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競, 薛 偉, 易運來, 李曉東
(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100)
由于鈷金屬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能,被廣泛應用與航空航天、電池材料、催化劑、醫藥行業等,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鋰電池的需求越來越大,全球已探明鈷的資源量為2 500萬噸,儲量720萬噸,其中剛果(金)約占50%以上[1-3]。
剛果(金)雖然鈷資源豐富,但是大部分屬于低品位礦和伴生礦,回收率低。隨著易選鈷礦資源的日益減少,難選鈷資源的開發利用已引起國內外選礦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開展難選氧化鈷資源的選礦研究,開發出高效環保,易于實施的選礦工藝對難選氧化鈷礦開發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5]。
剛果(金)低品位鈷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礦石中的鈷的化學物相分析見表2,礦石中的主要礦物組成MLA分析結果見表3。

表1 礦石的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表2 礦石中鈷的化學物相分析結果

表3 礦石中的主要礦物組成(MLA)分析結果
工藝礦物學研究表明,該礦鈷礦鈷氧化率高,高達98%;綠泥石含量為14.91%,磨礦過程中極易泥化,導致浮選過程大量消耗藥劑,嚴重惡化浮選體系,降低鈷礦物回收率;滑石含量接近11%,具有天然疏水性,嚴重干擾目的礦物上浮,極易進入精礦,影響精礦品位。
鑒于原礦中含有較高含量的滑石和綠泥石,浮選之前需進行易浮脈石的脫除,以消除其對目的礦物浮選的影響,提高目的礦物上浮速度和精礦品位。選礦回收目的礦物主要為水鈷礦、含鈷孔雀石、銅鈷錳氧化結合物和少量硫化銅鈷礦。該礦氧化程度高,試驗擬采用硫氧混浮工藝獲得鈷精礦。
因此,該礦的原則工藝流程為原礦-磨礦-易浮脈石脫除-鈷浮選-鈷精礦。
目前,硫化浮選法仍是處理氧化鈷礦有效的選礦工藝。隨著近幾年來藥劑開發研究的深入,特別是難選氧化鈷礦物的系列活化劑的開發與應用,為世界鈷礦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對傳統浮選工藝和高效浮選新工藝進行對比與分析。
試驗進行了詳細的磨礦細度條件試驗,硫化劑、活化劑種類與用量等條件試驗。確定了適宜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2.4%,硫化鈉作為硫化劑,戊基黃藥作為捕收劑。
在條件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開路試驗對比,結果對比見表4。
從表4新工藝與傳統硫化黃藥法開路試驗結果可知,前者精礦鈷的品位和回收率大幅提高,且新工藝浮選段數明顯減少。可見高效活化劑CCMA611能提高目的礦上浮速度,并且能促進目的礦物有效礦化,不易掉槽。
硫化-活化-黃藥法新工藝閉路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指標見表5。

表4 兩種工藝的開路試驗指標

圖1 高效浮選新工藝閉路試驗流程

表5 兩種工藝的閉路試驗指標
表5結果表明,該礦通過高效活化劑CCMA611浮選新工藝流程選別,獲得的精礦中鈷品位4.63%,鈷回收率為70.08%,較傳統硫化黃藥法精礦品位提高的同時,鈷回收率提高了17.58%。
(1)剛果(金)低品位鈷礦具有高氧化率、高鈣鎂、易浮脈石礦物含量高且等特點。針對礦石特點開發出了新型高效活化劑CCMA611,在原礦磨礦脫除易浮物后,進行“一次粗選、兩次掃選、三次精選”氧硫混浮新工藝,較傳統硫化黃藥法相比,工藝流程短,且獲得的鈷精礦品位較高,同時鈷的回收率提高了17%以上。
(2)本試驗開發出的氧化鈷活化劑—CCMA611,能使目的礦物上浮速度大大加快,不易掉槽;開發出的新工藝流程短,易于穩定和工業化。對高氧化、高鈣鎂型且高含易浮脈石型的氧化鈷礦適用性強,在世界特別是剛果(金)銅鈷礦區具有很強的示范和推廣價值,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