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金合
我們在媒體上常會看到,無情的大火將茫茫林海化為灰燼,令人十分痛惜。探究森林火災的起火原因,大致可分為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兩大類,其中的自然火源主要是雷擊火、泥炭自燃、火山爆發、隕石降落起火等。但是,也許你難以想到,有時候“縱火者”就是草木自身。
巖薔薇把自己給燒了
生長在地中海沿岸的巖薔薇,每逢初夏時節,青翠的莖葉間布滿潔白的花朵,花朵中間顯露出金黃的花蕊和紫紅色斑點,顯得十分亮麗。巖薔薇在自然界中的競爭力很強,是一種侵襲性植物,所到之處,會侵占大片農田和草地,對農作物構成嚴重威脅。于是,人們會放火燒掉它。可到了第二年,巖薔薇反而越來越茂盛,侵占更多農田,幾乎讓人束手無策。后來,人們才驚奇地發現,其實不用人動手,它們也會自行“葬身火海”。
原來,巖薔薇的葉片能分泌大量類似汽油一樣的可燃物,一旦氣溫達到32℃就會自燃,從而把自己化為灰燼。“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周圍其他植物也會被燒得蕩然無存。其實,這是巖薔薇的一種繁衍策略,它在本能促使下,一把火清除了競爭對手,為自己的后代贏得了寶貴的生存空間。而它的種子帶有防熱外殼,能趁著熊熊大火炸裂開來,落入土壤,等到第二年春雨來臨,就會萌發生長。
它們也是“植物界縱火犯”
會神秘自燃的草木,不止巖薔薇一種。在南美洲森林里,有一種名叫杜鵑的小樹,由于它每隔幾年能用火除掉樹林中的害蟲,所以被稱為“看林人”。杜鵑樹金黃色的花朵和碧綠的莖葉里,飽含一種芳香的油脂,在大熱天會四處飄散,老遠就會聞到。當氣候炎熱干燥時,這種油脂極易起火,從而釀成森林火災。這種樹既護林又毀林,當地人由此又送它一個名稱——“縱火花”。
非洲赤道地帶生長著一種自焚樹,它材質優良,很受當地人喜愛,但當它長到十四五年時,樹內就會分泌出許多低燃點的樹脂。在驕陽照射下,這些樹脂常常會著火燃燒起來,使自焚樹變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樹只需1小時,即會連枝帶葉化成一堆黑灰。
1984年2月,澳大利亞南部發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沒了近500平方千米的林地,燒死了成千上萬的野生動物,給當地帶來巨大災難。事后,科學家經過調查研究得知,突然爆發的大火是林中的桉樹自燃引起的。當時,那里的平均氣溫達40℃以上,導致桉樹在高溫下分泌出大量易燃的香油精,再加上長期干燥無雨,為森林火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白鮮是一種中草藥,分布于我國北方的廣大地區。而生長在新疆天山一帶的白鮮,不失為地地道道的“縱火犯”。它的葉子含有一種叫醚的揮發性汁液,燃點很低,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氣溫很快會達到它的燃點。白鮮的果實日趨成熟之際,體內醚的儲量最高,并且莖葉的含水量逐漸降低,容易燃燒起來。加之其時又正值夏天,高山上的光照強烈,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白鮮會成片自焚,在草地上留下一大片黑斑。
其實,植物自燃的原因還有很多。樹木受風吹搖擺,樹干相互摩擦生成的火種,也有可能引燃表皮干燥的古樹。一些表面呈凹形的山石或崖壁,會像太陽灶一樣,將陽光匯聚成熾熱的耀眼光斑,落在枯草或含有油脂的樹木上,也會起火。一般來說,野草每隔幾年燃燒一次,能控制種群數量,為土壤積聚肥料,對自身生存和繁衍有益。而樹木自燃引起的森林大火,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破壞,因此,應注意清除林區的自燃性植物,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