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杰,馬莉娜,張 偉,劉 群,魏 鵬,張 淵,侯建榮,李永國,張雪平
浸漬活性炭燃點影響因素研究
俞杰1,馬莉娜1,張偉2,劉群1,魏鵬2,張淵1,侯建榮1,李永國1,張雪平1
(1.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2. 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廣東 臺山 529200)
本文以椰殼活性炭為基材,研究了浸漬劑TEDA含量、KI含量、風速、堆積體積對燃點的影響規律,并利用均勻性試驗設計建立數學模型,對改性活性炭燃點進行燃點預測以及實驗驗證。結果表明:TEDA浸漬后的活性炭燃點低于基炭,隨著TEDA含量的升高,活性炭燃點收斂于335 ℃;少量的KI能夠顯著降低活性炭的燃點,但隨著KI浸漬比例的再升高,其燃點有所升高,但不會高于基炭;燃點隨通過活性炭層空氣流速和堆積體積的增大而降低。均勻性試驗設計得到的回歸方程燃點計算值與實際測量值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可以利用此方程在一定范圍內對燃點進行預測。
活性炭;碘吸附器;燃點
碘吸附器是核空氣凈化系統控制流出物放射性氣態碘達到安全排放的關鍵設備,它對單質碘和以甲基碘為主的有機碘化物氣體具有極高的捕集效率,可阻止或減少氣態放射性碘進入核設施中可居留的工作廠房或大氣環境中,從而保證工作人員、公眾及環境的安全。
碘吸附器所用吸附劑通常是采用TEDA和KI等化學試劑改性處理后的椰殼活性炭,但這些化學試劑的加入會降低活性炭的燃點,火災危害性分析數據中[1]:碘吸附器所用浸漬活性炭燃燒所釋放的熱量約35 MJ/kg。目前核設施常用的Ⅰ型折疊式碘吸附器和Ⅱ型抽屜式碘吸附器單臺活性炭裝載量分別約40 kg、30 kg,Ⅲ型深床式碘器的單臺活性炭裝載量有時能夠達到1 t,因此,碘吸附器的火災荷載不容小覷。在核電發展史上碘吸附器的著火的事故也有報道[2],1970年美國一座核電廠的碘吸附器運行情況下被上游設置的碘加熱器加熱使其發生火災。1986年美國Perry核電廠碘吸附器通風系統在運行結束后,未進行完全冷卻就停止了通風,碘吸附器活性炭被系統余熱加熱到了350 ℃,通入3 h氮氣后才將溫度降低至常溫。而在德國也有碘吸附器著火相關報道,其中一例是由于在吸附器小室愉進行焊接而引起,另一例是吸附器上游的一組空氣加熱器短路造成了火災。因此科學地研究核級活性炭燃點影響因素,對電廠的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而國內對活性炭著火的研究[3-6]都基于活性炭原炭,并沒有對改性活性炭,尤其是核設施用核級活性炭進行系統的影響因素分析。因此,本文以椰殼活性炭為基材,研究了浸漬劑TEDA含量、KI含量、風速、堆積體積對核級活性炭燃點的影響規律,為通風系統防火設計和正確評價碘吸附器用活性炭的安全性提供依據。
LY-999椰殼活性炭(8~16目),碘化鉀(純度:99%),三乙烯二胺(純度:99.5%),去離子水。
KSD-Ⅵ燃點測量儀,FA2204B電子分析天平,Setsys Evolution熱重分析儀,GZX-9140MBE電熱鼓風干燥箱。
準確稱取1.5 kg的活性炭,在1.2 kg的去離子水中分別加入15 gTEDA晶體,攪拌充分溶解后加入上述活性炭中,攪拌均勻后置于干燥箱中,在80 ℃恒溫條件下烘干至恒重,得到浸漬比例為1%TEDA改性活性炭。按上述方法再分別制備TEDA和KI含量分別為1%、2%、3%、4%、5%的樣品以及混合浸漬的系列樣品,備用。
3.1.1KI含量對燃點的影響
取1%、2%、3%、4%和5%KI浸漬椰殼活性炭樣品,依據國家標準《活性炭燃點測試方法》(GB/T 20450—2006)[7]測量燃點,為保證結果的可靠性,對每組樣品重復進行了3次測量。
圖1給出了不同KI含量下活性炭燃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浸漬劑KI對活性炭的燃點有明顯的影響作用,當在基炭中加入1%KI時,著火有明顯的下降,由原來的397 ℃降低至323 ℃,低于行業標準不低于330 ℃要求,出現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堿金屬對活性炭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然而,再加入浸漬劑KI,其燃點卻呈現出緩慢上升趨勢,但總體上其燃點均低于基炭。這可能是由于增大催化劑用量并不能持續降低氧化反應能壘,反而由于KI的離子晶格結構和良好的熱穩定性對其產生了一定的阻燃作用,因此產生燃點升高的現象。
圖1 不同KI含量下活性炭燃點
3.1.2TEDA含量對燃點的影響
為考察TEDA含量對燃點的影響規律,按上述方法對TEDA含量為1%、2%、3%、4%和5%椰殼活性炭進行了燃點測試,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TEDA含量下活性炭燃點圖
可以看出,TEDA對活性炭燃點也有顯著的影響作用,當加入1%TEDA后,活性炭燃點降低至353 ℃。TEDA易揮發,當溫度升高時,氣流中有機蒸氣濃度的升高容易引發燃燒,從宏觀上看為燃點降低。但隨著TEDA量的增大,燃點有緩慢下降趨勢,最終收斂至335 ℃左右。
3.1.3氣體流速對燃點的影響
活性炭燃點不僅與活性炭自身物化性質有關而且也與外界條件有密切的關系,本部分就氣體流速對燃點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以目前國內CPR1000機組的幾個重要通風系統流過碘吸附器的面速為依據,進行燃點測試實驗設計。表1為實驗所用五種風速。
表1 核電廠系統風量與實驗設計風速
圖3給出了浸漬活性炭燃點與氣流流速之間的關系曲線圖,可以看出,通過活性炭的氣流流速對燃點有影響,流速與燃點呈正相關關系。空氣的流通具有冷卻與促進氧化雙重效果,在核電廠通風系統中,由于維持活性炭氧化所需的氧氣比較充足,大量的氣流帶走熱量是控制活性炭的燃點的主要因素,氣體流速越大,通過活性炭單位面積的氣體量也越大,帶走的蓄積在活性炭層中的熱量就越多,從而對活性炭起到了冷卻效果,表現為活性炭的燃點隨氣體流速的升高而升高。
圖3 不同風速下浸漬活性炭燃點
3.1.4堆積體積對燃點的影響
碘吸附器類型不同,活性炭裝填量和堆積密度也有很大的差別。此外,從深床式碘吸附器中卸載出的舊活性炭均裝在廢物桶中,由于活性炭導熱能力差,大量的活性炭的堆積也有可能引發活性炭的自燃,因此本部分研究了活性炭堆積體積對燃點的影響。
以浸漬椰殼活性炭為研究對象,在15 L/min的氣體流速條件下,分別對堆積體積為8 ml、16 ml、24 ml和32 ml的活性炭燃點進行了測量,其中吸附床截面積為5.306 6×10-4m2,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體積下浸漬活性炭的燃點
圖4給出了浸漬活性炭燃點與活性炭堆積體積之間的關系曲線圖,可以看出,隨著炭床厚度的增加,浸漬椰殼活性炭燃點呈下降趨勢,基本為一次線性關系,這是由于活性炭的導熱系數小,隨著體積的增大,活性炭與空氣氧化生成的熱量難以擴散,蓄積在活性炭內部,加速其氧化;因此,隨著活性炭床深度的增加,活性炭的著火危險性增加。
目前,國內碘吸附器中所采用的活性炭是由KI和TEDA兩種浸漬劑按一定比例混合改性,因此,為明晰不同比例的雙組份浸漬劑對活性炭燃點的影響規律,利用均勻性設計方法研究了KI和TEDA在1%~5%范圍內的混合浸漬活性炭燃點試驗。
由于KI和TEDA單組份在1%~5%范圍內對活性炭燃點的影響接近于一次方程,因此設計KI和TEDA混合浸漬活性炭的燃點模型為一元二次方程,從均勻性實驗設計表中查找KI和TEDA兩種因素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均勻代表性的水平試驗點,設計2因素5水平試驗,進行燃點的測試。
表2給出了KI和TEDA兩組份混合浸漬活性炭燃點均勻性試驗因素水平以及對應的燃點測試結果,對上述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其回歸方程為:
表2 實驗設計與結果
為檢驗上述二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可信性,對回歸方程進行方差分析,其方差分析表如表3所示。
表3 方差分析
由方差分析知,>0.05(2,2)所求得的回歸方程顯著,該回歸方程是可信的。由回歸方程可知:1的系數為正,表明燃點隨因素1的增加而增加;而2的系數為負,表明燃點隨因素2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確定燃點優選方案時,1的取值應偏上限而2的取值應偏下限。但在實際應用中,不僅需要考慮活性炭的燃點,更重要的是還要考慮浸漬配比對放射性碘的去除效率,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綜合考慮效率和燃點,提出活性炭改性最優方案。
為驗證上述回歸方程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隨機制備了4%KI/1%TEDA、2%KI/3% TEDA、3%KI/2%TEDA的混合浸漬椰殼活性炭,對其進行燃點測試,并與回歸方程的計算值進行比較,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測量結果與計算結果對比
可以看出,對于隨機配制的三種樣品,由均勻性實驗方案得出的二因素五水平活性炭燃點回歸方程的計算值與實際測量值都非常相近,兩者之間的偏差都在2 ℃范圍內,因此,在不方便進行浸漬活性炭的燃點測試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此方程對其進行預測。
本文以椰殼活性炭為基材,研究了浸漬劑TEDA和KI含量、風速、堆積體積對燃點的影響規律,并利用均勻性試驗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對改性活性炭燃點進行預測以及實驗驗證,結果表明:
(1)浸漬劑KI和TEDA的加入能夠影響活性炭的燃點,其中TEDA浸漬后的椰殼活性炭燃點低于基炭,隨著TEDA含量的升高,活性炭燃點收斂于335 ℃;而少量的KI能夠顯著降低活性炭的燃點,但隨著KI浸漬比例的再升高,其燃點有所升高,但不會高于基炭。
(2)活性炭燃點隨通過氣流比速的增大而升高,隨堆積體積的增大而降低。
(3)利用均勻性試驗設計得到了浸漬活性炭的燃點回歸方程,其燃點計算值與實際測量值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因此,在一些不方便進行浸漬活性炭的燃點測試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此方程在一定范圍內對燃點進行初步預測。
[1] 肖鈞,朱立新.碘吸附器在核電廠通風系統中的應用[J].核安全,2011(2):53-55+63.
[2] 立本英機,安部郁夫.活性炭的應用技術[M].高尚愚,譯.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3-4.
[3] 張宏哲,王寧,王亞琴,等.活化溫度對活性炭自燃危險性的影響[J].化工學報,2012,63(11):3730-3735.
[4] 徐凡,蔣劍春,孫康,等.基于活化能指標活性炭自燃傾向性研究[J].煤炭轉化,2013,36(3):84-87.
[5] 郭葉書,朱玉剛.活性炭自燃點熱分析探索[C].中國化學會第三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2011:163-167.
[6] 孫康,蔣劍春,戴偉娣,等.木質活性炭自燃性質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生物質化學工程,2010,44(1):9-13.
[7] 活性炭燃點測試方法:GB/T 20450—2006[S].
[8] Y Suzin,L C Buettner,C A LeDuc. Characterizing the ignition process of activated carbon[J].Carbon,1999,37:335-346.
[9] M M van der Merwe,T J Bandosz. A study of ignition of metal impregnated carbons:the influence of oxygen content in the activated carbon matrix[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5,282:102-108.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Ignition Point of Nuclear Grade Activated Carbon
YU Jie1,MA Lina1,ZHANG Wei2,LIUQun1,WEI Peng2,ZHANG Yuan1,HOU Jianrong1,LI Yongguo1,ZHANG Xueping1
(China Institut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Shanxi of Taiyuan Prov. 030006, China)(Taishan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Ltd., Guangdong of Taishan Prov. 529200, China)
In this paper, coconut-based activated carbon was used as the substrat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mpregnation agent TEDA content, KI content, air flow rate, and volume of activated carbon on the ignition point of activated carbon. In additi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uniform design, and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impregnation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dicted and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gnition point of activated carbon after TEDA is lower than the initial carb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EDA content,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activated carbon converges to 335°C. A small amount of KI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activated carbon,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KI content.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is raised, but it is not higher than the initial activated carbon.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s as the air flow rate increase which through the activated carbon layer. And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s as the volume of activated carbon increase.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btained by the uniformity design and has a high consistency with the actual measured value, and the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ignition point within a certain range.
Activated carbon; Iodine absorber; Ignition point
O69
A
0258-0918(2021)06-1154-05
2021-03-11
山西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701D221095)
俞杰(1985—),甘肅武威人,副研究員,碩士,現主要從事核空氣凈化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