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玲 張弘弢 夏民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七星關區對6836戶17821人剩余貧困人口的鏗鏘誓言。
2月2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孫志剛視頻督戰赫章縣、納雍縣、七星關區、織金縣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堅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加班加點工作,抓緊抓細抓實各項措施,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的全面勝利。
七星關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對全區有剩余貧困人口的43個鄉鎮街道和522個行政村進行掛牌督戰,實行臺賬管理,層層壓實責任,逐村逐戶對賬銷號。
“督戰啟動后,我們根據相關鄉鎮的脫貧攻堅工作落實情況,記藍牌、黃牌、紅牌,若第一輪督導得黃牌,第二輪督導得黃牌以上的,則升級為掛紅牌,連續得2次紅牌、3次黃牌或1次紅牌加2次黃牌的督戰對象,按程序約談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如約談后整改效果仍不明顯的,將嚴肅追責問責。”七星關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總指揮部督辦督查中心內部業務組組長廖世穆說。
為精確掌握數據,指導下一步決策,在疫情排查中,七星關區同步開展脫貧攻堅問題摸排,對全區穩定脫貧人口、欠穩定脫貧人口、兜底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分類管理、分類扶持,對全區1.7萬剩余貧困人口進行動態監測。
近年來,七星關區緊緊圍繞“532”(50萬畝刺梨、30萬畝茶葉、20萬畝蔬菜)布局產業開展工作。七星關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萬松介紹,目前,全區已完成茶葉種植12.631萬畝、刺梨種植17.4萬畝、蔬菜種植45.1萬畝,農業產業初步形成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良好局面。
這些天,七星關區朱昌鎮雙堰社區黨支部書記鄧華正在做壩區土地流轉的收尾工作。
“年前,13個村民組已召開了12次壩壩會,大部分村民的情況已登記。年后,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只能挨家挨戶單獨走訪,爭取這幾天把壩區流轉工作做完?!编嚾A說。
雙堰社區承擔著朱昌大壩5 0 0余畝土地流轉工作。鄧華介紹,如果村民愿意把土地流轉給村級合作社,每年每畝700元租金,還可以優先在合作社務工增加收入;如果不愿意流轉,村級合作社將免費發放蔬菜苗給農戶種植,并提供技術指導,確保村民收入。
“我都規劃好了,雙堰社區一、二、三、四組流轉土地主要種植經果林,七、八、九、十組種植茶葉、獼猴桃,五、六、十一、十二、十三組種植蔬菜。既有規模又差異化發展,我們一定能打一個脫貧漂亮仗?!编嚾A笑呵呵地說。
鄧華是七星關區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基層干部的縮影。目前,正是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的關鍵時刻。據統計,七星關區共有1萬余名干部在一線戰疫斗貧。

3 月1 日,畢節市七星關區觀音橋辦事處紅堰村蘑菇種植基地喜豐收。(貴景網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