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盛賢
關鍵詞:馬克思;正義觀;綜述
國外學者對馬克思正義觀的研究
國外學者對于馬克思正義觀的研究基本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馬克思是反對正義,另一派認為馬克思是贊同正義,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的正義思想中充滿著矛盾。
伍德是認為馬克思是反對正義的主要代表,他認為馬克思正義思想只是一種法權形式,是一種意識形態,如果這種正義思想不利于生產方式就是毫無意義的,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的理論中并沒有用正義和權利這樣的核心概念去論證資本主義的不公正,而是漠視正義和權利。并且,伍德認為馬克思堅定唯物史觀,馬克思拒斥正義和權利只是一種意識形態,而這種意識形態是資本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是為了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由于意識形態是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的,而這種正義道德思想只會擾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以伍德斷言馬克思并沒有認為資本主義的不正義的,甚至是反對正義的,是非道德主義者。
米勒認為馬克思拒斥一切道德觀念,他指出如果我們認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一種道德的、正義的批判則是荒謬的,并強調唯物史觀是正確解讀馬克思理論的科學方法,但唯物史觀并不涉及道德規范問題,并且反對運用各種正義道德準則去批判和構建社會。
布坎南也同樣認為馬克思對于正義是持批判態度,他強調馬克思的歷史唯物史觀是批判正義和權利的,并且毫不留情地批判它們是“過時的垃圾”和“意識形態的胡說”
塞耶斯則認為馬克思主義無關道德和正義,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并不具有道德正義維度,他非常明確地拒絕承認馬克思主義是存在正義價值維度,因為與馬克思最重要的方法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呈現很大的出入。
胡薩米在《馬克思論分配正義》文章中反對伍德的觀點,他認為馬克思是道德主義者,是贊美正義,追求真善美的。他指出馬克思在批判資本家壓榨工人時運用“搶劫、掠奪、偷盜”等詞,嚴肅地批判資本主義的不正義。
尼爾森作為研究馬克思道德倫理的“異軍突起”人物,在他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與道德觀念》中,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對馬克思主義和道德、正義作了客觀的闡釋。尼爾森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澄清了利用正義、道德作為意識形態來為資本主義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誤用,強調要還原馬克思道德觀的社會倫理功能。
佩弗在《馬克思主義·道德與社會正義》一書中利用元理論學的方法,對伍德將馬克思視為非道德倫者、馬克思拒斥正義和權利以及道德是意識形態的三個命題進行了批判。佩弗認為馬克思不但有道德理論的主張,也有正義和權利訴求,他從正義問題到公平、自由、元倫理學以及意識形態多個領域來分析并辯護馬克思主義的道德理論,有力地支持馬克思的正義思想。
柯亨認為,“馬克思是在一種合適的而非相對的意義上譴責資本主義為不正義,并且認為這樣的道德批判應該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核心要素”,柯亨從自然權利的角度論證和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道德的正義性。
杰拉斯認為馬克思的正義思想中充滿著顯而易見的矛盾,在《哥達綱領批判》以及《資本論》中馬克思肯定了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生產的正義性,但在著作中經常用“偷竊、榨取、掠奪”等大量非正義的詞匯批判資本家。
盧克斯在《馬克思主義與道德》著作中從資本家與工人的工資關系出發,從資本家和工人簽訂的合同來看,那么資本家和工人的關系是正義的;從資本家違背了“按勞分配”的原則來看,二者的關系就是不正義的;從表象來看他們是平等商品交換這是正義的,但從內在看工人是由資本家控制是不情愿不自由的,那這就不是正義的;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正義與不正義的意識屬性是階段社會的一個道德特征,就沒什么正義與不正義的。盧克斯認為馬克思的正義思想存在一種“似是而非”的矛盾。
國內學者基本認為馬克思是有道德理論有正義思想,主要研究了馬克思正義觀的形成和發展、本質特征及對中國正義問題的啟示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對提升中國人民的正義思想和解決公平正義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馬克思正義思想的形成深受家庭背景、學校教育、社會環境以及早期正義理論的影響。馬克思生活在極具自由主義思想的家庭環境中,父親是一位追求自由民主的律師,家庭教育使他不斷熟悉康德和洛克等人的自由理性思想及道德情操,深深影響了馬克思正義思想。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尖銳矛盾的產生,工人階級不斷被壓迫的慘狀及工人運動的爆發,這樣的社會背景促進了馬克思正義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國內學者一致認為德國古典哲學、英法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中的正義思想是馬克思正義思想的理論來源,在資本主義社會不斷發展的環境下,最終形成了馬克思正義觀。
國內大多數學者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研究馬克思正義觀的本質,將其本質歸納為三點:第一是正義觀是由生產關系決定的上層建筑,是經歷了生產力長久發展而產生的,始終由經濟基礎決定并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反作用。第二是正義觀體現了階級性,蘊含著統治階級的利益,正義的內涵關乎人們之間的利益問題,正義觀屬于一種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第三是正義觀是具體的和歷史的。正義觀由經濟基礎決定,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和時代的變遷,正義思想必然也會隨之改變,正義思想是不同時代具體的歷史的產物,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正義思想。
國內學者在馬克思正義觀對中國正義問題的啟示的研究總結為四個方面,第一是堅持發展生產力,經濟基礎穩固發展好了,正義思想的發展才會好。第二是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三是堅持完善法律治理規則和各種保障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四是不斷合理調整收入分配的格局。在新時代,我國在教育、住房、就業、生態、醫療和食品等關于民生公平正義的問題依舊頻繁出現,以馬克思正義觀為根本指導,從中國具體正義問題出發,定能不斷改善中國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總的來說,國內外學者對馬克思正義思想研究是多領域的,國外學者主要在馬克思是非具有正義思想展開了長期的爭論和研究,國內學者主要研究了馬克思正義觀的形成和發展、本質特征以及對中國正義問題的啟示等領域,都取得了極為豐碩的成果,給后來學者提供了厚實的研究基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界對馬克思正義觀的研究視覺還不夠全面,研究不夠深入,在方法論上研究不足,不能得出一套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和實效性的研究成果,仍需不斷深入研究。西方學者對馬克思正義觀的解讀不夠全面,如伍德只看到了馬克思表面意義上的正義思想,胡薩米會偏離唯物史觀而容易陷入唯心思想,對馬克思正義觀的矛盾性還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澄清。
筆者認為在馬克思正義觀的研究中還需在三個方面加以深化,第一是更加注重從整體性和系統性地把握馬克思正義觀的內涵、特征、發展過程和歷史地位,第二是堅持唯物史觀,注重經典文本,深入比較其他非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公平正義思想,進行歸納和總結。第三是提高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方法論指導作用,加強將馬克思正義觀與新時代中國具體的公平正義問題的深入融合,形成一套可靠實用的正義理論。
參考文獻
[1]林進平.論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的三種闡釋路徑[J].哲學研究,2019(08):42-49.
[2]張航.馬克思正義理論國內研究述評[J].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9(01):268-278.
[3]趙婷婷,侯健.馬克思正義觀中國化的路徑選擇[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3(02):55-59.
[4]阿格妮絲·赫勒,文長春.論馬克思的正義思想[J].學術交流,2019(03):11-22.
[4]馬克思的公共性范式變革及其當代啟示[J]. 桑明旭.理論探索. 2019(05)
[5]思想對于現實的守正邏輯辯證——基于馬克思公共哲學的詮釋視野[J]. 袁祖社. ?社會科學輯刊. 2019(04)
[6]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繼承與創新[J]. 張曉,王讓新. ?毛澤東思想研究. 2019(03)
[7]公共性觀念的歷史嬗變與馬克思公共性觀念的變革[J]. 陳飛.江漢論壇. 2019(04)
[8]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三重指向與歷史性自覺[J]. 劉召峰.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04)
[9]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立場、主旨和本質特征[J]. 莫春菊.社會主義研究. 2019(02)
[10]論“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J]. 陳曙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 (02)
[11]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歷史生成及其當代詮釋——基于馬克思經典文本的解讀[J]. 張曉,王讓新. ?社科縱橫. 2019(03)
[12]馬克思論“真正的共同體”的所有制基礎[J]. 吳宏政,劉靜涵.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9(02)
[13]馬克思的“公共性”概念[J]. 桑明旭.寧夏社會科學.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