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瀅

我們都知道母乳喂養好,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周圍質疑母乳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多。“6個月后母乳就沒營養了,喝奶粉吧!”“你的奶水又稀又清,孩子哪里吃得飽!”這可能是媽媽們聽過的最糟心的話了。生完寶寶拼命讓你催乳,到了6個月又嫌母乳沒營養,母乳媽媽真的太難了!
只要你把關注點放在母乳的稠稀程度上,就不難發現乳汁會有變稀、變清亮的時候。母乳的稠和稀主要取決于乳汁中的脂肪含量:脂肪含量越高,乳汁看起來也就越稠。這就和燉湯差不多,奶白濃湯不代表更有營養,只能說明脂肪更多罷了。母乳中除了脂肪,還有蛋白質、乳糖、礦物質、免疫活性物質等各種營養成分。因此,即使清亮的母乳中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乳糖,單憑乳汁的稠稀程度就去斷言母乳是否還有營養,顯然極不合理。
母乳的神奇之處就在于:乳汁的成分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大小不斷發生變化。如小寶寶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而大寶寶則需要更多的脂肪來獲得能量。母乳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逐漸增加脂肪含量,減少碳水化合物。隨著哺乳期的持續,母乳中的總體脂肪含量會略有增加。而且,母乳也不是6個月后就變稀了,乳汁中的脂肪含量是會發生動態調整的。每次喂奶,后乳的脂肪含量是前乳的1.5~3倍,看起來更濃稠,但后乳的蛋白質含量卻不如前乳。此外,在一天中,母乳中的脂肪含量也會因哺乳次數發生變化。
母乳中還有一種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乳鐵蛋白。在剛開始哺乳時,它的含量可高達5g/L,之后逐漸下降。隨著哺乳的持續,在12~24個月之間含量又會上升,甚至接近初乳的濃度。怎么能說6個月后母乳營養就下降了呢?
很多人認為母乳6個月后沒營養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孩子要添加輔食了。“吃奶哪有吃輔食有營養”,甚至還會勸寶媽斷奶。
寶寶6個月后需要添加輔食,但奶水也極其重要。在6個月~1歲時,母乳可以滿足嬰兒一半甚至更多的營養需求;在1~2歲時,母乳仍然能滿足寶寶所需營養的三分之一。
國際上很多權威機構都有“母乳喂養應該持續更久”的建議,如: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只要媽媽和寶寶愿意,母乳喂養應該至少持續一年以上;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建議嬰兒在6個月時開始接受輔食,并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以上。
母乳除了營養豐富,還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質,比如活細胞、生長因子和免疫保護物質等。在母乳喂養過程中,這些細胞、激素和抗體,在嬰兒胃腸道粘膜表面具有生物活性,會持續增強寶寶的免疫系統。
隨著母乳喂養時間的延長,會有越來越多的好處顯現出來:母乳喂養超過6個月的嬰兒,可減少復發性中耳炎、肺炎等急性炎癥的發生率;母乳喂養時間更長的孩子,在成年后超重、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概率會降低。
此外,長期母乳喂養,還可以降低母乳媽媽自己患乳腺癌、卵巢癌以及Ⅱ型糖尿病的風險。
總而言之,母乳喂養無論對媽媽還是寶寶,都是最好的選擇。只要媽媽愿意喂,寶寶愿意喝,母乳喂養到什么時候都可以!這么珍貴的東西,可別輕信謠言說斷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