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方剛

有一次,朋友問我讀四大名著的感覺,我的回答是:《三國演義》告訴我們,身體很重要。
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司馬懿幾乎始終處于下風。但無奈天妒英才,諸葛亮只活到54歲就病死了。司馬懿別的比不上諸葛亮,但是他比諸葛亮晚死17年。
諸葛亮到底是為啥死的呢?書中寫道:孔明昏倒于地,眾將急救,半晌方蘇。此后諸葛亮決定禳星延壽,“扶病理事,吐血不止”。到后來魏延踏破禳星主燈,諸葛亮又“吐血數口,臥倒床上”,囑托完后事便“昏然而倒”,待李福代表蜀主問完后事,就溘然長逝了。
諸葛亮死前的癥狀是反復吐血和昏迷,這是典型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表現。如果不能及時止血輸血、糾正休克,患者會因失血過多而死。諸葛亮反復吐血七八天,足以致死。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呢?最常見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諸葛亮的表現就很符合。
第一,十二指腸潰瘍多見于青壯年,胃潰瘍發病年齡較遲,平均比十二指腸潰瘍發病年齡晚十年。諸葛亮的年齡正是胃潰瘍高發年齡。
第二,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者情緒波動大的人易患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愈合后,患者遭受精神刺激時,潰瘍容易反復發作或發生并發癥。諸葛亮“夙夜憂嘆”,軍政事務事無巨細,長期處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很容易得消化性潰瘍。
第三,諸葛亮胃口很差。司馬懿問使者諸葛亮的飲食,使者說“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消化道潰瘍患者多有飲食相關性疼痛,胃潰瘍患者主要表現為餐后疼痛,嚴重影響食欲。諸葛亮胃口很差,很有可能是被胃潰瘍折磨的結果。
綜上所述,諸葛亮應該是死于消化性潰瘍導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現在通過藥物治療,絕大部分消化性潰瘍患者可以治愈,即使早期未能及時治療以致出現大出血,也可以通過內鏡手術止血,但在三國,諸葛亮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