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泉,曲志強,李 鑫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淄博 255100)
天絲纖維是一種人造纖維素纖維,其生產過程環保無污染,并具有優良的性能,廣受關注。天絲纖維擁有獨特的柔軟光滑手感,經原纖化后擁有桃皮絨的質感,在與棉交織時有優良的耐堿性,可絲光,同時還擁有優良的水洗尺寸穩定性;但是棉/天絲交織物應用于服飾面料易起皺,影響美觀度。因此需要對棉/天絲交織物進行免燙整理,以增強其抗皺性和形態穩定性。本研究通過正交實驗對影響棉/天絲交織物免燙效果的因素進行了討論[1-2]。
材料:棉/天絲交織物(經向純棉50s,緯向天絲50s,經紗密度51根/cm,緯紗密度32根/cm);免燙樹脂CRE、樹脂催化劑CT-C(淄博魯瑞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儀器:強力機(南通宏大實驗儀器有限公司),YG(B)541B織物折皺回復彈性儀。
前處理→免燙整理(二浸二軋,軋余率70%)→焙烘(150~180 ℃,2~5 min)。
本實驗為3 水平4 因素正交實驗,實驗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影響棉/天絲交織物免燙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樹脂用量、催化劑用量、焙烘溫度、焙烘時間。對各因素的實驗范圍進行確定:樹脂CR-E 用量80~100 g/L,催化劑用量25%~45%(對樹脂質量),焙烘溫度160~180 ℃,焙烘時間3~5 min。
1.4.1 折皺回復角
根據GB/T 3819—1997《紡織品織物折痕回復性的測定回復角法》進行測定。
1.4.2 斷裂強力
根據GB/T 3923.1—2013《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進行測試(要求斷裂強力在200 N以上)。
將表1 中各因素對應的水平值填入正交表,完成9組實驗,結果見表2。

表2 正交實驗數據表
根據表2數據計算出各因素在各水平的折皺回復角和斷裂強力,并計算4因素水平極差值,結果見表3。

表3 實驗數據處理表
2.2.1 樹脂用量
由表3可知,隨著樹脂用量的增加,樹脂與纖維間的共價交聯程度增大,織物的折皺回復角增大,但共價交聯限制了纖維素單元的相對移動,應力相對集中,導致織物斷裂強力呈現下降趨勢[3]。
2.2.2 焙烘溫度
由表3可知,隨著焙烘溫度的升高,樹脂與纖維之間的交聯反應更加充分,樹脂更容易在纖維表面成膜,織物的折皺回復角變大,但斷裂強力明顯下降[4]。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樹脂與纖維之間的反應在高溫條件下進行,當溫度過低時,樹脂與纖維反應不充分;當溫度過高時會對纖維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因此要合理選擇焙烘溫度。
2.2.3 焙烘時間
由表3可知,隨著焙烘時間的延長,織物的折皺回復角逐漸增大,這是由于延長焙烘時間,樹脂與纖維之間的交聯更加充分,但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纖維結構受到破壞,導致斷裂強力下降。
2.2.4 催化劑用量
催化劑用量對樹脂的利用率有直接影響。由表3可知,棉/天絲交織物的折皺回復角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呈現增大的趨勢,這是由于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樹脂與纖維之間的反應性提高,二者之間發生共價交聯,折皺回復角提高,但催化劑中的酸性物質會造成纖維素的斷裂強力損失[5]。
利用極差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由表3可知,影響棉/天絲交織物折皺回復性能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樹脂用量、焙烘溫度、焙烘時間、催化劑用量;影響棉/天絲交織物斷裂強力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焙烘溫度、樹脂用量、催化劑用量、焙烘時間。
(1)在棉/天絲交織物的免燙整理中,對織物折皺回復性能產生影響的因素顯著性順序依次為樹脂用量、焙烘溫度、焙烘時間、催化劑用量。在實際生產中,要根據面料的組織規格、天絲含量合理地制定樹脂和催化劑用量,同時焙烘條件的優化也十分必要。
(2)綜合織物的折皺回復性能和斷裂強力,棉/天絲交織物免燙整理優化工藝為:樹脂CR-E用量90 g/L,催化劑CT-C用量35%(對樹脂質量),170 ℃焙烘3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