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泓濤,鄧位喜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系,貴州遵義 563000
犬腰椎間盤突出疾病較難在早期診斷,主人多因患犬運動機能障礙前來就診。本病主要由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外力作用、營養失調所造成。在小型犬身上容易發生此病。腰椎間盤突出癥以第4~6腰椎發病率最高,約占80%。其臨床癥狀多為運動機能障礙、后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臨床常以藥物治療和針灸治療為主,用手術治療的方法鮮有報道。收治一例經核磁共振確診為椎間盤突出的北京犬,通過椎板切除術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把診療過程介紹如下。
2019年10月23日收診一例北京犬,6歲,雄性,體重10 kg。近日精神不振,1周前腰背弓起,觸摸后部躲閃。昨日不愿走動,食欲減退,后肢拖地,大小便失禁。
體溫38.5 ℃,呼吸次數12次/min,心率120次/min,精神沉郁,眼結膜潮紅。強行使其運動時,靠前肢支撐前行,后肢拖地,觸摸脊椎顫抖,有劇烈疼痛感,觸診腹部腹壁緊張。刺激后肢,反應降低,叩診屈鍵反射消失,后軀麻痹。
1.3.1 血常規檢測
采用VetArtoreadTM干式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白細胞、單核細胞、粒細胞明顯增高,結果詳見表1。

表1 血常規檢測結果
1.3.2 血液生化指標檢測
采用愛德仕VeTestR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鈣離子低于正常值,結果見表2。

表2 血液生化檢測結果
對胸腰椎(T1~L7)進行軸位和矢狀位掃查發現,T12-L1、L4-5腰椎椎間盤于T2WI序列呈低信號,后方輕度突出,對應處硬膜囊受壓(見圖1、圖2)。

圖1. 矢狀T1WI紅箭頭為椎管狹窄,硬膜囊受壓

圖2. 矢狀T2WI紅箭頭為椎管狹窄,硬膜囊受壓
T12-T13椎間盤輕度突出,T13-L1椎間盤中度突出,L4-5椎間盤中度突出。
經主人簽字同意后,于2019年10月24日實施背側椎板切除手術。
術部除毛消毒,麻醉前15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4 mg/kg。肌肉注射舒眠寧0.01 mL/kg進行誘導麻醉,氣管插管,呼吸麻醉,俯臥保定,將術部皮膚除毛,用肥皂水洗凈背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鋪蓋創巾,手術全程心電監護。
3.2.1 手術通路
在T11-L6之間的背中線做一切口,鈍性分離皮下脂肪、棘肌、半棘肌,在即將顯露椎骨背側棘突之間環繞T12-L1、L4-5的棘上韌帶切斷。
3.2.2 椎板切除
以T12-L1段為例:用骨膜起子從棘突和背側椎板上鈍性分離多裂肌,并將其牽拉至乳突水平外側。在切口的前后兩端用兩個牽拉器,向兩側牽拉固定肌肉。用骨鉗剪去T12-L1椎骨棘突。自遠側椎節的椎板下方分離黃韌帶與其附著處,用高速氣鉆連接直徑4 mm的鋸齒狀鉆頭去掉背側椎板。椎板的橫向切除范圍包括T12椎體的下關節突(靠內側)到L1的上關節突。接著用神經剝離器分離硬膜外脂肪,顯露神經根并用牽開鉤向中線牽引,用手術到切開T12-L6突出來的椎間盤,用骨匙和16號針管配合取出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和髓核,還原神經。L4-5段同上。
用生理鹽水沖洗椎板切除部位,以清除血凝塊和骨碎片。然后將分離的肌肉復位,并用可吸收縫合線縫合腰部背側筋膜。皮下組織與皮膚常規縫合。
用兩塊夾板貼住犬的兩側來固定胸腰椎,用繃帶環形纏繞夾板,肌肉注射麻佛微素0.1 mL/kg,防止感染,連用5 d,每天1次。術后第2天即可進行康復訓練,術后7 d拆線,兩個星期拆夾板,1個月后復查恢復良好。
該病在小型犬身上容易發生,這是因為小型犬硬膜外腔較小,即使少量的椎間盤突出,也會產生嚴重的壓迫脊髓;而大型犬硬膜外腔較大,同樣程度的椎間盤突出就不會產生嚴重后果或只是輕微的壓迫脊髓,從而不會產生臨床癥狀。本病4~5歲發病率最高,占73% ,7歲以上占21%[1];研究表明[2]軟骨營養障礙類品種犬(如臘腸犬和北京犬),遺傳因素可以加速椎間盤的退變過程。
椎間盤突出有保守療法和手術治療。保守療法一般僅在發病初期或輕癱動物使用,如中醫針灸療法中的水鎮、電針、激光等,張紅超等[3]曾用穴位埋線結合藥物的方法治愈犬的腰椎疾病,但保守療法仍有部分犬會復發。本病例因診斷為腰椎中度腰椎間盤突出,已出現損傷脊神經現象,考慮到預后和預防復發,決定采取手術治療。
該病例本有多發性椎間盤疾病,而且血清鈣偏少,存在軟骨營養不良情況,考慮到不讓其再復發,選擇椎板切除術聯合椎間盤開創術,營造一個穩定的纖維化空間,以防脊髓壓迫復發[4]。在人類醫學上較多使用環鉆和髓核鉗取出椎間盤物質,但對于小動物來說,空間狹小,這些器械難以發揮,為確保椎體完整性和防止術后大出血,骨匙和注射用針管配合取出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和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