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光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山東 濟寧 272000)
不動產權籍問題一直是黨中央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改革和完善不動產權籍的歸屬制度,形成以“城鄉統一”為理念的建設用地市場,推動了我國不動產權籍調查進程。在現階段基本國情下,不動產權籍調查工作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促使社會秩序和諧穩定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動城鄉深化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必經之路,是建立數字化、信息化城市的基礎[1]。不動產權籍調查工作是在我國基本國情和社會現實需求之下開展的一項長期的工程,有助于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工作。基于此,本文以無人機航測技術為例,分析該技術在不動產權籍調查中的應用。
將無人機航測技術應用于不動產權籍調查工作中是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基本內容之一,不動產權籍調查向“細化”、“信息化”和“精準化”發展,包括細化每一塊土地資源的權屬問題以及利用現狀,并對土地資源的類型進行詳細劃分,主要反映了不動產的現階段用途或者擬用途,為解決我國不動產權屬問題以及摸清不動產分布規律、用途等奠定基礎。本文以某縣域范圍的不動產權屬調查為基礎,對農村土地權屬以及利用現狀采用1 m分辨率遙感影像資料,對城鎮內部土地資源權屬以及利用現狀采用0.2 m分辨率航空遙感影像資料進行調查[2-3]。在完成外業遙感影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影像數據核查、處理、不動產權屬處置等步驟,具體流程可概括為:數據準備(正射影像圖、地籍調查數據、城鎮規劃數據、地理國情普查數據、土地登記數據和土地供應數據、房屋等不動產登記數據)→制作土地利用框架數據及房屋權屬歸屬數據→內業轉繪(土地利用圖斑、房屋歸屬圖斑等)→不動產權屬調查結果→不同級別部門檢核數據→建設城鄉一體化數據庫→建立共享平臺服務社會。
研究對象位于我國東部地區,縣域地形地貌變化較大,區域內以山地和盆地為主,植被極為發育,植被覆蓋率可達64%;研究區水系極為發育,屬于北江支流。本次調查以全縣縣境為基本調查范圍,總面積可達2 175 km2。由于調查區域面積較大,加之地形地貌變化較大,因此,根據縣域地形變化特征將調查區分割為8個飛行子區塊。
不動產權屬調查是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權屬調查向“細化”、“信息化”和“精準化”發展,以現代化測繪技術聯合使用為基本特點。利用1 m分辨率航空遙感資料和0.2 m分辨率航空遙感影像資料分別對農村不動產權屬和利用現狀,城鎮內部不動產權屬和利用現狀進行調查,前者的不動產種類、利用現狀較單一,主要為住宅權屬、土地歸屬等,后者人口集中,不動產類型、用途繁多,如工業用地、住宅、草地、道路等,因此選擇不同分辨率的航空遙感影像數據。
無人機航測技術具有成圖快、效率高、精度高、機動靈活的優勢,在大面積范圍內調查占絕對優勢,根據研究區地形變化特征將縣域分解為8個飛行子區塊,開展航空遙感影像數據的獲取工作,影像數據的獲取流程主要包括:(1)根據調查區域地形地貌變化規律分割飛行子區塊,確定每一子區塊的飛行高度、航速、旁向重疊度、航向重疊度等參數;(2)根據調查區地形地貌特征適當增加或降低地面像控點的埋設密度,確保航拍影像資料質量達標;(3)按照設計的飛行參數開展航空攝影,獲取影像資料并及時檢核,對于質量不合格影像數據應及時重飛獲取,直至影像數據質量合格為止;(4)使用ENVI OneButton軟件進行影像數據處理,生成正射影像圖等;(5)根據調查類容等不同編制不同類型的工作底圖,如在城鎮內部用0.2 m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數據為底圖獲取城鎮內部水系道路(圖1)。

圖1 利用優于0.2 m分辨率航空影像數據提取城鎮道路
DOM模型是數字正射影像的簡稱,該產品是實現不動產信息向“信息化”、“精準化”發展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和優勢。在我國上一輪不動產權屬調查中采用2.5 m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其影像分辨率遠遠低于本次調查使用的航空影像的分辨率,因此,本次在調查不動產權屬過程中產生的誤差較小。按照蔡玉軍[1]對不同分辨率下影像數據分辨率誤差分析結果顯示,采用0.5 m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獲得的圖斑誤差僅為0.6%左右,而采用2.5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獲得的圖斑誤差為4.2%左右,可見,本次在城鎮內部采用0.2 m分辨率和農村采用1 m分辨率的遙感影像完全滿足調查精度要求。因此,制作生產的DOM和圖斑等信息能夠滿足不動產權屬調查的精度要求。
無人機航測技術在不動產權屬調查過程中由于植被覆蓋、高大建筑物遮擋等問題,導致獲得的遙感影像存在“留白”,并且在內業影像數據處理過程中常出現部分區域存在爭議等現象[4]。因此,需要綜合應用其他測繪技術手段,才能提交更高精度和準確度的不動產權屬調查報告。全站儀等傳統的測繪技術方法因工作周期長、機動性差等不易在不動產調查中使用。GNSS技術具有靈活性強、全天候、精度高、效率高的優勢,被廣泛的應用于地籍測量、土地動態監測等領域[5]。因此,可采用GNSS技術進行不動產權屬調查中的補繪、調繪或者核查工作,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僅能夠有效地消除因航空遙感影像受植被、建筑物等遮擋而出現的“留白”問題,還可以為無人機航測過程中提供更多的像控點,對后期DOM產品數據檢核中最后精度對比有著重要的意義[6-7];(2)GNSS技術在取證測量坐標以及圖斑信息核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可彌補無人機航測影像數據精度較低的缺陷;(3)GNSS技術受氣候影響較低,工作過程中機動靈活,在外業補繪及調查中占據優勢。
不動產權屬調查的最終結果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而一體化數據庫的建設以及具有針對性的用戶數據開放是提高成果資料社會化服務效益的基礎。不動產權屬調查不僅是為了明確各類不動產的權屬問題以及利用現狀,而且是為了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和建設信息化土地資源利用數據庫奠定基礎。因此,可以將縣域不動產調查結果在一體化土地調查管理系統中建設應用數據庫平臺,根據不同用戶需求開放查閱權限,能有效地提高不動產成果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效率,如需要查詢某一塊土地資源的歸屬情況時,在數據庫相應位置輸入對應的關鍵詞,就可查閱關于該土地的各類信息。
本文以某縣域不動產權屬調查實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無人機航測技術在不動產權屬調查中的應用。實踐表明,無人機航測技術在不動產調查中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能夠快速地獲取調查區高分辨率航拍影像數據,獲得的影像數據精度完全滿足不動產權屬向“細化”、“信息化”和“精準化”建設的目的;多種測繪技術方法的綜合應用,不僅提高了圖斑、DOM產品的精度和質量,而且減少了大量的外業測繪工作量,顯著地降低了不動產權屬調查成本,實現了不動產權屬調查向向“細化”、“信息化”和“精準化”發展的目的;不動產權屬調查一體化數據庫建設提高了成果資料更新效率和社會服務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