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疫情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讓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不容易。除了困難和艱辛,挫折感偶爾也縈繞在每個人心頭。“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無論身處紐約、羅馬、新德里、開羅還是里約熱內盧,無處不在的“新冠”陰影讓所有人意識到,世界是不可預測的,工作和生活不會永遠一帆風順。
上月,黑石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蘇世民就其新書先后和國內兩位投資者代表進行了交流。毫無疑問,在投資人眼中,蘇世民是一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其參與創立的黑石集團已經是全球最大另類資產管理機構,管理資產規模超過5700億美元,被譽為“華爾街之王”。
恰恰是這樣一位成功的投資家,無比珍視逆境給人帶來的錘煉。在他看來,無論天賦多好,一個人都會碰到意料之外的磨難。一旦困難發生,無論從事那個行業,首先必須要能承受得起挫折與苦難,要有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穩定的情緒控制能力和巨大的能量,因為人會不斷遇到挫折。然后,你需要從錯誤中學習,調試自我,變得更強大。
這不禁令人想起塔勒布倡導的“反脆弱”。塔勒布被譽為“黑天鵝”之父,自他提出黑天鵝概念后,我們見證了一次次“黑天鵝”事件。塔勒布用“反脆弱”來定義脆弱的對立面。反脆弱與堅強不同,它是在對抗脆弱性的基礎上變得更強。反脆弱倡導接受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并讓這種不確定性為我所用,學習從危機中獲得收益的能力,讓自身更為強大。
面對突如其來的逆境,人的本能反應就是抵抗和掙扎,希望困難能夠趕快過去,歲月靜好如往昔。但理想和現實常常差距巨大,比如新冠疫情,也許半年以后結束,也許更長時間。毫無疑問,世界的某些維度和規則已經發生了根本性重構。若不能及時調整,既有的能量會被逆境消磨殆盡。反之,如果建立起自身反脆弱系統,學習從逆境中獲得收益的能力,不僅能夠讓我們在變化中成長,還能直接有助于我們將利益最大化。
和另外一個著名投資家瑞·達利歐一樣,蘇世民認為失敗甚至是一個組織最好的老師。開誠布公談論失敗,分析問題所在,你就會從失敗中學到關于決策和組織行為的新規則。若評估得當,失敗就有可能改變組織進程,使其在未來更加成功。
人總有順境逆境,正如蘇世民所言,“能夠定義個人品質的永遠是你在逆境中展現的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永不言棄的態度,而不是逆境本身”。眼前的疫情,對個人而言,短期看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世相百態和人性。長期看,疫情也是一本沉重的生命之書,讓人們知道如何更好地生活,知道建立怎樣的自信和勇敢去面對艱難,而這也算是逆境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