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22 日,在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和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的指導下,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同設計開發的包括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在內的“六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恒溫擴增芯片法)”獲國家藥監局應急醫療器械審批批準。
據了解,此次獲批的“六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恒溫擴增芯片法)”,是國內首個新冠病毒芯片檢測系統,也是目前唯一含新冠病毒在內的呼吸道多病毒指標核酸檢測試劑盒。
此次獲批進入臨床的多指標核酸檢測產品,除新冠病毒外,可同時檢測其它5 種呼吸道常見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新型甲型H1N1 流感病毒(2009)、甲型H3N2 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從而排查引起相似癥狀的其它病毒感染,實現對患者的精準診斷、精準治療,且速度也比其它已獲批單一指標檢測產品快一倍。
(辛雨)
來源:《中國科學報》

2 月21 日,科學出版社快速出版了《新冠肺炎CT 早期征象與鑒別診斷》一書,電子簡略版優先在“科學文庫”發布,向全社會免費共享。該書由浙江省影像診斷與介入微創研究重點實驗室紀建松主任組織團隊編寫。
在各種疫情防控措施中,“早診斷、早控制、早治療”是關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CT 早期都有哪些征象?如何利用CT 檢查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其他類型肺部疾病的鑒別?《新冠肺炎CT 早期征象與鑒別診斷》正是針對一線抗疫人員尤其是呼吸、感染、重癥、放射及相關科室醫師在CT 診斷方面的需求而組織出版的。
該書通過影像結合病理分析新冠肺炎CT 早期征象及演變過程,并列舉大量鑒別診斷病例,圖文并茂,可供放射科醫師及臨床醫師參考。2 月19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作者團隊迅速將該方案要點納入本書內容,保持最新的時效性。
(李蕓)
來源:《中國科學報》
2 月24 日,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研究人員與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等8 家醫院合作,最新研發出一種新的卵巢癌無創診斷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醫療人員僅利用患者的核磁共振圖像就可對卵巢癌分類進行精準判斷。
此次,研究團隊與我國華東、華南、華北8 家三甲醫院合作,率先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卵巢癌患者的影像學診斷中。科研人員共收集兩大類、共501 名卵巢癌患者的核磁影像資料,通過機器學習方法篩選特征、構建模型,最終形成一套智能卵巢癌無創診斷的新方法。將新方法得出的機器診斷結論與6 名從業2 年至13 年影像科醫生的診斷比對,結果顯示,醫生平均診斷準確度為79.5%,機器平均診斷準確度達到91.7%。新方法診斷精度已明顯高于人工。
“把人工智能和影像學診斷結合,改變了以往人工讀片診斷的思路。新方法不僅能在臨床上輔助醫生,提高卵巢癌診斷的準確性,還能提示哪些要素對形成診斷最具價值,幫助醫生提高影像檢查的效率。”本項研究領導者、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研究員高欣說。
(王玨玢)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