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醫院腦病中心副主任醫師 王曉勇
早醒是指晚上11點左右上床睡覺,在后半夜的2到4點定時醒來,再也睡不著。有些人早醒了以后會顯得異常清醒,想再入睡卻沒有睡意。隨后便是浮想聯翩,有的是回憶,有的是推測,有的是圍繞某個內容反復思考。總之是腦子里胡思亂想,亂哄哄一片,越想人越發熱,越想心越煩躁,然后苦苦地等天亮,幾乎天天如此,搞得精疲力竭。
從臨床就診的患者來看,早醒常見于幾種人,是否需要治療,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成年人需要7~8小時的睡眠才能夠保證第二天的精力和活動。但是,對于一些精力旺盛的人,或者成就動機非常強烈的人,可能不需要7~8小時睡眠。我曾經見過一個行政管理人員,精力旺盛,每天只睡4個小時,早上3~4點鐘就起床開始工作了,中午頂多小睡20分鐘,晚上要到11~12點才睡覺。他并不覺得自己有睡眠問題,每天工作安排很緊湊,樂此不疲。

這種早醒是正常的現象,門診中經常有這種類型的患者,天生就對睡眠需求比較少,精力旺盛,但本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這個特點,卻反而要求醫生給治療一下,希望睡眠時間長一些。如果沒有不舒服的體驗,不影響自己第二天的工作學習,不需要緊張、焦慮這種早醒,可以不治療。
早醒是老人睡眠的特點之一。一般來說,老年人能睡足6~7小時,就算睡眠充足了,但多數老人的睡眠不到6~7小時,而且老年人上床一般都比較早,比如9點左右上床睡覺,2~3點鐘就會醒來,醒后久久不能入睡,就表現為早醒。
老人之所以普遍存在早醒的情況,這往往與氣血兩虧、腎虛、身體衰老相關聯。出現早醒的現象,是在提醒老人們,身體內的氣血不足了,身體開始衰老了,應該采取措施及時給身體補足能源,及時保腎、暖腎、護腎了。這種情況下建議老年人首先要有好的心態,不能因睡眠少,早醒出現焦慮。生活中可以適當推遲上床時間,把入睡和覺醒周期后移;睡前溫水泡泡腳,泡到全身發熱時去睡覺,睡眠會變得踏實一些;還有就是睡前少喝水,避免頻繁上廁所影響睡眠。第二天有疲勞癥狀的話,可以適當用一些養心安神和滋陰補腎的中藥來調理身體。
神經衰弱的特點是精神易興奮,易疲勞,睡眠差,表現為入睡困難,多夢,早醒等情況。神經衰弱的出現,可能和性格特點,成長經歷,學習工作的壓力,家庭感情以及人際關系等有關。一旦出現反復的早醒,建議及時和專科醫生交流,做一下心理疏導,自己也可以進行體育鍛煉,肌肉放松訓練來改善睡眠情況。也可以嘗試針灸推拿或者中醫中藥,都可以改善早醒的情況。
有一位大三的學生因為面臨考研的壓力,出現了神經衰弱。每天3點準時醒來,在床上翻來覆去,浮想聯翩,再也不能入睡了。熬到7點鐘卻又困意重重,但必須起床去上課了,以至于白天上課也不能靜下心來,效率很低。這個大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以后,主動和醫生聯系,做了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配合安神的藥物,并堅持放松調整,規律生活,慢慢地自我感覺能夠平靜下來了,睡眠也逐漸改善。
早醒也很常見。如果經常反復出現早醒,同時又有情緒低落、精神不振、興趣下降、空虛無聊、悲觀消沉、注意力渙散、猶豫不決、激情消失、容易激怒等癥狀,就應考慮可能已進入了抑郁狀態或是患了抑郁癥,這種情況需要到醫院去請醫生進一步診治。當抑郁癥改善了以后,早醒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