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越 郭薇
當前,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復雜,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我們應高度重視“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的情況,抓小、抓早,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強調:“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優先做好貧困地區農民工返崗就業工作,做好因疫情致貧、返貧農戶的幫扶工作”。可見,脫貧攻堅工作已經成為繼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兩大任務之后,中央最關注的事情。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目前全國多地農戶出現生活困難、失業等“因疫致貧、因疫返貧”情況,如果不及時解決,必定會影響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如何能夠實現疫情防控、經濟發展、脫貧攻堅三贏,是當前各級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
多措并舉
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
目前,全國各地紛紛采取有力措施以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經梳理,各地做法可總結為五種模式。
海南省為減少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采取了多項措施。第一,采取“自救+外幫”方式。鼓勵貧困戶樹立抗“疫”信心,有序組織貧困戶因時因地自行恢復生產;壓實政府幫扶責任,對省內5個國家級貧困市縣啟動扶貧專項資金,優先用于貧困戶恢復生產、增加收入,降低疫情影響。第二,實施“開發就業崗位+鼓勵就業政策”。開發疫情防控公益崗位,疫情防控公益崗主要負責配合政府做好防疫的輔助性工作,并由政府提供相應補貼,海南省規定貧困戶在公益崗用工比例不低于60%;對吸納貧困戶就業較多的企業及合作社,各市縣視情況給予補貼,并在融資擔保、減輕稅費方面給予傾斜。
四川省主要采取“鼓勵外出務工+本地金融支持”的模式,即區分兩類人員,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采取鼓勵外出務工政策并提供相關便利;對不愿外出的貧困戶,采取金融政策幫扶。第一,借力復產復工,鼓勵外出務工。四川省是勞務輸出大省,每年外出務工者超過1100萬人,其中貧困戶占比較大,本次四川省借力全國復工復產的熱潮,將“扶貧+外出務工+企業復產復工”統籌起來,與廣東、浙江等地建立“專車、專列、專機接送務工者”的交通聯動機制,助力本地務工者返崗;對務工者外出集中地開展健康檢測互認機制,一方面破除外出務工省際障礙,另一方面避免因返崗造成的“聚集性疫情”。第二,利用金融手段,助力本地貧困戶脫貧攻堅。四川省聯合人民銀行,指導本地金融機構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對于不愿外出的貧困戶采取金融扶貧的方式。在摸清貧困戶需求,特別是小額信貸需求之后,采取簡化環節、優先放貸、分類診療、精準放貸的方式,最大程度加強金融扶助力度。
江西省出臺十條意見,確保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第一,分類排查受疫情影響的貧困群體。江西省要求各部門加強動態監測、風險排查、預警防范,重點監測排查受疫情影響存在返貧風險的已脫貧人口、存在脫貧困難的貧困人口、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第二,采取“臨時救助+產業救助”相結合的模式。該模式主要是以時間為區分,即疫情中和疫情后。疫情中,主要采取消費性救助措施,針對貧困戶出現的農產品滯銷情況,鼓勵個人、企事業單位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優先采購;疫情后,主要依靠產業政策扶貧,盡快消除疫情影響,合理安排貧困戶種養產業發展計劃,增加周期短、見效快的種養殖業生產,確保生產穩定、效益不減。
安徽省蕪湖市采取“六力模式”。一是產業“復”力,加大對致富帶頭人、產業扶貧基地的扶持力度,以產業帶動扶貧;二是就業“發”力,設立防疫工作公益崗,優先錄用貧困戶;三是消費“助”力,搭建助銷平臺,發揮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助銷機制;四是教育“省”力,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貧困戶子女,采取減免學費,延長助學貸款還款期限等措施;五是項目“加”力,加快啟動全市188個扶貧項目;六是幫扶“給”力,駐村扶貧工作隊迅速變身防疫先鋒隊,盡快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貧困戶發放幫扶物資。
湖南省永州市采取“兜底保障+重點扶持”的政策。第一,兜底保障。永州民政部門按照人均4000元的要求,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貧困戶進行兜底保障,以確保脫貧攻堅工作不受疫情影響。第二,重點扶持。針對本地區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養殖業、鄉村旅游業等扶貧產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扶貧企業,財政、金融等部門給予傾力扶持,重點幫扶。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貧
努力實現防疫與扶貧雙勝利
為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遼寧省提前謀劃,統籌兼顧,采取了很多措施。當前,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復雜,我們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嚴防“因疫致貧、因疫返貧”重要性的認識,抓小、抓早,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貧,努力實現防疫與扶貧雙勝利。
第一,摸清底數,責令設立“因疫致貧、因疫返貧人員”+“存在因疫致貧、因疫返貧風險人員”兩類臺賬。充分發揮村“兩委”和駐村第一書記作用,逐戶排查,建立臺賬,摸清兩類人員的底數,以便政府動態管理,綜合研判疫情對遼寧省扶貧工作的影響,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扶貧方案,將疫情對扶貧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
第二,分類保障,及時推進“臨時救助+先行救助”。立足兩類臺賬,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分類保障。一是對“存在因疫致貧、因疫返貧風險人員”予以臨時救助。此類人員是因疫情出現暫時性生活困難,可以采取發放臨時救助金、米、面、油、蔬菜、生活用品等措施幫其渡過難關。二是對“因疫致貧、因疫返貧人員”予以先行救助。此類人員是因感染病毒、隔離、停產停業失去收入來源等因素返貧,對此可先行啟動小額緊急救助,待疫情結束后再補齊手續,對因疫情出現嚴重生活困難的,可以一事一議加大救助力度。
第三,促進就業,統籌推動“就近就業+外出務工”。就業是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的重要手段,建議遼寧省統籌推進本省居民“就近就業”和“外出務工”兩類就業舉措。就“就近就業”而言,首先建議鼓勵本地企業、合作社、農業基地等企業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政府對上述企業給予適當補貼;其次建議設立疫情防控公益崗位,主要負責鎮村防疫消殺、社區巡查、卡點值守等,并在招聘政策上對貧困戶傾斜。就“外出務工”而言,目前,受疫情影響,南方多地出現“用工荒”,浙江、廣東等地上演“搶人大戰”,遼寧省可以充分利用全國“用工荒”的空當期,借助大數據平臺,為貧困戶提供就業信息,鼓勵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走出去”,并在交通上給予便利。
第四,政策扶持,切實用好“扶貧專項資金+金融信貸政策”。首先,建議扶貧專項資金優先保障恢復生產。扶貧專項資金優先用在種子、農藥、飼料等農資物品的采買上,確保貧困戶能順利備耕備產。其次,建議省委、省政府責令金融機構對遼寧省貧困戶采取靈活的金融信貸政策。對疫情前已經貸款但受疫情影響出現還貸困難的貧困戶,合理延長還款期限,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疫情后需要貸款的貧困戶,建議責令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充分發揮橋梁作用,主動為貧困戶提供擔保。
(作者單位:遼寧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