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冬明,王 遠,吳 冉
(安徽省地質實驗研究所(國土資源部合肥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1)
RTK測量技術是一種實時差分GPS測量技術,它是以載波相位觀測為基礎,是GPS測量技術當中的一種創新突破,在野外勘查測量當中,可獲得點位厘米級水平精度。其基本思想為,對所觀測到的衛星具有連續工作性。
該地區地勢較為復雜,通視情況不太好,此次測量以山地山丘為主,也有少量樹林。在測區內以三個四等GPS點為起算點。
為了對該測區10km2進行1:500的地形圖測量,設置了一級控制網,并布設好監測控制點,并根據區域內原有的GPS點,利用平差軟件求出轉換數值,并將得到的數值在測量區域范圍內,然后在區域內設置另一個已知點,以便進行坐標數據檢查[1]。坐標較差在允許的范圍之內,開始對該控制網進行測量。平面坐標通過靜態GPS聯測,其中高程均為四等聯測。
為保證測量參數的準確性,就要根據圖根控制測量工作前期進行RTK精度研究。采用Trimble雙頻GPS接收機,其標稱精度為10mm+1ppm,全站儀為萊卡TCR302,標稱精度為2″和3+2ppm。采用RTK技術來代替常規圖根測量。
本次研究的基準站,設置在測量區域中部已知點EK002上,設置點一般是用來精準檢測已知環境的條件,因此,在安置臺上的GPS接收器連接電臺設備。將基準站的坐標與地方左邊數值輸入到GPS接受器當中,并進行控制測區內的三個不同坐標點均勻分布,在GPS接收器上輸入WGS-84坐標點,進行坐標點數值轉換,并將顯示結構返回到GPS接收器當中[2]。對幾個已知點進行觀測,坐標較差如表1。

表1 GPS RTK與靜態GPS坐標較差
其中△x、△y、△z為GPS RTK測量數據與已知的四等GPS點坐標差,從表1可以看出,點位平面誤差絕對值≦5cm,一般來說,距離越近精度越高。而高程較差△z最大的為3.12mm,達到圖根測量較差中誤差的要求。
圖根導線布設為了滿足測圖與測區施工放樣的需求,根據實際地形情況布設圖根控制點,根據圖根點的點位精度,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動態GPS實時RTK定位,二是使用全站儀按二級導線的要求布設附合或閉合導線[3]。
利用GPS RTK進行圖根點的布設,并根據所給出的《工程測量規范》當中的圖根點精度,對數值相近等級的控制點,誤差將不應大于規定圖根上0.1mm;在高程中誤差當中,不應該大于圖根的基本等高距離,一般會在越登高距離的1/10作用;利用實施GPS RTK系統來布設圖根的坐標點,在精度測量完畢后在進行圖根坐標點測量。
由于受到地球運轉的高程異常影響,因此,測量高程的測量精度也會出現一定偏差,因此,在進行高程測量到年中,要采取四級水準測量方式。在進行完第四次測量之后,要對RTK測量的高程精度進行檢測,防止在進行地形圖測量時出現偏差,同時,采用RTK方法對地圖的根點進行重新布置。
在野外數據采集時用全站儀和RTK同時對測區進行野外數據采集,以進行比較。
(1)測量圖根所使用的全站儀器進行觀測,要對進行測角、測距兩部分檢測分析,確認其精準度與各項指標符合標準后,才能投入使用。
(2)利用全站儀進行野外數據采集,其點位的精度應符合圖根上的標準,即不小于圖上的±0.2mm,地形的點測距離最大可進行測量250m。
(3)在進行測量前要做好檢測站的準備工作,要以一個點為定向,進行另一點的檢查,被檢測點誤差不得大于0.1m。
(4)在檢測工作準備完畢后,就可以開始進行深度測量。
可以利用GPS RTK系統在野外進行數據采集,并且其具有采集快捷的特點。數據集采集的前期工作要安排好,例如,點校正,建立數據集整理文檔,建立后要對參考站進行測試,看看移動站是否準確,然后就可以開始進行破碎零件的測量和采集了。
(1)野外地質勘查及附屬設施測繪:復雜地質按不同類別、等級區別表示,同時賦予相應的圖形屬性。
(2)坎子:礦山坡坎除復雜零亂環境無法表示清楚之外,其余的應按規定測繪于圖上,并注記其比高,并加注比高。
(3)礦山巷道、通道等要應準確的測定,測定其特征點位置,并正確運用符號表示。
(4)溝底、山頂等要有足夠的碎部點密度,確保礦山地物、地形精度;圖上高程注記點按每平方千米不少于10點~15點進行注記,注記點盡量選擇在山項、埡口、谷底的上下端等地方注記。
(5)電纜線測繪:礦山工程電力線、通訊線除測定其電桿位置外,按圖式符號表示其性質,如高、低壓地面或地表下的電纜等。
(6)地形圖地理名稱調查注記:在測繪過程中,應注意調查礦山周圍地名、山名、道路、河道、水庫等相關地理名稱。
成圖過程:通過收發信息軟件將RTK的數據進行保存,在計算機內進行數據轉換,通過轉換后的數據,轉換成DAT文件。下一步是顯示場地高程點,將高程點擴展到CASS軟件中,刪除一些重復或無用的點,建立DTM。完成后,過濾掉不合理的三角形,畫出等高線。擬合的步長應相對較小,一般為2m。特征可以在顯示點之后繪制,也可以使用APPLOAD-GAILINE命令添加原始的特征圖。仰角注:選擇輪廓注-源線注-僅注曲線,選擇文本后回車完成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RTK技術可以滿足四等水線測量要求。由于產生不同常規的控制測量,會產生不同的采集方式來進行標準測量。由此可以得出RTK的一些特點:
(1)精度高。采集到的數據安全可靠,無誤差積累。在滿足RTK基本條件下,在一定的工作測量區域內,無誤差,其測量精度可達到2cm~3cm左右,在滿足精度測量要求時,基準站距離與RTK不能同步增長。
(2)降低了作業要求。RTK不需要兩個點之間的接入。RTK技術特點是受能見度條件、氣候、季節等因素影響較小。傳統的觀點認為,只要RTK滿足其基本的可見性條件,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復雜地形和障礙物造成的不可達區域進行快速、高精度的定位作業。
(3)作業效率高。在一般地形條件下,RTK測量面積可以一次性完成4km半徑左右,減少了傳統測量受到面積大小控制的特點,與計量器具的數量“移動站”,只有一個人操作,在幾秒鐘的一般環境的坐標點,操作速度、低勞動強度、節約成本,提高勞動效率。
同樣RTK在工作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GPS測量時至少接收4顆未受干擾的衛星信號。這些信號以直線的方式傳輸到接收器的天線上,而不需要通過水、土壤、墻壁或任何其他障礙,從而限制了GPS的應用范圍。
(2)RTK技術廣泛應用于平面位置測量,但在測高方面運用尚不成熟,不能達到高等級的高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