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6月4日文章,原題:拒絕美國介入,中印誓言自己解決邊界爭端中印兩國高級軍事官員本周六將舉行會談,以結束雙方長達數周的邊境對峙。中國觀察家們對會談結果持樂觀態度,因為雙方都沒有讓局勢失控的意圖和理由。即使本周會談沒完全解決問題,接下來的會談也會解決,因為多年來兩國領導人顯然采取了抑制任何直接軍事沖突可能性的政策。
特朗普上周發推稱,美國準備、愿意且能夠調解或仲裁中印邊界爭端,但中印都拒絕了他的提議。專家表示,鑒于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將軍事和地緣經濟目標結合在一起,試圖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擴充,特朗普的調解提議表明美國的地緣政治企圖。而印度堅持獨立外交政策的傳統,不可能完全與美國站在一起對抗中國。中印作為重要鄰國,有很多共同利益。即使印度目前向美國靠攏,也不會與中國發生沖突,因為這將損害印度自身的國家利益。(作者LiuZhen)
英國廣播公司6月4日報道,原題:特朗普欲調解中印邊界爭議被拒解讀深層戰略博弈特朗普上臺后一再表示主要任務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對海外和國際事務表現出冷漠態度,為何這次突然熱心要去調解中印邊界爭議?
評論人士認為,特朗普此舉首先是內政考慮:不少印度裔美國人在眾多領域取得巨大成績,社會影響力很大。華裔的影響在印度裔之后。2020正值大選年。兩大團體都是他需要爭取的重要選民團體。
從外交上來說,特朗普一直努力加強美印關系,重要目的就是為應對中國。中國根本就沒有可能接受特朗普的提議,這點特朗普可能早有預料。但若印度同意而中國單方反對,可能從輿論上印證外界對中國“戰狼外交”的指責。
目前,中印兩軍已展開對話。雙方都表示,邊境地區的局勢總體是穩定的、可控的,中印關于邊界問題的外交、軍事溝通渠道是暢通的。相信雙方通過談判協商,可以妥善解決兩國間的問題。
要從中國歷史上找出有關兩國劃界爭議第三方介入的教訓的話,或許可以讓人想起三國的故事。如果曹操要調停劉備與孫權的荊州爭議,吳國和蜀國會答應嗎?
美國CNBC網站6月4日報道政治評論員表示,中印不太可能在喜馬拉雅高山邊界爭端問題上求助于美國介入調解。公共政策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薩達南德·杜梅說:“我認為雙方都不希望有任何形式的外部調解。”“即使印中在喜馬拉雅山地區有著世界上最長的未解決邊
界,但在很多方面,兩國在確保這類緊張局勢不會蔓延成沖突方面有著良好記錄。”(作者薩赫里·喬杜里,陳俊安譯)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4日文章對峙爆發以來,中印政府表現趨于克制,明顯不愿事態失控。中印的矛盾讓美國嗅到拓展印太戰略之機。但特朗普的“熱心”遭中印婉拒。可以預見的是,只要中印不被民粹主義綁架,不受美國干擾,不出現誤判,盡管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會不斷上演小規模沖突,但相信能像之前洞朗事件一樣,成功避免開戰,握手言和。
多年來中印應對邊境沖突摩擦也已形成成熟機制,包括撤軍和對話等技術手段,相信此次將繼續發揮管控糾紛的作用。中印貿易總值去年已增至6395億元人民幣。在疫后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相信兩國都將以經濟重啟為重,讓“龍象之爭”走向“龍象共舞”。▲
環球時報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