作為一名研究人員,侯蓉不僅完成了多項艱巨的科研任務(wù),還承擔起一份光榮的責任,從2008年起,她連續(xù)當選為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期間,她連續(xù)多年提出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議案,兩次被大會主席團作為正式議案處理,努力促成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相關(guān)建議最終被采納。
擔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后,侯蓉提出了關(guān)于大熊貓公園立法的議案。大熊貓公園范圍涉及四川、陜西、甘肅三省12市(州)、29個縣(市、區(qū)),總面積27134平方公里,其中大熊貓棲息地面積18150平方公里,有野生大熊貓1614只,分別占全國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野生大熊貓種群數(shù)量的70.66%和86.59%。2020年,侯蓉將在兩會期間再次提交議案,她的目標是力爭在這屆任期內(nèi)為大熊貓公園的立法作出一些貢獻。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