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守方,李順宗,王瑞鋒,魯北,穆立國,周建峰,楊熙,高磊磊
(1.河北省醫科大學附屬邢臺市人民醫院,河北 邢臺;2.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 石家莊)
食管癌晚期一般都會出現進食困難,這是因腫瘤生長造成的食管狹窄引起的。因為進食困難的存在,患者無法攝入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食道支架治療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1-2]。但是普通支架的應用不具有治療作用,粒子支架的內放療作用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本文對我院自2011 年以來的85 例病人進行隨訪整理,研究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發生因素,采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為臨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供指導。
隨訪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經病理證實為食管癌而在我科成功進行支架治療的病人85 例,其中成功隨訪76 人,隨訪成功率為89.4%。其中普通覆膜支架45 人、粒子支架31 人。年齡46~87 歲,平均65.4 歲。隨訪主要以電話和門診復查方式進行。隨訪內容包括患者身體健康情況、后續治療情況、疼痛、出血、支架移位及脫落、食管穿孔等。
使用的設備為飛利浦integris CV20 大型數字血管減影機。心電監護儀由德爾格醫療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生產。球囊擴張導管、支架輸送系統、導絲、導管均由泰爾茂株式會社生產。
術前3 d 流食、高熱量無渣飲食;術前6 h 禁食、4 h 禁水;術前根據上消化道造影確定病變部位、長短、狹窄程度,合理選擇支架的長度和直徑。術中患者仰臥于導管床上,口服利多卡因膠漿行咽喉部麻醉,取出義齒,置開口器。在透視監控下,利用導絲引導,將導管跨過病變區后,退出導絲,邊退導管邊注入造影劑進行造影,于病變上下緣置標記物(標記物一般為針頭)。在透視監控下將導絲及導管置入胃腔,退出軟導絲,置換高硬度鋼絲,將支架推送器沿導絲緩慢送至病變區域,確定支架上下緣分別超過體表標記上下緣1.5~2 cm,位置確定后釋放支架,釋放時進行細微調節,直至支架圓滿置入,繼續在透視監視下緩慢退出推送器及導絲。防止退出過快而帶引支架移位。粒子支架需要在術前將放射性粒子置入特制覆膜支架,其手術操作與上述操作相同。
分析比較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普通覆膜支架和粒子支架置入術后并發癥的對比研究中發現,普通覆膜支架組共計45 人,其中出血3 人(發生率為6.7%)、疼痛38 人(發生率為84.4%)、移位11 人(發生率為24.4%)、反流性食管炎23 人(發生率為51.1%)、穿孔3 人(發生率為6.7%)。粒子支架組共計31 人,其中出血2 人(發生率為6.5%)、疼痛22 人(發生率為71.0%)、移位6 人(發生率為19.4%)、反流性食管炎11 人(發生率為35.5%)、食管穿孔1 人(發生率為3.2%)。以上兩組病人的并發癥沒有統計學差異,詳見表3。

表1 普通支架與粒子支架并發癥比較(n)
食管癌作為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國外統計有60%~70%的患者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3]。這些患者大都失去了進行臨床手術的機會,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吞咽困難是影響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原因,且極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食道支架治療食管狹窄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目前已經在各級醫院中得到推廣。關于其并發癥的研究非常多,國內外的學者并沒有就此形成統一認識。
自膨式食道支架解決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難問題已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在患者食管狹窄部位置入支架,采用機械擴張的方法來擴張食管,顯著解決了患者的吞咽困難問題,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普通覆膜支架操作技術要求較低,可以在各級醫院開展。而且其臨床并發癥較少,因此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推廣[4]。
普通支架可以緩解晚期食管癌所造成的梗阻狀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普通支架有一個顯著的弱點,那就是只能作為姑息性治療的一種方法,不能對食管癌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延長患者生存期方面并無益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25I 放射性粒子支架作為一項新的技術出現,125I 放射性粒子是一種具有低劑量、長時間輻射作用的粒子,它在腫瘤附近時可以進行一種持續的低計量的放射治療,因此醫學人員通過外科手術或其他輸送器將這種粒子植入到人體的腫瘤組織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用于手術中種植治療惡性腫瘤已取得了滿意療效[5-7]。放射性125I 粒子常用于癌腫組織間放療,其粒子為圓柱狀,長4.5 mm,圓柱直徑0.8 mm 的鈦殼密封放射源。該粒子釋放低能的射線,其能量為27~35 mev,半衰期約60 d,組織穿透能力為1.7 cm,其臨床療效已經在全身各部位如前列腺、腦、胰腺的癌癥組織中得到了驗證[8]。
在其他并發癥的研究中發現,粒子支架與普通覆膜支架比較并無明顯優勢,本次研究發現,兩組支架在疼痛、出血、移位、穿孔及反流性食管炎等方面并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分析原因粒子支架的優勢在于通過內放療來殺滅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這樣一來就可以起到延緩腫瘤生長、防止再狹窄發生和延長患者生存質量的目的。但是出血、疼痛和穿孔的發生主要與食管支架的機械作用力有關,而粒子支架和普通覆膜支架在機械作用力方面并無明確的差異,所以兩者在這方面的并發癥差異性不大。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支架的置入改變了食管的生理結構,尤其是賁門的結構,如抑制了賁門的擴張,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所以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主要與支架的部位有關,不管是粒子支架還是普通覆膜支架,對食管及賁門結構的影響是相同的,所以其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率是相同的。
粒子支架和普通覆膜支架的對比研究中發現,粒子支架并不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目前支架置入術仍然在晚期食管癌的治療中占主導地位,怎樣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是我們廣大醫師一直探索的一個方向,學術界關于這一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樣本量較小,進行一個多中心、大樣本量的研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