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長漢
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善取人間諸相,幾十年過去了,仍深受當下人們的喜愛。這些漫畫為什么能如此吸引人呢?它們的背后都有些什么故事呢?
曾有人這樣概括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一幅畫一段往事,一幅畫一片真情,一幅畫一個年代,一幅畫一種人生。”真的如此嗎?不妨讓我們走進豐子愷先生的女兒豐陳寶與豐一吟的《爸爸的畫》,聽聽她們細數兒時舊事,娓娓講述豐子愷當年的漫畫故事。比如下面這段:
畫中的幼兒才四歲,年紀太小了,她坐到寫字桌邊,下巴幾乎碰著桌面,她見桌上放著紙、筆和墨水瓶,便好奇地拿起鋼筆,想寫寫畫畫。看來鋼筆在她手中不聽使喚,因此她必須集中注意力,試圖畫出個名堂來,所以筆和紙的主人進來了,她也渾然不覺。

但筆和紙的主人并不責備她,也不奪去她手中的筆,而是趕快偷偷地把這景象速寫下來。
墨水瓶放得那么靠近手臂,我真擔心她畫畢手一伸,會把瓶子打翻,滿身、滿桌都濺滿墨水,就算爸爸不責備,也少不了挨媽媽一頓罵!
這孩子是父親的三女(義女)豐寧馨,小名軟軟。她后來當了杭州大學的數學教師,現已退休。
豐子愷的漫畫,兒童題材的很多,大部分畫的都是他的孩子。從作者的講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豐子愷先生是非常善于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下面的一段,就充分反映了豐子愷先生創作的嚴謹與認真。
我的父親豐子愷,平日作畫,喜歡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記得抗戰前在故鄉時,他曾畫過一個人牽著幾只羊,每只羊的頸上都系著一根繩子。畫好了掛在墻上,正好被幫我家挑水的青年農民看到了。他笑著說:牽羊的時候,不論幾只,只要用一根繩子系住帶頭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來了。父親聽了恍然大悟,同時想起了杜處士的故事。他重畫了一張之后就把那故事講給我們聽。他說從前有個杜處士,珍藏著一幅斗牛圖,是唐朝名畫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畫拿出來掛在門上曬,一個過路的牧童看到了,說:畫錯了!畫錯了!杜處士聽了心里想,一個鄉下小兒竟敢批評起名畫家來了,這還了得,便很不以為然地問錯在哪里。那牧童說,兩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兩只角,尾巴總是緊緊地夾在兩股中間的,畫上的兩只牛,尾巴都翹了起來,這不是畫錯了嗎?父親在結束故事時感慨地說:看來要畫好畫,不能光憑想象,必須仔細觀察事物,還應該多向各種各樣的人請教。

父親說到做到。有一次為了畫一幅背纖圖,他特地到河邊去實地觀察,發現來往貨船走在最前面的纖夫大多是倒走的,經過了解,才知道倒著走能夠掌握航船的動向,可以隨時通知其他纖夫改變纖法。他便按觀察所得畫了這幅背纖圖。
豐子愷的漫畫,有不少是以古詩文意境入畫的,欣賞它們,除了能幫我們感受豐富的傳統文化,還能為我們欣賞古詩文開辟一個新視角。比如《為什么畫中人穿今裝?》一篇:
這是南唐后主《相見歡》中的詞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題目用古人詞句,畫中人卻穿今裝(長袍),這引起了當時讀者的質問。當這幅畫最初發表在《文學周報》上時,有人批評道:“這人是李后主,應該穿古裝。你怎么畫成穿大褂的現代人?”父親回答:“我不是作歷史畫,也不是為李后主作插圖,我是描寫讀李詞后所得體感的。我是現代人,我的體感當然作現代相,這才足證李詞是千古不朽之作。”
欣賞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本來就是一件享受的事情,而同時還能探知漫畫背后的故事,是不是更讓你神往了呢?

閱讀推薦
《爸爸的畫》,豐陳寶、豐一吟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