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云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鐵清 何廣
嚴冬過后,春天如約而至,萬物漸次復蘇。
因為獨特的氣候,被稱為“天然溫室”的羅甸,春天比其它地方來得稍早。
近期,羅甸縣各鄉鎮(街道)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正逐步有序推進春種,田間地頭開始忙碌起來。
在羅甸縣羅悃鎮河西村100畝以上壩區,除了工作隊和村“兩委”要求居家觀察的農戶外,菜農們在確保戶與戶、人與人不聚集接觸的前提下,都走出家門來到田間地頭,搶抓晴好天氣種植早春疏菜。
不僅在羅悃鎮,該縣其他地方也一邊開展聯防聯控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一邊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春耕備耕,運送物資、犁地翻土、大棚育苗,在新的一年播種新的希望。
羅甸之所以能提早順利開展春耕備耕和復工復產,得益于縣委、縣政府對疫情防控做出的扎實有效工作,以及對重點人群的有效管控。
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嚴防病源在地域間傳播,降低病毒擴散風險,羅甸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并多次召開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同時,發出《關于嚴格執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十個一律”戰時紀律的通知》,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壓實防控工作責任、嚴明工作紀律,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為切實阻斷病毒傳播途徑,羅甸縣果斷決策,發布《羅甸縣人民政府關于禁止聚集性祭祀等活動的通告》《羅甸縣人民政府關于在縣城及集鎮進一步嚴格以戶為單位阻斷疫情傳播途徑的通告》等,有效避免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羅甸縣農業農村局派駐逢亭鎮祥腳村駐村干部王惠科(前排右一)指導村民有序開展春耕生產。(王紅壯 攝)
防疫春耕兩不誤,金秋方有好收成。年初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羅甸縣在確保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基礎上,把工作關注點聚焦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上來,鼓勵沒有重點防控任務的村組采取輪耕輪作的方式開展農業生產,做到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雙促進兩不誤。
縣農業農村局對全縣農資、農機經營門店的種子、肥料、農藥、農膜、機具等儲備物資情況進行摸排檢查。同時,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和企業協調,多渠道尋找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用品,全力保障農資供應。充分利用還滯留在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做好春耕備耕,穩定糧食生產,以及“米袋子”“菜籃子”等農產品生產。抓緊解決禽苗、飼料、生產物資、農產品等運輸問題,為44家農業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辦理車輛通行證,最大程度保障春耕生產。
截至目前,全縣共儲備生產物資1335噸,其中化肥1000噸、農膜200噸、農藥25噸,水稻種子30噸、糯玉米種子30噸、瓜豆類種子50噸。完成冬春蔬菜種植21萬畝,占計劃數26萬畝的80.7%,其中白菜苔、蓮花白等葉菜類蔬菜8.83萬畝,瓜類、茄果類及部分豆類蔬菜12.17萬畝,糯玉米、棒豆、毛豆等蔬菜預計種植面積5萬畝,3月初完成種植。
春光負不得,農時不等人。羅甸縣以穩定常規農業生產為抓手,搶抓時機,及早謀劃,全力以赴打好春耕備耕第一仗,提振廣大群眾打贏疫情防控的信心,努力為實現春季農業生產“開門紅”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