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當前,我省陸續復工復產,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全省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的核心任務。為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的指示精神,我省應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應急管理體系不夠健全、互聯網政務服務不夠完善、各級干部決策應變能力不足等問題,牢牢把握制度建設這條主線,堅持問題導向、標本兼治,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
第一,完善應急機制框架體系。目前,我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主要依據為2018年頒布的《黑龍江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但對我省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進行監督和約束的法制內容不夠完整。針對這一問題,一是要建立完備的應急法制框架體系,著力推進衛生應急法律法規、預案、政策、運行機制等建設,使應急管理法制更為完備、依據更加充分、機制更加靈敏、評判更加科學;二是從政府監管和非政府監管兩個角度加強應急管理法制監管,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進行宣傳和引導,提升市民對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法制的認知度與自覺守法的意識;三是強化衛生應急組織機構、人才隊伍、物資裝備、技術能力與信息資源建設,使衛生應急管理機構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四是實化、細化預防準備、監測預警、處置救援、善后恢復與評估等措施,使準備更加充分、預防更加有效、處置更加有力、衛生應急質量和效率快速提升。
第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一是進一步完善大數據支撐的應急決策支持系統。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我省的閉環式數據分析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我省《關于開展2019年全省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及《黑龍江省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2019至2021年總體規劃》,通過完善數字化系統,實現預警和動態分析,使交通運輸、醫療護理、公安、基礎設施管理等相關管理部門能夠實現信息的及時傳遞和溝通,利于決策分析和判斷;二是健全應急反應機制。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經驗不夠足,我省應建立完善以數據為支撐的導致應急預案,解決在實踐中存在運用不靈活、部門內部的預案與其他部門溝通不協調的現象。反應及時、措施果斷是應急管理的關鍵,建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系統、疾病控制預警系統、疾病監測報告系統、衛生信息共享系統等應激反應機制,實現反應快速靈敏、上報及時準確、判斷科學嚴謹、處置正確合理、信息共建共享。
第三,完善應急保障機制。一是完善突發應急組織架構。針對我省各級應急機構設置、責任分工、組織協調等問題。進一步優化現在的衛生應急管理機制,完善我省衛生應急信息指揮系統,厘清各相關部門的具體責任;二是加強突發應急隊伍建設。完善管理體系,制定管理規范。加強人員的學習培訓工作,組織有針對性的應急處置演練。以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依托,建立起一套層級清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隊伍;三是增強應急物品儲備能力。應急物資保障是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我省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同樣面臨著物資保障問題,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要求,我省應將應急儲備物資的管理劃入整個應急物資儲備的系統當中。同時,加強其他政府部門的協調和溝通,如發改委、財政、商務、衛計委等職能部門,協作做好采購、運輸、儲存、調配等應急儲備物資的各項工作,建立起一套適用于各部門的應急儲備物資管理系統。依托相關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起衛生應急處置設備、用品、醫療器械、藥品等的倉儲庫存場所,并完善好場所的管理制度,提升應急反應的效率和速度。
第四,完善信息化雙線應急監測機制。一是線下監測拓展監測深度。雖然我省已經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體系,但還缺乏相關經驗累積。吸取此次疫情的數字化應對經驗,我省應依托現有數據信息交流和大數據處理平臺,建立一套先進、科學、覆蓋面廣、有針對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監測系統,增強警戒程度、提高響應時間。同時,進一步完善日常機制,明確對于可能發生或即將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具體監測方式、監測范圍、監測內容等的相關制度,并加大風險評估工作力度。二是線上監測提高監測覆蓋面。建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測系統。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個案監測和事件監測報告,同時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管理,完善監測方法,健全風險評估制度和方法,提升早期識別和處置風險的能力。
第五,完善突發應急處置協同機制。這次疫情應急處置,在我省應對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安排下,各部門、各市(區)縣、各單位,相互支持、通力協作,發揮了最大協同效能。我省應進一步完善各級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建立工作制度,明確工作內容,強化信息共享;加強各轄區相互之間的協同工作、城市與農村的協同工作、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之間的協同工作、軍隊與地方之間的協同工作,共同建立起一個覆蓋面廣、職責清晰,運轉高效、協調有效的衛生應急部門協作體系。
此次疫情,是對我省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進一步提升我省應急協同處置能力,需要在微觀上做到細致、嚴謹、準確、可靠,在宏觀上做到反應及時、準備充分、減少危害、科學總結。一方面,應廣泛開展應急知識培訓,提升突發事件協同處置意識。另一方面,應切實強化應急演練效果。均衡開展專題演練,強調應急事件處理協同效果,并加大效果評估力度,以量化指標進行考核。同時,要采用預先準備和臨時開展相結合的演練方式,將真實的突發狀況帶入到日常演練中,達到實戰演練的目的,從而切實提升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
(本文系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度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9BKSl37)
責任編輯/趙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