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姝鑫(華電淄博熱電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5000)
根據煤炭市場現狀,完全按照鍋爐設計煤種的要求供應單一煤種是不現實的。多煤種購煤,且不同煤種的煤質特性存在差別,入爐煤配比工作成為燃料運行必須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按入爐煤標準進行恰當的百分比配制,直接關系到火力發電廠的安全運行與經濟效益。
針對煤質化驗滯后性的問題,可以通過測定入廠煤試樣的干燥基揮發份,進行煤質指標的相關性分析,建立摻配指導計算表,適時指導鍋爐的燃煤配比。
結合煤的燃燒理論,煤質特性指標主要有:水分、灰分、揮發份、硫份和發熱量。煤的可磨性用來表征其磨制成粉的難易程度。煤越軟,可磨指數(HGI)越大,磨粉時電耗越小。在用來表征灰熔融性的DT、ST、HT、FT 這四個溫度中,以軟化溫度(ST)最具特征,通常以ST=1350℃為分界線。對電廠固態排渣爐來說,ST 要大于1350℃,且越大越好。因為灰熔融性溫度越低,結渣可能性越大。
揮發份的高低是煤質變質程度的標志,是煤炭分類的主要依據,它是影響鍋爐穩定燃燒的首要因素。煤粉燃燒過程不同于煤粒或煤塊的燃燒。煤粉的燃燒過程為:煤粉受熱,水分析出→繼續受熱,絕大部分揮發分析出,揮發分首先著火→引燃焦碳,并繼續析出殘余的部分揮發分,揮發分與焦碳一道燃盡→形成灰渣。在上述過程中,大部分揮發分著火,燃盡時間僅約占整個過程的10%,約為0.2~0.5s;而焦碳燃盡程度達到98%的過程所占的時間很長,約占整個燃燒過程的90%,燃盡時間為1~2.8s。從燃燒放熱量來看,焦碳占煤粉總放熱量的60~95%。著火過程主要取決于煤中可燃揮發分的大小,而燃盡過程主要取決于焦碳的燃燒速度。揮發份含量越高,灰渣未完全燃燒熱損失越小,飛灰可燃物通常隨著煤的揮發份增大而降低。在此,當焦碳大半燃燒掉之后,內部灰分將對燃盡過程產生影響。通過燃燒過程來看,揮發份比灰分指標更宜做為指導入爐煤配比的重要依據。
2.2.1 灰分與發熱量的相關性
灰分和發熱量是衡量發電用煤最重要的特性指標。灰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灰分含量越高,意味著煤中可燃成分比重越大,發熱量越低。因此,煤中灰分與發熱量之間具有較好的相關性。例:以灰分為自變量X,發熱量為因變量Y,用一元二次回歸方程Y=a+bX表示二者之間的關系。
經計算Y=31.24-0.27X,相關系數r=-0.953。
設灰分為35.00%,則
Y=31.24-0.27×35.0=21.79MJ∕kg
2.2.2 發熱量與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的相關性
發熱量隨煤化程度的變化而變化,而干燥無灰基揮發份是煤化程度主要劃分依據,因此發熱量與干燥無灰基揮發份之間有較好的相關性。
煤中不可燃組分—水分、灰分含量高,會明顯降低煤的發熱量。不可燃組分含量高,單位質量煤能釋放的熱量就小,同時水分的蒸發、礦物質的熱分解還會吸收部分熱量。因此,煤中不可燃組分越多,煤的發熱量越低。
2.2.3 建立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查詢表
在鍋爐設計時,揮發份采用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表示。考慮到煤中水分、灰分等不可燃成分的影響,使用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來判斷煤的可燃性較為接近鍋爐的實際情況。故不僅鍋爐設計煤質,而且鍋爐燃料調整中均廣泛應用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值。
煤質化驗室所測得的揮發份用空氣干燥基表示,它與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干燥基揮發份Vd存在下述關系:

由此可以看出,當煤中不可燃成分,主要是灰分Aab一定時,Vdaf值隨Vad值的增大而增大;在煤中揮發份Vad一定時,Vdaf值則隨(Mad+Aad),主要為Aab的增大而增大。而Vd值只考慮了Mad的影響。
綜上所述,通過各煤質指標的相關性,以干燥基揮發份Vd、發熱量建立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查詢表。
綜上所述,根據干燥基揮發份和彈筒熱值的化驗結果可以通過查詢表,指導入爐煤的摻配,同時因為干燥基揮發份和彈筒熱值化驗結果快(4小時左右),完全可以用上述方法做到及時指導摻配工作。
根據查出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和推算出的低位熱值Qnet,ar,與需摻配煤種的化驗數據(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和低位熱值Qnet,ar)共同輸入到摻配煤種計算指導表中,依次確定摻配結果。

煤質分析數據表
因為干燥基揮發份和彈筒熱值化驗時間較短,同時根據大量化驗數據的試算,及入廠煤試樣的干燥基揮發份Vd和彈筒熱值Qb,ad的測定,可以利用各煤質指標的相關性,運用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查詢表、摻配煤種計算指導表,及時指導和調整入廠煤的配比,達到入爐煤摻配標準,以保證鍋爐安全經濟穩定運行。
綜上所述,用干燥基揮發份Vd化驗結果快速指導入爐煤的摻配工作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