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希


2020年4月16日,重慶市合川區三廟鎮。
烈日當空,清漂志愿者廖帥穿著厚厚的救生衣,腳踩筒靴,正拿著一根5米長的清漂工具,沿著南溪河三廟河段搜尋江面漂浮物。
當廖帥轉過河灣清漂時,對岸一團密密麻麻的柳絮赫然入目。廖帥并沒有第一時間過去打撈,而是撥通了一個電話:“河長,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河岸發現漂浮物,請聯系對方及時清理。”
南溪河的漂浮物,怎么讓四川省來負責?
原來,南溪河是四川省與重慶市的界河,流經合川區三廟鎮、二郎鎮、古樓鎮和武勝縣清平鎮等7個鎮,有的河段河水從中心線劃開,一個鎮管一邊。廖帥看到的布滿柳絮的河灘,正是屬于武勝縣清平鎮管轄。
“要是在以前各自為政的年代,這漂浮物我也只能遠遠看著。”廖帥說,自從兩省市開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工作以后,不僅生態環境治理雙倍給力,效果更是雙倍美麗!
? 聯防聯控
每年5月,武勝縣清平鎮的黨政班子都會驅車20多公里,帶著境內興隆河流域的養殖污染治理、場鎮污水截流等情況的材料,趕到地域相鄰的合川區三廟鎮。
他們為何帶著這些材料跨省(市)來到三廟鎮?原來,2017年5月,三廟鎮黨委書記胡世才找到合川區境內二郎鎮、燕窩鎮、古樓鎮、龍鳳鎮負責人與武勝縣萬隆鎮、清平鎮負責人商量南溪河治理事宜。因為想徹底治理好南溪河,單靠哪一段使勁都不靈。胡世才左思右想,覺得還得在“聯動”上下功夫。
7個鎮的負責人坐下來討論一番后,一起簽訂了《南溪河聯合治理行動合作協議》。7個公章蓋下來,南溪河流域環境保護定期聯席會議制度、流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制度、流域生態環境事故協商處置制度、河長制聯絡制度等正式建立。
三廟鎮鎮長徐英祿說道:“截至目前,川渝7鎮聯手共整治污染源39處,整治河道19公里,清淤1.1萬方,清理垃圾45噸,取締4家違規養鴨場。”
南溪河的聯合治理,是川渝兩地加強生態聯防聯控合作的縮影。
2020年2月18日,合川區生態環境局與岳池縣生態環境局開展聯合行動,對兩地交界區域進行環境污染及環境安全隱患大排查。因受氣象條件影響,污染物擴散不佳,同時又是枯水期,污染物的排放對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影響較大。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的區域環境質量,此次雙方在岳池縣羅渡鎮以及合川區香龍鎮對流域水體進行采樣和快速檢測,并對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企業及秸稈焚燒進行聯合檢查。
經過排查,合川、岳池兩地暫無企業向大氣排放污染物,根據水質快速檢測結果,初步認定水質均達標,采集水樣將送監測部門進一步分析監測。
近年來,川渝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積極行動,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共推共促
在成都市錦江區成龍大道一段1308號,有一棟灰白相間的四層建筑,掩映在一片綠樹中。這里是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負責重慶、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的環境執法督察工作。
在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二樓辦公室里,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查閱電腦資料,作為西南督察局的一員,這名工作人員曾兩次參與成渝城市群大氣污染防治綜合督察。
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戰略的提出,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的溝通愈發頻繁。
2019年7月,川渝兩地簽訂了《推進成渝城市群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2019年重點工作方案》,明確從加強跨區域水污染聯防聯治到加強環保科研合作等8個方面內容,生態環境保護合作繼續加強。
2020年4月1日,川渝兩地生態環境部門通過視頻會議方式,第一次召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并“云簽”《關于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污染聯合防治的協議》 《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等兩項合作機制和一份協議,全力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一起奏好“生態曲”,共同唱好“雙城記”。
? 成效共享
如今,走在南溪河畔,岸邊浸透花香、飄逸果香,清澈的河水流過7鎮,滋養著一塊塊沃土。曾經的重大污染源——畜禽養殖場早已關停大半,并已拆除相應設備。
關停這些養殖場并不容易,其中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機制發揮了大作用。
武勝縣清平鎮曾為了關停這些養殖場,組織工作隊現場辦公,但養殖戶難免有抵觸情緒。于是,清平鎮將養殖戶請到鎮政府進行座談,并邀請合川區三廟鎮相關人員參與交流和協調。
三廟鎮河長辦、環保辦工作人員與養殖戶進行了深入交流,并以三廟鎮境內的南溪河為例,讓養殖戶認識到關停養殖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清平鎮終于關停了這些養殖場,還將沿河兩岸1千米范圍內劃為禁養區。
南溪河的治理成效,只是川渝兩地多年來開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所獲成效的冰山一角。據了解,通過聯動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合川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優良天數從2017年的252天增加到2018年的282天,2019年更是達到292天,有力推動了川渝兩地生態文明水平進一步提升。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表示,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工作將按照“橫向聯動、縱向銜接、定期會商、高效運轉”的工作思路,抓重點、補弱項,推動川渝兩地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工作再上新臺階。(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