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胡麗華 胡家林
麻山腹地,格凸河畔,春潮涌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響徹大地。
統籌流轉9.2萬畝土地,種植、養殖產業全面布局到鎮、到村、到點;15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壩區高效農業快速啟動,紅芯薯、紅辣椒、菜芯、茄類拉開育苗大幕,林下菌、林下雞產業蓬勃興起……
2月2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孫志剛視頻督戰紫云自治縣、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工作時要求,紫云自治縣要充分利用壩區加快發展蔬菜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等林下經濟,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作為國家、省掛牌督戰縣,紫云自治縣在決戰脫貧攻堅中奮勇沖鋒,全縣干部群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千方百計搶抓進度,誓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發起脫貧攻堅最后總攻。
“這批菜銷往哪個地方?帶動多少農戶增收?”
“這是我們村引進曾在寧夏種植蔬菜的紫云籍人員回鄉指導種植的,公司提供技術、菜種及銷售,主要銷往廣州、上海,項目覆蓋77戶貧困戶,戶均增收將達1.09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益可達20萬元。”
…………
2月21日,記者跟隨紫云自治縣縣級督察組成員謝朝軍來到松山街道辦牛場村,仔細了解產業扶貧等情況。謝朝軍與牛場村作戰隊隊長黃朝勇的一問一答間,彰顯了脫貧攻堅扎實的工作基礎。
針對牛場村的基本情況、檔案資料、“兩不愁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謝朝軍問得細、記得實。
“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我們是一刻也不敢停、一天也不敢耽誤,盡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紫云自治縣委書記程華恩說。
紫云自治縣決戰脫貧攻堅行動如風,在省市縣三級聯動推進掛牌督戰的基礎上,組織縣、鄉兩級領導干部對162個行政村實行全覆蓋掛牌督戰,對未出列的21個貧困村由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班子成員重點掛牌督戰,層層壓實責任,堅決做到精準督促、靶向作戰。以掛牌督戰為契機,進一步調整充實縣級指揮體系,以12個戰區、17個工作專班為班底,再次安排1224名脫貧攻堅前沿作戰隊隊員到村到戶面對面、點對點開展基礎信息核查、落實幫扶措施、動態走訪監測,形成縱向一抓到底、橫向互聯互通的強勁督戰體系。
查漏洞、補短板,紫云匯聚力量,全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決戰決勝的奮進音符傳遍麻山大地。

紫云自治縣格凸河鎮銀山村村民在豌豆苗基地采摘豌豆苗。 (貴景網供圖)
在紫云自治縣白石巖鄉幸福園村磨組壩紅芯紅薯育苗基地里,數十位村民正在大棚里忙碌著,除草、施肥、下種、澆水、蓋膜,忙得不可開交。
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紫云自治縣按下快進鍵,及時組織召開了春耕生產現場推進會,以調減低效作物為著力點,統籌安排推進紅芯薯、辣椒、蔬菜3個3萬畝集中連片種植,明確中藥材、牧草、精品水果等替代作物種植計劃,產業迎來發展新時期。
抓發展,也抓好就業。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外出務工影響,紫云迅速組建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全力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引導和帶動工作。2月21日,紫云自治縣安排34臺大客車,分5組護送全縣13個鄉鎮街道的836名務工人員,前往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省返崗復工。
如今,紫云自治縣上下聯動,紛紛下沉一線,奮力攻克脫貧攻堅的堅固堡壘,一個個扶貧產業落子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