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袁航
貴州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大踏步前進。
今年的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過去的一年,貴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履行政府系統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增強了維護核心、擁戴核心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查找解決了一批民生領域和脫貧攻堅突出問題。堅決貫徹省委決策部署,強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推動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這既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客觀要求,也是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和發展的內在需要。貴州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大踏步前進,為跨越發展、后發趕超凝聚起磅礴力量。
2019年7月底,貴州君悅天下酒業銷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阮華到貴陽市觀山湖區市場監管局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原以為要一個月才辦下來,結果工作人員告知他第二天便可拿證。
從一個月到兩天,企業辦證便捷的背后,是貴州市場監管系統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積極檢視和優化營商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企業減負的舉措。
為解決企業辦證領證時間過長問題,貴州省市場監管局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聚焦企業反映問題,改進和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審批效率,讓企業早開工、早經營、早受益。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貴州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把學和做結合、把查和改貫通,推動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有機融合,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著力寫好“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篇大文章。
省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引導全省黨員干部牢牢抓住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根本任務,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榕江縣栽麻鎮小利村通過黨建引領促發展。圖為黨員和群眾在整理食用菌。(榕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初心使命,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調查研究、聽取意見,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在調查研究中解決問題8.66萬個;
2019年,20家省直牽頭單位聚焦本行業本系統本領域梳理出來的群眾反映強烈問題224個、完成銷號184個,市縣層面梳理出來群眾反映強烈問題10696個、完成銷號9008個;
…………
開展主題教育以來,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普遍受到深刻觸動,紀律規矩意識進一步筑牢、作風表現進一步優化、干群關系更加和諧,凝聚起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獨山縣百泉鎮擺羅村以前經濟基礎薄弱、黨組織渙散、干群關系比較緊張。2016年,擺羅村黨支部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
“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只有抓好黨建工作,才能為擺羅村打好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黔南州稅務局駐擺羅村第一書記蒙暉說。
為改變村“兩委”組織渙散、履職能力不強、黨建工作薄弱、村集體經濟空殼等情況,蒙暉帶領駐村干部以群眾意見為導向,與縣掛幫部門、鎮黨委共同研究制定整頓措施。
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行動、創一流服務,“三亮一創”拉近干群心;每年組織村干部、部分黨員、組長、種植能手到縣外參觀學習,提升村組干部能力水平。
對癥下藥,持續整頓,擺羅村村“兩委”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黨組織組織力得到全面提升。
村干部和黨員身上的新變化,村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干群關系越來越融洽,人心又凝聚到了一起。
夯實黨組織基礎的擺羅村迎來歷史巨變:軟弱渙散的黨組織提升為先進黨支部,擺羅村實現提前脫貧出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0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示范村。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層黨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貴州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著力健全基層黨組織,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系,創新活動方式,不斷擴大組織覆蓋面和工作覆蓋面,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同時,貴州精準施策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筑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
“提升一名黨員就是擦亮一面‘旗幟’,建強一個支部就是筑牢一個‘堡壘’。”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楊仁厚表示,推動社會各領域高質量發展,要不斷夯實基層基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只有黨的組織強起來,黨員隊伍強起來,黨的工作強起來,才能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楊仁厚說。
“共產黨員要奮斗終身,要干一輩子。你干半輩子就不行!有一口氣在,就要接著干!”說這話的人是時代楷模黃大發。
37年前,黃大發帶領村民“絕壁鑿天渠”,歷時36年,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生命之渠,結束了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千年來滴水貴如油的日子。
幾十年如一日劈山修渠,苦干實干,斗天斗地,黃大發的故事,鐫刻著共產黨人初心不改、使命不渝的精神力量。
從甘肅、陜西,到寧夏,再到新疆,2019年10月,在幾天時間里,鄧迎香走遍西北4個省區,每個省區都以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將她宣講的內容傳到縣。
鄧迎香是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黨支部書記,她帶領村民苦干13年,一錘一錘砸通進村隧道,解決了麻懷村以及鄰近村6000多名群眾的出行難問題,被譽為“當代女愚公”。
在她身上,那種靠自己的雙手奮斗、不等靠要的精神成為全省干部群眾學習的榜樣。
因病失明,貴陽市白云三中教師劉芳不向命運低頭,矢志用內心的光明驅散眼前的黑暗。
她說:“不工作才是要了我的命,會讓自己掉進更黑暗的深淵。”
憑借堅毅的性格,劉芳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幫助農村留守兒童解決成長中的問題,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受到家長和學生的信任和喜愛。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文朝榮、黃大發、鄧迎香、劉芳、余留芬……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他們用血肉之軀,克服困難、艱苦奮斗、苦干實干,擎起了新時代貴州精神。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要求貴州“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精神”。
同年11月,貴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指出,“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精神”就是新時代貴州精神,是全省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寶貴財富。
在新時代貴州精神感召下,在榜樣模范的引領下,全省各行各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凝聚起貴州決戰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為貴州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