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 焦利敏 李紅偉 胡亞欣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家電行業從跟進模仿到自主原創、從依靠代工到品牌輸出、從立足中國到走向世界,由大到強、全面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艱辛奮斗史。中國家電業參與了被稱為“中國第一次消費革命”的80年代產業結構調整,以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為代表的耐用消費品大量進入家庭,滿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對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作出戰略部署”。智慧社會是繼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之后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級社會狀態,是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型社會。隨著智慧社會被列為我國現代化征程和偉大復興宏偉藍圖戰略部署的重大目標之一,智能家電的發展也迎來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機遇,承載著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使命。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各個需求階段,以及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都必須是以人類自身健康為發展基礎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序言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智能化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科技力量,健康是享有美好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保障。《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第十八章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指出,應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等發展。研究智能家電與大健康的發展契合點,對于踐行智能家電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健康生活的技術路線落地,乃至家電行業下一個智能化發展周期中的繼續輝煌將產生較大影響。智能家居與大健康的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我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詳細研究。
物聯網時代家電行業需要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以及解決方案,并從“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所以企業與用戶間有效、簡潔的溝通變得尤為重要,而數字化、智能化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技術手段。從物理維度看,產品經歷了用戶調研、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用戶等多個環節,企業與用戶的溝通存在障礙;家電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經歷了MRP、MRPII、ERP、電商、工業互聯網、產品智能化等不同階段后,消費定制正在變成可能;智能家居產品的快速滲透,滿足消費后續增值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通過軟件的OTA升級,也正在變為現實。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大眾健康醫療領域,人們的關注重點從簡單的治療為主,轉向如何有效控制現今普遍流行的亞健康現象以及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疾病。由于慢性疾病的發生往往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煙、久坐不動、酗酒、食用垃圾食品等)相關,而患者改善生活習慣,不是在醫院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需要配合醫護人員長期對癥狀有效的監護、管理和干預。因此醫療健康行業需要從“以醫院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健康醫護模式也將重新定義(如圖1所示),而打破物理空間的隔離,提高工作效率,也需要數字化、智能化的賦能,智慧醫療應運而生。
以用戶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其本質就是以人為本,這也正是智能家居和健康醫療的交匯點,其融合的邏輯關系如圖2所示。

圖1 健康醫護模式

圖2 用戶與智能家居、健康醫療的邏輯關系
大數據不僅可以降低健康醫護成本,提高健康醫護質量,支持健康醫護決策,預測疾病風險,同時也可以支撐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2015年3月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要求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推動惠及全民健康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到2020年,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基本覆蓋全國人口,以及信息動態更新。智能家居產品通過智慧廚房、智慧客廳、智慧臥室、智慧浴室、智慧陽臺等場景,給用戶提供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舒適的室內環境、適當的運動等保障,維持用戶健康力,將飲食、睡眠、飲水、空氣質量、運動等行為數據化。數據代替中國傳統醫療系統講究的“望、聞、問、切”,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日常化、精準化,并減少用戶去醫院的次數,節約時間,如圖3所示。
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9中國家庭醫療健康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線上家庭醫療健康產品具有四大消費趨勢:
(1)使用“不設限”:產品輕便應用場景變寬,可以隨時隨地;
(2)呵護更“精準”:技術進步指數精準,可以監測不同個體;
(3)健康“智能化”:技術和數據賦能,好用易懂連貫記錄;
(4)護理“輕盈化”:護理減負,分解成最小家庭執行單元。

圖3 通過智能家居場景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智能家居產品恰恰具備這些特點,同時,居民日常生活也正是智能家居產品的主要使用場景。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彩電、凈化器、空調、洗衣機、吸塵器、凈水器、冰箱、洗碗機市場滲透率分別達到了95.0%、57.9%、49.0%、20.6%、18.5%、18.0%、17.7%、14.8%,并且繼續高速增長;同時,智能家居相對于醫療器械,與日常生活強相關,智能記錄、運行、監控用戶的日常生活習慣更加便利和準確。因此合理利用智能家居產品自帶的傳感器監測,而非另起爐灶,將是一個比較經濟合理、容易實現的方案。
智能家居產品的智能效用包括健康、舒適、易用、安全、可靠等,其中健康是最重要的智能效用,是從健康的居家環境、飲食、睡眠、飲水等大健康預防和居家康復、健康的生活方式實施的健康管理服務。健康醫療管理服務的核心,也是系統的健康管理服務,而不是簡單測量,這套系統應具備對不同家庭成員的健康分別記錄管理,將監測數據同步給家庭成員,并配備專屬家庭醫生提供線上醫療服務等功能。大數據、機器學習的應用,智能家居從智能單品、互聯,發展到智慧場景、智慧家庭階段,華為的“1+8+N”、小米的“1+4+N”、海爾的“5+7+N”方案,具備了數據驅動下的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服務的功能,如圖4所示。

圖4 數據驅動下的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服務平臺
各個平臺內置算法,可以為用戶提供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如智慧廚房服務平臺,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設置自己的飲食禁忌、進藥計劃等;能夠自動做好日常監控和執行,保證用戶合理的飲食;室內空氣環境服務平臺可以通過監測室內的氧氣、二氧化碳、PM2.5等參數,自動調節空調、加濕器、除濕機、新風機、空氣凈化器等智能器具,從溫度、濕度、潔凈度、新風、風感5個維度,為用戶自動調節出健康、舒適的空氣環境,保證用戶可以安心、舒心地進行居家辦公、學習;日常的飲食、體重的變化、運動數據的算法對比,可以給用戶提供一個健康美麗計劃;智慧臥室服務平臺,通過采集空調、睡眠枕、手環等數據,監測到用戶的深睡、淺睡等狀態,在進入深睡狀態后,自動將空調調節到合適的睡眠溫度、風速,自動執行安防等場景。
這些智慧家庭服務平臺的應用,使用戶可以“解鎖”更加多元化、精細化的家庭基本治療及日常保健場景,實施健康生活方式,精準貫徹居家健康醫護的實行,同時免去了定點定時跑醫院就診的繁瑣。
青島海爾智能家居產品除了傳統的智能家電以外,還包括制氧機、體溫計、霧化器、按摩椅等可家用的醫療器械,以及醫用冰箱、醫用加溫箱、血漿速凍機等醫用類產品。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25日上午在上交所舉行上市儀式,正式登陸科創板;2020年2月18日,格力成立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并在“疫情后中國制造業的新方向”論壇上宣布,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元進軍醫療器械領域,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2017年9月19日,美的與廣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機器人及醫療器械開發、健康數據應用等細分領域進行多維度的合作;TCL研發以醫學影像診斷為中心的系列產品,包括CT、DR、彩超等;海信已開始開發便攜式超聲設備和醫療顯示設備等;京東方推出了無創血液監測系統、再生醫學細胞膜片等產品。所以,家電企業已經開始進入或者深耕醫療器械多年,熟悉健康醫療相關行業,為跨界融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當然,醫療器械的分級管理也是政策需要調整的地方。2015年1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了普通健康設備和醫療設備配件監管的兩份指導草案:與任何疾病、病癥無關的設備(如體重、睡眠和壓力管理設備等),以及能夠降低患者風險或者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生活和癥狀的設備,不再列入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的審查范圍。
2018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公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工信部聯電子函〔2018〕269號),睡眠監測儀、手環、智能腕表、無線體脂秤、健康秤二代、智能床墊被列入其中,中國智慧醫療、智慧養老與智能家居的融合正在逐步推進中。
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是智慧產業落地的剛需。智慧醫療的居家預防和康復環節,智慧養老的居家養老方式,需要將傳統家庭升級為智慧家庭。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聯合海爾、美的、小米、海信日立、奧克斯、華為等頭部企業,從2018年就開始研究《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家庭服務平臺》的技術路線、產品、標準,已發布和即將發布8項智慧家庭場景團體標準,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了標準的支撐作用,為家電行業和健康醫療行業提供了技術路線和方案的指引。
根據IDC的預測,2019年將會有超過40%的醫療保健組織希望用到智能家居監測到的數據,我們認為,智能家居產品將成為醫療保健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組成部分。
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家居產品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管理、居家康復、居家養老等方面賦能逐步釋放,家庭級智能醫療生態應運而生。在我國患者從過去被動、單一的保守治療向大健康促進的過程中,這種多層次、多樣化的主動醫療、保健醫療的個性化智慧家庭健康管理需求,將是新經濟發展中的有效需求。家庭級智能生態的形成催生智能醫療產品出貨量的增加,盤活更多相關的非智能醫療設備出貨量的增加,如和空氣質量相關的智能空氣凈化器,和飲食相關的智能電冰箱,和水質量相關的智能凈水機,和睡眠相關的智能空調等。
技術是為場景服務的。家電行業智能家居產品的智能化不能簡單地停留在Wi-Fi連接階段,要更多的考慮用戶在不同場景中對于健康、舒適、便利等智能效用的訴求;從產品設計層面考慮智慧家庭健康管理的訴求。智能家居與智慧家庭健康管理場景的有機融合,是家電行業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舉措,同時能促進家電行業在智能化轉型中加速落地,續寫家電行業輝煌,賦能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