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這次疫情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的“黑天鵝”,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給全球產業鏈帶來巨大挑戰。疫情是一場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攜手面對的危機與挑戰。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世界新興經濟體,都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0年4月10日,由中信出版集團主辦的2020市場破局與投資趨勢暨《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新書發布會全球同步直播,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高瓴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磊,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郁亮等共話破局新洞察,探討投資新趨勢。
以下為蘇世民和張磊的對話節選:
企業家要密切關注新趨勢
張磊:您好,蘇世民先生。非常高興在這里能夠看到您。我有一個問題,想讓您給企業家一些建議,他們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危機?黑石集團是如何做的?
蘇世民:這是非常好的問題,首先我們想告訴大家的是,當你遇到危機的時候,你必須要確保你有足夠的資金,同時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必須要為明天做好準備,不能夠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堅戰的準備。
第二,也要確保你的員工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因為員工是你的財富。
第三,從概念上來講,你必須要觀察到全球的趨勢是怎樣走的。比如說要跟進資本市場的情況,抓住適合的機會。如果沒有對金融領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來世界會往什么方向走。
我們現在有很多遠程的學習機會,在家里面也能夠和世界各地進行連接。我覺得現在溝通的方式特別便捷,不管是在北京、上海、香港或者其他的地方,我們都可以對話,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獲得一些新技術、新觀點、新機會。掌握跨行業的技術知識是比較難的,但重要的是我們對于新事物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認識,同時也要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后續的發展。一定要密切關注新趨勢,一定要先確保當下的經營業務是穩定的,再觀察危機之后有什么趨勢。
張磊:我非常同意您的觀點,我也在和很多企業家交流,我告訴他們有兩個原則:第一個,要呆在家。第二個,記住第一條原則。當然在現在這個時機,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新的趨勢。在我閱讀您的著作時,我能夠看到,每一次遭遇危機的時候,您都能夠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創造一些新的模式,這給很多人帶來啟發。您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些危機會帶來什么嗎?
蘇世民:有的時候,我們就像醫生一樣,要診斷出危機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在其他人發現之前就發現這些問題,并且能夠去修正問題的話,我們就能夠搶占先機,同時思考在這個危機之后,人們會有什么樣的需求,可以去從各個角度思考。
我們看到,人們從很多角度都能夠感受到對于安全的威脅,所以我想,未來人們會有對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們明白了怎么能夠讓人有這種安全感,我們就能夠持續贏利。
張磊:我的兒子今年十幾歲,他也對您的書很感興趣,您的書中提到了誠實、熱情,您也提到了很多您的大學生活,提到了雷曼兄弟。可以說,這本書能給年輕人很多幫助,能給他們提供好的忠告和建議。
蘇世民:可以說我們現在都在關注這些國家發生的情況,我們會關注未來的趨勢。我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避免這些挫折,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改變,并最終取得成功。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接受了很多培訓,我們不斷進行培訓,不斷提高自己。我們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們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能夠找到更多的有價值的事情,能夠分享我們的經驗。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你們這個年齡段的人,還有我們的孩子,能夠去獲得、響應別人的擁抱。
我的一生中沒有遇到過很多討厭的人,這與我們公司的一些文化有關,我們會共享同樣的價值觀和文化。這樣我們的員工就可以貢獻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指導年輕人取得成績。
我也去想象未來會有什么樣的發展,他們的目標是什么,他們會想做出什么樣的成績?這是我在書中所討論的一些內容。我們對于大家的一些忠告就是,在人們更年輕一些的時候,他們會更加樂于冒險。但當人們超過40歲之后,有些人就開始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因為他們的聲譽已經初步建立,他們不想再冒險了。
張磊:可否分享您和同事們共事的一些經驗。
蘇世民:我們要信任年輕人,更好地培養他們,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發展。如果人們愿意在你的機構跟你合作,這樣你的機構會比其他機構更成功。尤其在中國,由于一種關系的文化,我們跟大家、跟同事建立非常良好的關系。
未來的投資機會
蘇世民:我覺得現在其實有很多有價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國的房地產。大家在買房這方面可能還是有很多需求的,很多公司的報告也顯示房地產仍有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現在還有很多高科技投資的機會,比如在線學習或遠程技術,都是很熱門。再比如一些虛擬技術,現在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在家隔離,我們減少了很多實體接觸,但是通過高科技可以真實的體驗感知這個世界。
張磊:我想稍微補充一下。當下,我認為投資的機會就在中國,現在是最好的重倉中國的機會嗎?
蘇世民:在這次疫情過后,中國會是全球恢復最快、最好的一個國家,在未來世界藍圖中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政府在恢復正常社會秩序這個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但是有些國家還處在慌亂的階段,特別需要中國供給物資,我覺得中國在疫情之后會非常好。
張磊:在西方國家,負債和人口問題面臨巨大挑戰。中國的人口問題也是大問題,比如中國面臨著老齡化。但是我們要看到,中國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從農村到城市的內部遷移。這都會刺激經濟的增長,以下是在中國的一些潛在的機會,我覺得比較有趣。
一是企業。不管是科技企業還是電商,或者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公司,他們都發展得很快。下一步它們可能想要的就是如何利用技術讓生產力更加高效,我們高瓴創投也更關注這些方面。
二是醫療產業。現在還在起步階段,我們的社會保障網絡里面最關鍵的一部分就是醫療,這其中蘊藏著非常大的需求。我們還有一些傳統公司需要轉型比如百麗女鞋、格力電器等它們也在不斷演進,希望進一步升級,做得更好。它們也在不斷拓展它們的渠道,把線上、線下結合在一起。希望能夠更好地和消費者進行密切的溝通。我們需要一些技術來幫助傳統企業進一步升級和轉型。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怎么用技術使得落后的公司趕上來,甚至是超越別人。我們也希望能夠投資的公司都是愿意為技術敞開懷抱的。
蘇世民:現在是一場人工智能的革命,我們能夠注意到很多具有革命性質變革。在中國人工智能革命期的一個階段,會有很多人在這些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我接觸更多的是傳統的技術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這方面的背景和經驗。我覺得,人們現在采納了很多傳統的方式, 2000年的時候,人們看到的重點內容跟現在我們所關注的重點是完全不一樣的。1999年的時候可能就是100家的風投,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有更多。
另外一個大的趨勢,就是技術現在越來越先進,像亞馬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其他的技術公司,他們也是面臨著很多利潤方面的挑戰。當然,我們也是需要掙錢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怎樣能夠把這個商業規模擴大,占領市場份額等等。
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較趨同的,到底在未來我們應該怎樣做或者是這個前景會是怎樣的?我們要怎樣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找到一些新的創新的機會。即便說我們還是更多地關注利潤和營利性,但是我們始終要緊密關注市場的變化,還有一些估值。公司的估值可能有時高,有時低,會有這樣一些波動,但是其背后的模式還是奏效的。對于投資人來說,我們肯定也不會被這樣暫時性的、短期的波動所困擾,像現在我們也看到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他們做得也非常好,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也是比較成功的。
張磊:當然有的時候會有一些比較幸運的一些事件,在您的這個書里面,您也談到了一些持續性。我們要考慮我們的一致性,考慮的是估值,您的書里面給我們很多思考的問題,關于技術投資方面,我想說,投資技術公司,我們需要去考慮技術,特別是投資方面,有的時候我們投資一些不太贏利的公司,有時候甚至虧錢的公司,后來我們看到有很多公司的估值會上升,有的時候公司發展不是那么好,我們也不一定能考慮利潤。
我再回到您說的話,我們需要關注長期價值,有人可能僅僅是創造了一個概念,你怎么看這個商業模型,同時比如2B,或者2C的商業模型,作為像我這樣的投資者,可能很簡單,我們有一些常用的標準。有的時候,在投資上,時間是你的朋友。比如像亞馬遜,它們關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產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內是不是能掙錢。現在的話,我們也看到一些會議平臺的公司,它們一開始可能也不掙錢,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夠去賺錢。我們要考慮這種商業模型,然后我們再去重新思考,時間是你的朋友還是敵人。
同樣,我們要看市場會帶來什么樣的估值,要問自己,你能為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價值。你能夠創造一些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能夠去不斷發展,并利用市場這種模式。比如IP或者是衛生保健等這些領域,在中國可以說這是最有前景的,最能體現商業精神,現在的消費者也樂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們愿意嘗試新的東西,人們干勁十足。
有的時候好像是一個悖論,你是一個保守者,你關注投資的一致性;但有時候要做很多冒險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兩者的結合。我們是企業家,我們同時也碰巧成為了投資者。你說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們的投資也是具有企業家的精神,比如冒險、追求卓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