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旸,韓 笑,薛 韓,孟凡坤,孫莉群,鄧進軍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油田應用化學重點實驗室,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多金屬氧酸鹽(polyoxometalates,簡寫為POMs),又稱多酸,是一類優良的無機材料,它不僅具有多樣化的電子結構和尺寸,更有獨特的功能特性,與有機配體合成雜化材料后更具有復合材料優良性能,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將0.06g的硝酸鎳,0.06gK9[PW9O34]和0.1g的2,6-吡啶二羧酸(PDA)與8mL的去離子水混合,將混合液水浴加熱,80℃反應4h。冷卻至室溫后,得到綠色晶體H[Ni(C7H5NO4)(H2O)4]4(PW12O40)]·5H2O,用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洗滌晾干,并以pH值、反應物濃度和溫度依次為單一變量進行控制變量實驗,探究影響生成物的因素。產率(40.1%)(以P計算)。C、H、N元素分析計算值:C,0.80%;H,0.15%;N,0.13%;實際值:C,0.75%;H,0.19%;N,0.11%。
用藥匙取大小合適、品質良好的樣品置于夾具槽中,用玻璃片壓實,夾于45°夾具上待測。根據文獻選擇待測樣品的激發波長,掃描后得到樣品的激發和發射光譜圖。
在水熱合成條件下合成的化合物H[Ni(C7H5NO4)(H2O)4]4(PW12O40)]·5H2O。物料比控制是合成雜多酸的關鍵,同時物料比的不同也影響了pH值。從進行的多次平行實驗可證明,合成H[Ni(C7H5NO4)(H2O)4]4(PW12O40)]·5H2O的最重要條件是物料比的控制。得到此化合物的最佳物料比是硝酸鎳:[PW9]:2,6-吡啶二羧酸≈1:1:2,采用其他物料比時,化合物的產率降低或不產出,且由于體系的pH值過低,缺位多酸在反應過程中達到飽和。
該化合物中的聚陰離子[PW12O40]3-以{W12O36}為中心封裝{PO4},P-O鍵長范圍1.501(6)~ 1.549(5)?;O-P-O鍵角范圍從122.5(2)°~126.2(7)°,鍵角范圍合理。經文獻綜合查詢,該單晶結構中,所有的鍵長近似相等,鍵長范圍合理。
該化合物的結構含有一維超分子鏈。該一維鏈是通過短鍵H1…O8(2.4776(5)?),O3…N1(3.1897(4)?),O3…H1(2.4608(1)?)形成的。如圖所示,此一維鏈是由脫羧的吡啶[C5H6N]和聚陰離子[PW12O40]3-形成。。

圖1 標題化合物由氫鍵形成的一維鏈
圖2 是在室溫下所測的標題化合物的熒光譜圖。熒光光譜分為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激發波長和發射熒光光譜圖記錄發射熒光強度隨波長的變化。熒光光譜中縱坐標為強度,橫坐標為波長。從圖中獲取峰位和半峰寬,峰位直觀地表現了熒光的顏色;半峰寬體現了熒光的純度。2,6-吡啶二羧酸配體的最佳激發波長為394nm,發射在451nm,目標產物化合物最佳激發波長為361nm,發射在424nm。與純有機配體發射峰相比較,目標產物發射位置發生了較大的紅移,其原因在于,化合物的芳環中的離域π鍵與POMs離子發生了相互作用力擴大了離域作用,有機配體與POMs間存在電荷轉移,增強了目標產物的熒光發射。

圖2 標題化合物的熒光激發與發射光譜
本文在水熱合成法下合成了一種有機-無機雜化化合物H[N(iC7H5NO4)(H2O)4](4PW12O40)]·5H2O,并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表征。通過熒光光譜分析得知,化合物的發射峰與純有機配體發射峰相比較發生了較大的紅移,表明該化合物具有熒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