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霽雯 李蘭松
隨著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電力市場交易規模也將不斷擴大,現行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將發生根本性改變,貴州省內煤-電-用聯動機制也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貴州省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改革,構建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平穩有序放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加快形成能夠有效反映電力供求變化、體現煤電用聯動的價格信號,更加有力推動電力交易市場改革和發展。
2019年,貴州持續鞏固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煤電保障有力。下一步,貴州將通過擴大水火發電權的交易規模,增加汛期停機補償交易,與黔電送粵電量、交易增發電量等進行置換的實際權益的交易,進一步增強水火發電權在水火互濟方面的作用。
隨著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電力市場交易規模也將不斷擴大,現行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將發生根本性改變,貴州省內煤電用聯動機制也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在納雍電廠政工部主任越祖興的記憶里,2017年可謂是納雍電廠的寒冬——因剛性缺煤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納雍電廠二廠機組在這一年全部停運,“二廠機組雖已全部停運,但其他費用仍在產生,造成了巨大的虧損”。
2019年1月8日,納雍電廠與貴州眾一金彩黔公司啟動煤電聯營新模式,建立“電價漲、煤價漲;電價跌、煤價跌”的價格聯動機制,即每發一度電,納雍電廠收取代加工費,其余是金彩黔供應電煤的成本。
煤電聯營后,納雍電廠剛性缺煤的形式得以扭轉。
“納雍電廠總裝機240萬千瓦,每年需要電煤700萬噸左右,而納雍縣探明煤炭儲量達69億噸,目前每年開采電煤350萬噸左右,年供電煤200多萬噸,每年電廠缺口在500萬噸左右。”納雍電廠副廠長陶紅春告訴記者。
缺口怎么補?
“起初在織金縣、大方縣等周邊縣份買煤,但遭遇市場競爭對手沖擊后,能采購的電煤量越來越少,只好又將買煤地圖畫向了云南、陜西等地,以解決電廠剛性缺煤的問題。”陶紅春說。
納雍電廠的搶煤之手從省內伸向省外,隨著電煤運輸距離不斷延長,成本也因此提高,企業仍處于虧損局面。
通過煤電聯營,納雍電廠與眾一金彩黔公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一一對應供煤關系,電廠生產經營狀況也逐漸轉好。煤電聯營有效推動了煤電企業雙方實現互利共贏。
對于納雍電廠而言,煤電聯營能有效解決剛性缺煤問題,盤活二廠閑置資產,促進企業扭虧轉盈;對于眾一金彩黔公司而言,煤電聯營既穩定了煤炭銷售量和未來煤價預期,又有效降低企業未來可能出現的煤炭滯銷、價跌的經營風險,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煤礦生產建設上。
2019年納雍電廠發電量76.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58億千瓦時,電廠進電煤量484萬噸,存煤量50萬噸,經營減虧1個億左右。
納雍電廠發電量大幅增加后,促進了地方工業經濟和稅收穩定增長,并有效帶動了運輸、餐飲、石料加工等綜合產業發展,解決就業約500人。
為促進雙方合作,讓煤電聯營真正實現聯贏,納雍電廠與眾一金彩黔公司每月都會召開一次煤電聯營協調會,交流討論合同約定的生產指標管理、煤質指標管理、來煤儲存摻配管理等內容。
“原來雙方在混配煤方式、入爐煤指標等方面存在分歧和爭議,通過交流都得到了有效解決。”陶紅春說。
近年來,貴州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完善、優化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推動煤炭、電力協調發展。
納雍電廠與眾一金彩黔公司聯贏,實現企業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電廠將在現場經營管理、安全管理、設備維護、配煤摻燒及相關服務事項上與眾一金彩黔進行深度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化管理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加快提高煤電聯營合作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發耳電廠是貴州省“西電東送”第二批骨干電源點,大力打造煤電一體化基地。(貴州省能源局供圖)
“過去,貴州發耳電廠每年電煤供應缺口在200萬噸以上,虧損嚴重。”大唐貴州發耳發電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主任龍爽說,貴州發耳電廠缺糧情況的好轉,得益于貴州省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創新的關鍵舉措——水火發電權交易。
2017年初,針對貴州省具有水火互濟的優勢但沒有利益聯結機制的矛盾,貴州創造性地提出開展水火發電權交易,即以枯水期水電發電量作為水電發電基數,超基數部分作為水火發電權交易電量。在天然來水較好時,水電通過向火電購買發電權,彌補火電權益損失,火電企業利用發電權收益,促進火電提高購煤能力,增加電煤儲備,實現水火互濟,支持煤炭企業生產和工業企業降低成本。
2019年,發耳電廠全年實現進煤650.6萬噸,向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出售發電權,交易量達68萬余元。同時,貴州發耳電廠與貴州盤江煤電集團、貴州水城礦業集團、貴能投資集團等供煤企業簽訂長協保供合同,從而穩定主要煤源,實現進耗平衡。
為鼓勵火電廠多存煤、多發電,緩解火電廠電煤采購資金壓力,貴州省能源局組織火電廠和水電廠開展水火發電權交易。2019年,從省內水火發電權收益中對達到季度存煤要求的火電廠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全省火電企業全年共獲得9571萬元存煤獎勵補助,其中貴州發耳電廠得到680萬元補助。
“水火發電權交易機制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形成了水電支持火電,火電通過汛期增加電煤儲備支持煤炭生產的水電、火電、煤炭的良性聯結,有效緩解了全省冬季電煤供應緊張問題。”貴州省能源局經濟運行處副處長龍鑫說。2019年底,貴州省調電廠存煤達到651萬噸,保障了電力全年充足穩定供應。
除常規交易,配合云電送廣東的云貴水火置換也正在逐漸走向常態化。2018年7—9月,貴州、云南兩省正式啟動發電權置換交易工作。目前已建成云貴水火發電權置換交易省間溝通協商機制,明確交易方式、交易規模、交易價格、交易結算等事宜,形成《云貴水火置換交易工作指引》,為云貴水火互濟、余缺調劑建立了長效機制。
貴州通過建立水火發電權交易機制,在汛期水電向火電購買發電權獲得發電空間,提高發電效益,而火電獲得發電權收益后,增加煤炭采購,實施電煤儲備,從而拉動淡季煤炭企業生產,促進了煤炭、水電、火電企業利益共同化。
2017年以來,云貴水火置換交易電量累計43.2億千瓦時。2019年水電火電發權交易,在汛期6—10月份開展預交易5次,交易電量19.5億千瓦時,收益1.4億元,預計全年交易電量23.85億千瓦時、收益1.7億元左右。水火發電權交易收益,全部用于支持電廠存煤和定向降低重點工業企業用電成本。在貴州,以發電權交易為核心,一個煤電聯動、水火互濟的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正加快形成。
2019年,貴州省持續深入推進電力市場化建設,全省市場化交易電量完成530.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85%,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降低用戶用電成本40.30億元。
“去年我們通過市場化交易購買電量共計66.4億千瓦時,在確保電解鋁生產線穩定生產前提下,對比完全使用電網標桿電價,降低了用電成本約3億元。”貴州華仁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冀平說。
像貴州華仁新材料這樣的工業企業,電力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電力市場化交易有利于減輕輸配電價負擔,從而實現企業轉型發展。“目前公司正配合清鎮市經開區開展下游的產業招商,已簽約和即將審議項目共7個,占地373畝,投資14.2億元,產值約65億元。”李冀平說。
電力市場化交易,給用電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而對發電企業來說,主動走向市場搶占更大的蛋糕,既充滿挑戰也帶來機遇。“2019年我們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共計交易電量37.4億千瓦時,全年發電利用小時數5338小時,高于全省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1010小時。”貴州盤江電廠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通過電力直接交易,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貴州電網公司牽頭組織于2015年2月成立貴州電力交易中心。4年來,貴州電力交易中心不斷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創新,有力支持了貴州工業經濟的發展。
針對省內電煤價格居高不下、發電企業讓價空間收窄的趨勢,貴州電力交易中心構建了雙邊協商交易月度合同計劃電量調整+合同電量轉讓+電量互保+偏差電量處理辦法的“3+1”全流程偏差電量處理機制,并結合貴州實際情況,劃小電量預測時段,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電量預測準確性,降低偏差考核電費。
此外,貴州省電力交易中心不斷建立基準電價-浮動機制,推動人工智能與電力交易的深度融合,探索電力市場化交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融合的創新應用,研發了電力交易機器人,力求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化的服務。
近兩年來,貴州省持續深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每年結合經濟運行特點制定年度電力市場化交易實施方案,組織發供售用各方進行年度協商、集中競價、掛牌交易,80%的大工業用電量進入了電力市場,累計有1100余戶用電企業參與了交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電價優惠,穩定了生產。
截至2019年,貴州有46家發電企業、1212家電力用戶參與市場化交易,涉及電解鋁、鐵合金、鋼材、化工等行業,2019年簽約電量528.79億千瓦時,占省內售電量的比例為43.85%。

威寧平箐光伏電站是貴州省第一個新能源光伏項目,裝機總容量32.3MW。(貴州省能源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