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亮 柳俊峰 支俏 郭斌

近幾個月來,新冠病毒肆虐,玉米市場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目前,新季玉米收購進入尾聲,玉米銷區市場需求數量也在逐漸恢復。疫情開始以來,國內玉米市場行情一直處于穩中上漲的趨勢。以吉林地區為例,深加工企業的收購價從1 月的1680 元/噸漲到3 月末的1780 元/噸。
——對玉米供給端影響
因疫情而導致的物流不暢,使得北糧南運緩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為就近就便解決運輸等原因造成的南方部分企業飼料緊張問題,在2 月7-11 日針對銷區飼料加工企業投放了296 萬噸政策性玉米,增加了市場供給,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同時,中國海關開辟飼料生產原料進口綠色通道,全力支持飼料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數據顯示1-2 月份我國玉米進口量為93.22 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64.76%。
疫情期間,北方港口的價格上漲使得南北港口價格倒掛,并且往南方運糧沒有利潤可言,南北方港口的庫存量均低于近五年的平均水平,南方飼料企業采購態度謹慎,基本都是按需采購。不過,這并沒有影響港口貿易商對后期市場的看漲積極性,隨著目前南北港口庫存穩步上升,加之價格同步上漲,倒掛幅度有所收窄,這對于玉米市場都是利好因素。
另外,隨著新季玉米收購進度到了末尾階段,東北產區余糧見底,不少貿易商從農戶收購的玉米并不著急出售,而是開始積極囤積庫存,待供需有所好轉后再展開貿易。這主要是由于疫情基本已經控制住,銷區市場對于玉米的需求已經漸漸有所好轉,貿易商對于玉米后市看漲情緒升溫,期待較高,并有一定的賭后市心理。
——對玉米需求端影響
對于玉米需求端的飼料消費,生豬養殖業在疫情影響下價格下跌,且需求較為疲軟,其對飼料的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進而限制了相應飼料原料的整體需求。由于玉米是最主要的能量原料,其在豬料中的占比最高可達50%以上,因此生豬存欄持續處于低位,使得飼料養殖利潤空間有所下降,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玉米飼用需求回升,成為玉米市場最為明顯的利空因素。但是,隨著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進生豬穩產保供的通知》,要求加大對生豬生產的財政、金融等支持力度,進一步調動養殖積極性,推動生產加快恢復,保障豬肉市場有效供給,一些養殖廠補欄積極性較高,近幾個月國內母豬的存欄持續回升,生豬基礎產能持續恢復。
對于玉米需求端的工業消費,在疫情期間,大部分淀粉及酒精企業開工率較低,春節過后玉米淀粉行業和酒精行業的開機率均不同程度下降,但酒精行業的開機率卻高于2019 年同期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受疫情影響程度的不同,市場對75%濃度酒精的需求增加,帶動酒精價格上漲,對于深加工企業利潤可觀,因此酒精企業開工積極。而淀粉下游更多用于淀粉糖、食品、飲料、化工等行業,受疫情影響需求萎縮,帶動行業開機率大幅下滑。
另外,由于在新季玉米收購期間,部分糧源轉向貿易商手中,且貿易商也在積極建庫待漲,向酒精企業出售的糧源減少,因此企業的收購量較去年下降了20%,目前提價補庫的意愿較強,收購價也隨之持續上漲,同時帶動了市場價格整體上揚。
綜合分析,近期國內玉米市場或仍將穩中有漲。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2019 年我國玉米生產情況較好,新糧開秤價格略高于去年。以吉林省為例,2019 年吉林省玉米種植受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等因素影響,個別地區存在旱、澇輕度災害,但總體長勢好于去年,單產和品質優于去年,優質的玉米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流通性較好,再加上新糧開秤價格也略高于去年,給2020 年玉米市場開了個好頭,玉米價格已具備長期上升條件。
(二)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種利好因素接踵而至。隨著疫情逐步遏止、氣溫逐漸回升和春播需要,以及國家和地方玉米輪換收儲可能會在年中啟動,對玉米價格將有所推動。生豬養殖恢復性增長,飼料玉米消費會出現持續增量的態勢,銷區企業采購將日趨活躍。玉米深加工企業有收儲備貨需求,對玉米需求將會加大,市場就會出現產區玉米貿易商所希望的東北玉米銷售“價升量增”的局面 。
(三)產區玉米存儲成本增加,價格易漲難跌。目前,貿易商大多看好需求回暖,收購的玉米積極建庫,囤糧待漲,隨著氣溫轉暖和降水量的增加,玉米存儲的難度增加,經過幾個月的存儲,玉米成本會有所提高。因此,產區玉米價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