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周雅萌 韋一茜 何永利 杜延卿
在將軍山醫院,戰斗與感動每天都在病區內外發生。無論是醫護人員送給患者的千紙鶴,還是患者手寫的感謝信……每一次真心的關愛,每一個真誠的微笑,都是這場戰疫中值得銘記的溫暖。
原本想著以旅游的方式歡度2020春節的武漢市民孫女士,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她所有計劃。
1月22日凌晨,武漢封城,正從云南往回趕的孫女士得知消息后非常無奈,輾轉到貴州境內后,同伴核酸檢測為陽性,她作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進行醫學觀察。
“我第一次檢測是陰性,也沒有任何癥狀,始終覺得自己應該問題不大。”然而孫女士第二次檢測呈陽性。
“得知結果后,整個人都崩潰了。我把手機關了,躺在床上一直哭,任何人都不想見。”孫女士說,一直牽掛著家里的她心里非常壓抑,無法接受患病事實。
了解到情況后,將軍山醫院醫生、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元浩和其他醫護人員立即趕來,待她的心情稍稍平復后耐心地進行開導,陪伴她度過最難熬的時刻。
“我心里挺自責的。”孫女士說,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付出巨大努力,幫助患者進行身體和心理雙重治療,而自己卻給他們添麻煩,心里很過意不去。
由于平時喜好畫畫,孫女士把將軍山醫護人員的點滴付出記錄在了畫中。

武漢籍患者孫女士(左),用手中的筆畫下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受訪者供圖)
“在貴州的這段時間里,我充分感受到了貴州人民的熱情和質樸。在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我才能這么快地好起來,非常感謝他們的無私付出。”孫女士笑著說,等到疫情結束,一定再來貴州!
3月13日,從將軍山醫院治愈出院的孫女士無償捐獻恢復期血漿400毫升,隨后將被用在最需要的新冠肺炎患者身上,為他們帶來康復的希望。
1歲零1個月的小小,是將軍山醫院收治患者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她是在爸爸進院之后來的,剛到這里,我們看著都很心疼,孩子太小了。”將軍山醫院二病區護士、貴州省人民醫院心內科護士陳文婷提起小小,滿滿都是疼愛。
“她真的是我見過的最乖的娃娃。”陳文婷回憶說,小小對自己生病還沒有什么概念,在病房里不哭不鬧,吃藥、吃飯都很乖。無論什么時候都笑嘻嘻的,醫生護士只要從面前走過跟她打招呼,她一定都是笑臉。

“團寵”小小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下,露出開心的笑臉。(受訪者供圖)
“她還太小,只會喊爸爸,我們有事沒事都喜歡去逗逗她,這小姑娘特別愛干凈,每天都拖著洗澡盆讓爸爸給她洗澡。”陳文婷也是一名母親,看到小小不由得會想起家里兩歲的孩子。“我還跟同事說到,開朗的小小比我家娃還乖!”
在病區里,陳文婷和同事們一上就是6個小時的班,穿著防護服的她們兼顧著護理好幾位病人,但小小一直都是大家的心頭肉。
“我們每次負責給患者點餐的時候,都會有意識地給她加點輔食,安排點雞蛋、稀飯之類的,食堂送來的水果我們都拿一些給她。”
“我們去跟她打招呼,她還要我們抱抱!”陳文婷說,看到小小天使一樣的笑容,他們也很欣慰。希望小小一直健健康康,永遠快樂。
3月12日,家住道真自治縣上壩鄉的曾爺爺在將軍山醫院迎來了69歲的生日。
“這是我最特別、最感動的一次生日。”曾爺爺感慨地說。

患者曾爺爺(中)與醫護人員一起過生日。(受訪者供圖)
從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到轉危為安、康復出院,曾爺爺形容為奇跡。“我這個年紀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確不容易,應該說走了一遭黃泉路。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我才能起死回生。”
曾爺爺說,將軍山醫院的醫護人員,像照顧自家父母一樣耐心體貼。
“身體有什么不舒服的時候,一呼叫,醫生護士馬上就來了。他們負責照顧那么多病人,但每個病人的生活細節他們都一清二楚。我們有沒有喝水,吃了幾碗飯,當天心情如何,他們都知道。”曾爺爺說,在家都沒享受過在將軍山醫院這樣的待遇。
在69歲生日當天,已經出院處于休息隔離觀察期的曾爺爺沒想到,醫院早早為他準備了生日蛋糕,醫護人員與一同康復出院的其他患者笑眼盈盈地共祝他生日快樂。
“心情特別好!”曾爺爺說,在恢復期間,他康復得非常好,這讓他萌生了做點什么的想法。
3月14日,由4名黨員患者成立的將軍山醫院病友臨時黨小組重溫入黨誓詞,曾爺爺正是其中一員。

武漢籍患者范女士治愈出院后給將軍山醫院送來錦旗。(受訪者供圖)
“我也是一名黨員,應該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正在恢復期的病友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放開思想包袱,爭取早日康復回家。”曾爺爺說。
武漢籍范女士在將軍山醫院治療20天后,康復出院。在這里,她留下了一面錦旗。
1月30日,范女士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2月3日,她被送往將軍山醫院治療。
“到將軍山醫院那天,接收我的醫生姓黃,我印象很深刻。那是晚上,她像親人一樣很熱情、很細致地照顧我,連洗漱用品都為我準備好,一下就打消了我在異鄉的生疏感。”范女士說,生病的時候,一個暖心的舉動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范女士回憶說,一位叫袁睿的護士陪著自己度過了漫長的治療時光。
“她給我扎針時很細致,每天都會對我說加油。醫護人員真的非常辛苦,防護服很厚,他們一天都不能脫,看著很心疼,那么年輕,但都在冒著風險照顧我們。”
在醫護人員的耐心開導、鼓勵下,范女士積極配合醫生治療。2月23日,她順利出院。
這場病,也讓范女士在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上發生了極大轉變。她說,過去感冒不會想著去佩戴口罩,在外也沒有使用公筷的習慣。但經歷過這場疫情后,她在個人衛生、家庭衛生、交往談話、吃東西等方面都會更加注意。
出院后,范女士給將軍山醫院做了一面錦旗。她說,貴州還有那么多醫護人員去支援武漢,而她和家人在這里也得到很好的照料,她的感激,都寫在錦旗里。
在將軍山醫院治療26天后,王先生康復出院。
盡管出生醫藥世家,平常也堅持運動,生活也很規律,但王先生萬萬沒想到,他也被感染了。
和他一起被感染的,還有妻子和兒子。
“當時很害怕,看著兒子、妻子的痛苦,卻無能為力。”王先生說。
今年春節,王先生的姑媽和表妹來到貴陽他家中過年,而姑媽和表妹年前曾前往泰國旅行。此間,他們未曾有發燒癥狀。
直到2月8日,王先生身體開始不適。
緊接著,妻子也開始發燒。
“我們就去省醫檢查,CT顯示肺上已經有陰影了,當天就在省醫被隔離。核酸檢測結果是陽性,我們被告知,的確感染了新冠肺炎。當時,我整個人都是恍惚的。”王先生說。
2月13日下午,他們一家從貴州省人民醫院轉到將軍山醫院。
“印象很深刻,一進隔離病房,醫生護士就對我們說加油。”王先生說,從省醫轉到將軍山醫院,他最開始很擔心,但醫護人員的暖心呵護,很快就打消了他的恐懼。
在他心里,醫護工作者就像星星,照亮了他的夜空。
“他們冒著自己被感染的風險來照顧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理解這樣的感受。”王先生感嘆說,一些醫護人員就20來歲的樣子,也還是個孩子。
住院期間,王先生還經歷過一次牙疼,隨即引起發燒,3天2夜吃不下任何東西,睡不著覺,臉也發腫。但將軍山醫院沒有治牙疼的藥,一名醫生了解情況后,托人從自己家里捎來了藥。

王先生(右一)與醫護人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牙疼好了,王先生的狀態也一天比一天好。
3月10日,王先生康復出院。說起這段經歷,他說,感恩黨和政府,還有醫護人員精心的護理。
王先生說,經歷了這段歲月的磨難,自己和家人真正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對人民深厚的愛。
目前,王先生的身體已恢復如初。
記者采訪結束時,王先生向記者發來微信,真切表達了他和家人的心里話——
“當知道自己感染新冠病毒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心里五味雜陳,當平靜下來以后感覺沒那么怕了,因為有無微不至的醫務人員做我們堅強的后盾,看見他們對待我們像家人一樣,這需要有多么大愛無疆的心啊!他們有些是剛出社會的孩子就身挑這么堅強的使命,離開自己的家人舍身戰斗,他們用生命來捍衛我們的生命,感謝我們的白衣天使。感謝他們的大愛精神。祖國因有他們而驕傲和自豪。祖國因有他們而強大。謝謝他們,我們的生命守護神。愿他們一生平安!幸福!健康!快樂!同時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身為一個中國人,我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