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芬
(浙江省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 314500)
2015年浙江省開始新一輪高考改革,實行了七選三的選考模式.五年的實踐下來,化學高考試題的題型和考查模式基本穩定,考查的知識點分布明確.第30題是化學反應能量與化學平衡的綜合題,是高考試題能力區分的核心題,也是試卷的亮點所在,筆者分析近幾年選考第30題試題考查的知識點發現,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是這個題的寵兒,具體見表1.

表1 平衡常數在浙江化學選考試題第30題中的分布情況
查閱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中選考考試說明》發現,對平衡常數知識的考點要求也很高,具體見表2.

表2 2020年《浙江省考試說明》中關于平衡常數的能力要求
然而,實行選考以來,由于選考的兩次考試時間分別放在每年的11月份和4月份,導致的最大困難是高三復習時間急劇變短,但是高考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靈活度有增無減.傳統的復習模式通常是注重對知識的系統整理,這樣的復習方式耗時較長,也不利于難度大的知識點的突破.所以,面對以上問題,根據選考試卷知識的分布情況,對學生失分嚴重的知識點進行深入復習,全面盤點,可以有效促進知識點的掌握.
作為一線的高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大量習題的研究總結選考中每個知識點的出題方式,并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整的體會知識內在的縝密邏輯關系,即進行“點對點”的深度復習,形成有序、多層次的認知結構,因為爭對性強,復習周期短,可以使學習者深入理解和應用知識.
直接利用數據進行計算是淺層次的考查方式,總體來說思維方式單一,只要領會基本概念和掌握計算方法,這一類題是比較簡單的.但題干中也會有陷進,這就要求學生仔細審題.
例1 (2018學年第一學期七彩陽光聯盟第二次聯考第30題節選)向初始體積為4.5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3mol NO、1.5mol CO,在恒壓條件下發生反應:
平衡體系中NO的物質的量變化見表3,此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是多少?

表3 NO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
評價分析本題型是最常見的平衡常數計算的考察方式,數據簡單,學生都會直接采用“三段式”法進行計算.然而,學生正確率非常低.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基礎不扎實,平衡常數的計算運用的數據是平衡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粗心的學生沒有注意體積,直接用物質的量進行計算;二是沒有仔細審題,題中明確說明是在恒壓條件下,意味著容器的體積將會隨著反應而改變,很多學生直接用4.5L進行計算,導致錯誤.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的訓練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在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每個數據的正確運用.同時,也要仔細審題,不能因為呈現方式的簡單而忽略重要細節,錯失分數.所以,對于簡單的計算題,心理上不能放松,計算過程更要仔細.在高三的復習過程中,教師首先做的是充分落實基礎知識,強調對于計算的基本素養;對于學生來說,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用“粗心”來掩蓋自己的失誤.
在高三的綜合試題中,圖形是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正確理解和應用圖形的信息是解題的關鍵.但是用圖形進行考查,難度明顯增加,這就要求學生能靈活剖析,正確解讀.


圖1
評價分析此題的解題思路是從圖中信息得到在985℃時,該反應的平衡轉化率為40%,根據轉化率進行計算轉化,利用“三段式”得到平衡時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平衡濃度,從而進行計算.此題錯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審題不仔細,忽略了體積,直接用平衡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進行計算,徒勞無功;二是找不出圖中所給的信息,找不到計算的突破口,無從下筆.
設計意圖此題用文字和圖形相結合的方式呈現題干,并和轉化率這一概念的應用相結合,即考查了圖形的閱讀理解能力,又增加了計算的難度,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分析和解題能力的差異.教師在高三復習過程要充分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整合應用,在高中的化學平衡知識體系中,平衡常數的計算可以和很多知識點相聯系,如平衡移動方向的分析、反應熱效應的判斷、平衡轉化率的計算等,并通過變式訓練提升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
平衡常數的計算有時不僅僅給出一個化學方程式,更多的是結合工業生產實際,會有很多相關的副反應發生,這一類題是計算中的難點.不僅要求同學能正確理解題目意思,更考查數據的處理能力.


圖2
評價分析此題在例2的基礎上增加了副反應,并在圖中出現了主反應的選擇性這一新的概念.要突破此題,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的理解,一是對選擇性的理解;二是主反應和副反應中有部分物質相同的情況下,主反應的平衡濃度不僅僅只考慮主反應一個,副反應也得進行相關的計算.所以,第一次碰到此類平衡常數的計算時,學生感覺難度很大.最難理的是平衡濃度為什么不僅僅是對主反應的計算.但通過分析舉例,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
設計意圖在高三的復習中,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是關鍵.如何在基礎知識的鋪墊下,提升學生的能力值得一線高三教師的思考.此題的設置,既有例2作為基礎,又有新的概念需要理解,而計算過程也變得更加繁瑣.這既要求教師合理設計題目難度,又要求學生認真思考,合理分析,靈活應用.
雖然書本只介紹了用濃度表示的平衡常數的計算方法,但是與之相關的變化在習題甚至選考中也會出現,如用分壓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用平衡時物質的量分數表示的平衡常數,甚至還有2018年11月浙江選考中出現的標準平衡常數的計算等,這就要求學生正確理解,靈活遷移.

評價分析此題是2018年11月的浙江選考第30題中第(2)題,它考查了一個新的概念——標準平衡常數的計算.雖然高中教材上沒有標準平衡常數,但通過給出的信息可以發現,標準平衡常數的計算實際就是利用各組分的分壓進行計算,分壓的計算方式是物質的量分數乘以總壓.如果理清楚關系,計算過程是不難的.但此題的得分很低,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考試時間緊張,部分學生看到計算,又是陌生概念,直接放棄;二是在考試的緊張狀態下,都不懂題目所給的信息,理不清計算的方法和思路.
設計意圖利用此題為例進行講解,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對知識的遷移應變能力,更利于說明高考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高考復習不僅僅是鞏固已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升華、凝聚,提高化學思維水平,提升化學素養.利用考試說明,明確要求,利用同一考點的不同出題方式反復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