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
摘 要:營配貫通是指配電網和營銷兩套業務系統進行優化整合,實現營配數據信息共享和業務流程優化協同運作。實現基礎數據“一個源頭”、業務流程“一套標準”,基于“營配調一張圖”開展跨專業一體化應用,促進營配數據質量和營配業務應用水平的持續提升,實現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客戶服務質量的優質。本文作者分析了營配調貫通的臺區同期線損管理。
關鍵詞:營配調貫通;臺區;同期線損管理
引言
營配調業務貫通作為線損治理提升的基礎,能夠協調、推動能源供給資源和客戶資源優化集成,實現多能互補互濟、服務效率提升提高、用能成本降本增效,切實提升客戶獲得電力感。這也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網絡強國戰略部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創新舉措,體現了公司“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要求以提升數據質量為抓手,實現“數據一個源、電網一張圖、業務一條線”的目標,為企業精益管理與客戶優質服務提供有效支撐。
1營配調貫通數據成果
國網某電力公司自2014年開始啟動營配調貫通建設項目,2019年3月全面完成營配調貫通數據采集和一體化數據模型建模工作,全市構建了覆蓋公司485座變電站、1.75萬條線路、9.59萬臺專變、6.86萬臺公變、518.45萬臺表箱、739.41萬具低壓電能表的營配統一電網拓撲模型。國網某電力公司在完成營配調貫通數據采錄工作基礎上,按照“以用促質、自查整改、抽查檢驗、嚴格考核”的工作思路,重點通過臺區同期線損計算分析、停電影響范圍反查、臺區分相分支識別儀測量等方式,組織各單位對已采錄貫通的電網和營銷數據完整性、準確性進行自查整改,市公司核查組針對各單位自查整改完成的電網和營銷數據進行抽查檢驗。指導各單位通過系統間數據質量核查工具,對營銷系統與電網GIS系統間變電站、公線、公變、專線、專變、高壓用戶點、表箱一致率和變戶對應率進行監測,對不一致數據進行整改,共計完成142.01萬條不一致數據專項治理工作,營配調貫通數據對應率達到99.19%,確保了系統間營配調數據一致性,為臺區同期線損計算奠定了數據基礎。
2臺區同期線損計算模型
2.1業務數據情況
實現營配調數據貫通后,電網GIS系統中維護了低壓計量箱與公用變壓器的拓撲連接關系,營銷業務應用系統中維護了低壓計量箱與電能表的對應關系、電能表的綜合倍率、計量點主用途類型等營銷檔案信息,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存在電能表的采集數據。
2.2實現方案
通過集成電網GIS系統、營銷業務應用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相關數據,獲取到低壓臺區全部電能表的相關采集數據,在每一計算周期,取指定時間段的電能表有功總采集示數起止表底,從而計算出臺區的供電量、售電量和臺區線損率。電網GIS系統抽取計量箱條碼編號、計量箱安裝地址以及計量箱掛接的公用變壓器所屬的變電站名稱、10kV線路名稱、變壓器業務系統ID、變壓器OID、變壓器名稱數據,計算出低壓計量箱與公用變壓器的拓撲連接關系;營銷業務應用系統抽取供電公司、供電所、抄表段編號、抄表員、用戶編號、用戶名稱、用戶地址、計量點編號、計量點性質、主用途類型、計費關系類型、上級計量點(并列)、資產編號、條形碼、綜合倍率、計量箱條碼編號等用電客戶的檔案數據,根據電網GIS系統低壓計量箱與公用變壓器的拓撲連接關系,計算出臺區內的低壓用戶及低壓用戶對應的電能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抽取指定時間的電能表的有功總采集表底數據,根據確定的臺區內低壓用戶對應的電能表,計算出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規定時間點的采集表底。基于營配調貫通,獲取配網線路、低壓臺區目標網架、供電半徑和用戶分布等電網大數據。以這個點延伸,凸顯營配貫通治理對線損管理的積極作用。
2.3算法
以變壓器OID為維度進行匯總計算變壓器線損率,計算條件為:該變壓器下計量箱所帶的所有電能表,均已在采集系統中調通并且規定時間段的電能表,有功總采集起止表底示數1、示數2全有數據并且該變壓器存在供電量和售電量;供電量取值范圍為計量點上主用途類型為臺區供電考核的總電量,售電量取值范圍為計量點性質為結算,電卡表,網絡表,本地費控表的總電量;主分關系的電能表,主表結算電量=主表抄見電量-∑子表抄見電量,子表結算電量=子表抄見電量;并列關系的電能表,總結算電量=∑并列關系的計量點電量;臺區線損率=(臺區供電量-臺區售電量)/臺區供電量×100%。
3營配調貫通的臺區日線損管控措施
3.1建立以專業管理為核心,多級縱橫向營配協同與管控
供電公司秉著以專業管理為核心的宗旨,自上而下成立由營銷、配電專業組成的柔性組織機構,統分發揮橫向協同、縱向管控的作用,加強工作執行層面的營配協同,多級小組機構的建立確保營配調全面貫通,為末端的臺區線損整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3.2建立系統實用化應用,常態開展線損數據在線監測
一是利用“用采系統”,對臺區的“終端”或“集中器”、關口電壓、電流、功率因數等數據進行查詢,如有出現終端或集中器斷線、電壓電流、功率功數異常等原因,臺區線損將會出現無法計算供電量或供電量少計、無法采集到售電量數據等問題,在線損統計時將會無法計算或出現負損情況。因此,在日常的臺區排查過程中,務必對關口計量異常的臺區進行現場消缺。二是利用“營銷”和“用采”兩套系統,對臺區容量和關口計量CT是否一致、是否匹配進行查詢分析,即營銷系統中其臺區的容量和配置的CT是否匹配,與用系統中的檔案容量、CT檔案倍率及用采系統中計算線損的CT倍率應確保一致后,方能計算出正確的線損值,故臺區關口的CT倍率出現問題或配置過小(大)都會使臺區出現高損或負損的現象。因此,在日常CT檔案排查過程中,務必做到營銷、用采、現場的檔案一致,如出現CT損壞或配置偏差較大,列入停電進行消缺。
3.3建立系統實時監控,由結果控制轉向過程控制
營銷人員應充分利用營配系統的交互作用,建立常態的臺區線損跟蹤機制,加強對線損已合格臺區的管控力度。針對臺區線損出現偏離合格范疇出現高(負)損時,就必須通過系統的相關數據進行一系列的分析:一是因采集成功率降低原因造成,應立即由裝表班組負責以現場進行表計消缺;二是因關口計量異常原因造成,應由臺區關口管理部門進行處理;三是因負荷切割異動未及時更新引起的線損波動應立即協調配電進行異動更新,營銷用檢立即開展隸屬排查;四是在排除上述原因后如臺區仍為高損,就應懷疑竊電原因造成,營銷應自行進行系統分析后對現場開展反竊電。
4結束語
通過臺區日線損合格率指標為導向,以分析和管控處理為手段,供電公司“以指標促管理,以管理促提升”的專業管理模式,對前端營配調基礎的真實性進行反向驗證,提高變戶隸屬關系提高停電信息對應率,提升臺區日線損合格率,降低損耗為企業增效。
參考文獻:
[1]李暢,孫銘偉.基于“營配調貫通”的大服務體系建設創新[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24):111.
[2]蔡麗華,徐鳴.客戶導向型營配調貫通協同服務機制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8(11):60-64.
[3]李云峰,毛欣,劉家權,楊李達.基于營配調貫通的停電影響范圍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7(11):89+86.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懷化供電分公司鶴城區供電公司,湖南 懷化 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