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 肖耿
沒有什么事件能像新冠病毒大流行那樣暴露出國與國之間的系統性差異。對于在新冠病毒危機之前就陷入由意識形態驅動的大國競爭的中美兩國來說,這些系統性的差異更是顯而易見。兩國至少有一個共同點:疫情結束后,都需要重新考慮各自的社會契約。
為了遏制病毒傳播,中美兩國都實施了社會隔離措施,并導致失業,而隔離與失業的共同作用是打破了維持全球正常增長的收入與支出的良性循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今年全球GDP將收縮3%。剛剛公布的中國第一季度GDP萎縮了6.8%。
然而,中美在其公共衛生措施的執行方面差距顯著,并導致大相徑庭的結果。中國嚴厲的隔離封鎖措施導致新病例急劇下降,而美國遲鈍及支離破碎的應對導致感染和死亡人數急劇上升。
這種差異通常被歸因于政治體制的不同:中國的中央計劃體制允許其采取更果斷的行動。但是,這種解釋沒有考慮到兩國的增長模式是如何影響其應對措施,以及如何沖擊其金融與經濟的。
在美國,幾十年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創造了一個高度依賴債務融資的以消費為動力的增長模式。美國人儲蓄很少,但卻借了很多錢,因為美元作為主導全球的儲備貨幣,被賦予了“優越的特權”地位。美國政府也一樣,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居高不下。
可是,即使在美聯儲奉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時候,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仍然很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經濟所產生的積極的供給增加。美聯儲目前為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再次采取了這種擴張性政策,削減利率,并在過去六周內將其資產負債表擴大了超過2.4萬億美元,目的是防止系統性的流動性短缺。
美國金融體系還不斷地在加杠桿,并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華爾街金融機構之間相互買賣,而忘記了其為實體企業服務的宗旨。企業更依賴于股票與債券市場,而不是銀行。
此外,盡管電子支付取得了進步,但美國家庭和小企業仍然主要以效率較低的現金、紙質支票及信用卡開展業務。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今日,美國財政部也是通過直接存款和郵寄支票的方式來提供緊急援助及經濟刺激款項。
互聯網科技平臺公司也已經習慣了采用由債務驅動的消費主導增長模式,通過諸如定向廣告之類的方式來推動用戶的過度消費,而忽視了關注及幫助弱勢群體如何通過互聯網平臺創造就業與收入。“臨時工經濟”體現了這種單向聯動趨勢:像Uber這樣的個體叫車平臺針對其平臺銷售收入進行了優化,其結果是只為司機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培訓和保護,而監管機構則采取了漠視放手的態度。
長期以來,美國的借債消費模式很明顯地在經濟、環境和社會各方面都是不可持續的,特別是在收入不平等劇烈惡化時。但是,新冠病毒大流行顯示,借債消費循環周期的任何中斷可能立即引發經濟崩潰:一旦收入中斷,私人金融機構就會減少信貸,因為需要擔心不良貸款。這會導致消費暴跌,進而迫使企業及員工收入進一步減少。為了避免災難性經濟崩潰,美聯儲和財政部不得不介入,以最后貸款人的角色注入流動性,這實際上是將信貸風險轉移到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上。
中國模式避免了許多美國模式的陷阱。除了高儲蓄率之外,中國還依靠出口和投資來推動增長,而不是依靠不可持續的國內居民借債消費。此外,在創新技術平臺,尤其是在金融科技領域,中國已將傳統經濟與普及度極高的數字生態系統聯系起來,鼓勵用戶既消費又賺錢,從而增強了中國經濟的結構韌性和組織彈性。
新冠病毒危機凸顯了中國模式的優勢。中國的“超級互聯網應用程序”生態系統創建了可持續的、可循環的、數字化的“收入—消費—支付”商業模式,成功融合了創收與消費功能,其覆蓋面與規模效益遠高于以行業監管來割裂市場的傳統西方模式。在中國的隔離封鎖期間,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在線市場成為許多小微企業所有者的生命線,使它們與數百萬的國內外消費者保持聯系。諸如京東網之類的在線物流公司也至關重要,因為它們確保了在整個隔離封鎖期間老百姓生活必需品都可以按時交付。
騰訊的微信(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讓每一位隔離在家的居民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系,同時允許一些富有創造力的個人通過各種文字與視頻博客獲得收入,付款可以通過微信支付直接發送。微信還使政府能夠向公眾及時傳達重要信息,包括協調復雜項目的執行,如關鍵醫療設備和物資的交付。騰訊會議應用程序使學校可以通過在線方式繼續運轉。
隨著隔離封鎖措施的緩解,阿里巴巴支付寶及騰訊微信支付等軟件被迅速擴展用來監測每一位居民的健康狀況,以確定他們可以去哪里活動與工作。由于這些電子支付平臺的普及,使得中國可以實現公共衛生方面的精準監測:在中國,幾乎每個學生與成年人都擁有智能手機,而且都已經安裝了其中一個或兩個電子支付應用程序。
隨著中國發展模式的不斷演化,它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個完整的可循環體系,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資本的增值,而不是僅僅消耗這些寶貴的資本。成功將取決于疫情之后中國是否可以建立一個更包容可持續的社會契約,但這一過程很容易因中美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方面無休止的對抗而中斷。
美國也同樣需要更新其社會契約,特別是通過增強包容性和韌性。與中國一樣,關鍵是需要在大公司與小公司、個人隱私和大數據,以及短期效率和長期風險管理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但是,要實現這些平衡,政治家的好大喜功必須讓位于理性、務實和包容的交流。審視美國應對新冠病毒危機至今的表現,還看不到這些平衡以及新的社會契約可以很快達成。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