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新冠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了極其深遠影響。
中國餐飲商家數量接近一千萬家,呈現頭部-腰部-尾部的金字塔型結構。頭部大型連鎖餐飲品牌,腰部中小型連鎖餐飲品牌,以及尾部大量衛生條件相對不嚴格的夫妻店路邊攤。
過去路邊攤能夠存在,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便宜。但這一次,14億人口經過全封閉式的、長達兩個月左右的衛生健康知識普及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不再敢去路邊攤就餐了。衛生、健康,將取代價格,成為未來消費者就餐的第一訴求。
對食品安全的訴求,會導致人們對餐飲品牌背書要求的加強。小店沒有品牌意識,但如果一個餐飲連鎖品牌北京某分店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它上海的店可能都沒人敢吃了,只有連鎖化品牌化的餐飲企業更會注重它的品牌、口碑和衛生條件。
因此,人們對餐飲品牌背書要求的加強,一定會進一步加速餐飲行業向連鎖化、品牌化整合。
此外,原來大型開放式的就餐場所,以后去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少。我認為,一部分餐飲企業可能要對店面做一些升級或者轉型,要有一定的隔離空間。
這可能會增加成本。空間利用率是餐飲企業運營很重要的考核指標,但消費者對于用餐環境衛生要求的提高,導致這一定會成為一個挑戰。
總的來講,疫情過后,餐飲行業的洗牌將加速,餐飲連鎖化品牌化的格局會形成。同時,未來餐飲連鎖品牌的從業者,必須把衛生環境和消費者的健康放在首位,盡可能創造相對干凈,相對與陌生人區隔的就餐環境。
而對于餐飲連鎖化品牌化趨勢下的企業運營管理,我認為有四個關鍵要素:選品、選址、供應鏈能力以及員工管理。
對于計劃連鎖化發展的餐飲品牌,什么品類容易切入市場,什么品類能夠標準化,什么品類后期更容易擴張,都是品牌在建立之初就需要確定的戰略。
此外,未來由于很大比例的城市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改變,新餐飲品類的誕生也值得關注。例如輕食健康類的餐飲品牌,我認為機會已經來了。
對餐飲店而言,地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隨著外賣行業的發展,選址的過程需要同時考慮線上和線下的流量和競爭情況。未來餐飲品牌一定是借助大數據來解決選址問題。
對于一個餐飲企業而言,需要的特定種類食材全國產量是有限的,那么達到一定規模時,全國食材的采購可能會跟不上消耗。無論是自營還是外包供應鏈,供應鏈能力能否保證充足的貨源供應來匹配需求,是未來餐飲連鎖品牌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過去餐飲供應鏈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單位經濟模型為負的問題,這種模式本質上還是無法脫離線下各實體環節。這是個很復雜的問題,跟上游的農產品供應有關。
基本上,在一個餐館的成本結構中,30%是供應鏈成本。餐飲供應鏈的上游是農產品,當下在中國,農產品還是小眾分散的,沒有標準化的生產方式,這是導致餐飲供應鏈公司難以盈利的最根本原因。
現有的餐飲供應鏈公司,大部分都是做米面糧油類的標品,但做標品的盈利空間又微乎其微。面對中糧等龍頭企業,這類餐飲供應鏈企業在談判中沒有什么優勢,因為米面糧油這類標品屬于剛需產品,上游掌握話語權。
做非標的品類單位經濟模型為負,做標品盈利空間又微乎其微,這是當下餐飲供應鏈公司的現狀。但是未來會怎么辦?未來就是一句話,想方設法讓上游產品標準化。
另外,未來to C模式的餐飲供應鏈企業,例如做半成品加工、一人食經濟的企業,相當于把非標品變成標品,這未來可能會是一個小趨勢,圍繞單身經濟,會有一些零售品牌出現。
餐飲品牌在擴張的過程中,如果管理跟不上,一定會出現一大堆問題,比如員工腐敗問題、服務質量問題、食品衛生問題等等,這也是如今大部分餐飲企業無法快速擴張的原因。
另外餐飲行業也面臨著管理人才匱乏的問題。餐飲行業目前超過一百家門店的企業都非常少,管理人才非常匱乏。
餐飲行業總體來說是比較落后的。一個行業參與者數量越大,其實代表這個行業不是越發達,而是相對越落后,因為誰都可以干。所以說這個行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機會,就是行業內總監級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養和培訓。
對于餐飲連鎖品牌而言,除了管理運營的四個核心要素之外,商業模式的選擇也是核心決策之一。目前基本上有兩種方式,自營和加盟。
對于產品或服務標準化難度大的品類,例如各式中餐,我認為只能靠自營擴張,如果加盟就會出現管理不善、口味不一致、服務不統一等問題。
對有些容易標準化的品類,比如輕食、燒烤、麻辣燙,還有漢堡、茶飲等等,是可以通過加盟進行擴張的。
毫無疑問,加盟形式在擴張速度上一定領先于自營模式。但是,由于消費者對于食品衛生安全的高要求,純粹草莽式的松散加盟模式,未來應該會逐漸消失,強加盟的模式一定會在餐飲行業中出現。
對于計劃連鎖化發展的餐飲品牌,什么品類容易切入市場,什么品類能夠標準化,什么品類后期更容易擴張,都是品牌在建立之初就需要確定的戰略。
餐飲行業一直是一個現金流非常好的行業,是周轉最快的行業,一年周轉相當于360次。因此,過去餐飲行業稍微有規模有品牌的企業,利潤和現金流都很好,不需要融資。
這次疫情后,大部分餐飲企業短時間內現金流無法支撐,而其中不乏有潛力的餐飲連鎖品牌。對于資本而言,這個時候是一個進入餐飲行業投資的好時機。
對于餐飲企業自身而言,30%的餐飲企業在五年左右,大概會有30%的品牌提升度。過去靠自有現金流擴張的餐飲企業,未來可能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來避免被開啟連鎖化擴張的競爭對手反超。
所以未來隨著連鎖化品牌化時代的到來,無論過去是否借助資本,目前所有的餐飲連鎖品牌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未來誰能找到最適合擴張又被消費者認可的品類,誰能最精準地解決選址問題,誰能強有力地掌握住供應鏈掌握住上游,誰能建立起完善的人才甄選和培養體系,誰就能做到快速且穩健的擴張,就有可能在這萬億級市場新一輪的競爭中搶得一席之地,成為下一個新經濟餐飲巨頭。
*? 作者系新經濟100人創始人兼CEO;著有《創京東》和《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