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制度是國家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制度規范。文化制度依賴于其他制度,沒有黨的領導制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其他各項重要制度,就不可能有所謂的文化制度。文化制度之所以在國家制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主要源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特點。文化既能提供方向指引、信念支撐、思想動力,又能提供昂揚向上的氛圍、長幼有序的道德、團結互助的風尚;既能以高素質的管理者和勞動者、高品位的文化創意和文化產品、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和文化市場塑造國家和地方的形象,又能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文化制度的這些特殊性,決定了它與其他制度建設的路徑有很大不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作了戰略部署和制度安排。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毫無疑問,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體現黨的本質屬性、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必然要求,是堅守正確的發展道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筑牢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凝結團結奮進強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文化領域的一切工作都必須緊緊圍繞這一根本制度來謀劃、來展開、來推進。無論是理論武裝還是新聞宣傳,無論是文藝創作生產還是文化體制改革,無論是精神文明創建還是網絡建設管理,都要高揚馬克思主義旗幟,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決定》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提出來,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關系我國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創新。為此,首要的任務就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工作體系,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各層級學習制度,建設和用好網絡學習平臺;必須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落實到思想理論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等各方面;持續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關鍵還在于必須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敢于亮劍,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正如前文所述,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熔鑄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的偉大實踐,更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當代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昭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光明前景。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內在的先進性、廣泛的包容性,決定了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居于主導和引領地位。為此,《決定》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彰顯了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這就要求必須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過程;必須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必須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打造誠信中國。
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發展既依靠人民又為了人民,文化建設的目標也不例外,就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決定》特別強調,要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這實際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文化領域的貫徹落實。正是從這個理念出發,《決定》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推出更多群眾喜愛的文化精品;要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推動基層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健全支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在輿論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尤其是外部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背景下,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是十分必要的。這既是廣泛凝聚共識、團結動員干部群眾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需要,又是贏得輿論斗爭主動權、更好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需要,也是改進創新輿論宣傳,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需要。為此,《決定》提出必須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改進和創新正面宣傳,完善輿論監督制度,健全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在推動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文化產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它還具有意識形態的屬性。《決定》提出“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產品屬性和文化生產創作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因而,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不僅要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規律,而且還應體現文化產業市場的要求。為此,推動文化創作生產,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規律、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有利于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完善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文化經濟政策;完善文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制度,健全引導新型文化業態健康發展機制;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強文藝創作引導,完善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機制。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比趨R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是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全面貫徹執行這一重要文化制度,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