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超
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首次提出“六穩”,并把“穩就業”放在首位。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依舊將“保居民就業”擺在“六保”任務的突出位置。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中國的現行經濟情況,“六保”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標注了清晰的目標任務,體現了國家宏觀政策層面的底線思維和務實判斷。
無論是“六穩”工作還是“六保”任務,都將就業擺在首位,更加凸顯出“保居民就業”任務的重要性。就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保證,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就業決定著人們參與社會經濟活動與分享經濟成果的方式,關系著經濟增長、結構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在疫情的沖擊下,黑龍江省多數行業按下“暫停鍵”,對就業的影響逐步顯現,造成一系列階段性就業困難。在行業方面,受沖擊較大的主要是消費類為主的生活服務業;在市場主體方面,受沖擊較大的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社會群體方面,受沖擊較大的主要是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保就業促經濟工作,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破除企業復工復產梗阻點,加快恢復社會經濟秩序,擴大就業容量
黑龍江省三大產業就業人數約占就業總人數分別為:第三產業47%、第二產業16%、第一產業37%。受疫情影響,第三產業受沖擊最為嚴重,行業萎縮程度達90%以上,而黑龍江省第三產業服務業容納就業人數又是最多的。因此,盡快復工復產,盡量減少關停,保障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抓實抓細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是保就業的當務之急。一是堅決落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應優化復工復產中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地區間協調,通過點對點運輸等促進務工人員盡快返崗。二是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促進服務業和消費企穩回升。三是穩步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小到社區便利店,大到城市綜合體,使一度受到影響的線下消費市場重新煥發出新生機新活力。
二、聚焦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加強優質平臺資源共享,拓展就業空間
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特別是增加就業等各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一是進一步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向各領域的滲透。完善政策體系,加強數字經濟頂層設計,圍繞擴大數字經濟就業、推進數字商務等出臺政策舉措,構建完善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推進數字產業化,統籌實施大數據戰略,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支持企業探索共享用工;推進產業數字化,實施“互聯網+”行動,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新職業、新工種和新崗位。二是進一步激活線上線下消費新業態。順勢而為做大在抗擊疫情中表現亮眼的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讓創業模式、就業形式更加多樣化,吸引更多勞動者加入其中,更好吸納就業。餐飲、超市、商場等線下門店受疫情影響,遭遇嚴重沖擊,客流量大幅縮減,可通過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積極引導線下門店發力線上渠道,入駐電商平臺、直播帶貨、提供無接觸服務等,通過開拓多元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力拓就業增量。三是進一步整合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重視發展“互聯網+生活服務業”,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政策,減少行政審批項目,因地制宜制定促進線上服務消費具體措施,充分挖掘線上服務消費增長潛力。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支持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入生活服務業,鼓勵和支持網絡訂餐、在線旅游、移動支付等服務類網絡消費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數字技術的廣泛深度應用,進一步提升服務類網絡消費的服務能力和發展質量,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
三、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加大公共資源傾斜力度,拓寬就業渠道
堅持統籌城鄉、促進均等,加大公共資源向農村、貧困地區、重點群體傾斜力度,保障各類服務對象獲得機會均等的基本公共就業服務。一是逐步恢復人力資源市場和線下招聘活動。整合線上線下渠道,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大力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崗位技能提升和就業技能、創新創業等培訓,著力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堅持就業形勢分析會商制度,分類制定風險防范應對預案,及時采取措施,確保不發生系統性、規模性失業。堅持依法審慎靈活處理勞資糾紛,鼓勵企業不裁員、少裁員,以防出現大規模裁員現象,營造良好就業環境。二是促進高校畢業生盡快就業。制定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有效措施,如鼓勵國有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加大機關事業單位尤其是縣級及以下基層單位招(錄)聘高校畢業生力度,擴大“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項目招募規模,擴大就業見習規模,鼓勵參軍升學。千方百計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確保就業服務不斷檔不斷線。三是深入落實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各項政策。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和管理,組織和引導外出就業農民工合理有序流動。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推動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加強對勞動用工的指導和管理,暢通農民工勞動爭議咨詢、投訴渠道,推動用人單位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并逐步提高農民工工資水平,及時查處侵害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的行為。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