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黑龍江 七臺河)
小兒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的兒科疾病,誘發腹瀉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病毒感染、飲食不當、抗生素的濫用等[1]。小兒腹瀉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腹痛、大便頻繁、發熱、嘔吐等,癥狀嚴重可導致患兒出現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2]。小兒腹瀉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及非感染性腹瀉兩種,其中大多為病毒性感染腹瀉,若未及時送醫嚴重可致患兒死亡。為提升小兒腹瀉的療效,本研究采用消旋卡多曲進行治療,并分析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于我院兒科進行治療的腹瀉患兒122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1 例。其中觀察組患兒中,女30 例,男31 例,年齡為5 個月至4 歲,平均為(2.23±0.51)歲,病程為1~4 d,平均為(1.67±0.31)d;對照組患兒中,女27 例,男34 例,年齡為4 個月至3 歲,平均為(2.17±0.46)歲,病程為1~5 d,平均為(1.72±0.27)d。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小兒腹瀉診斷標準;②患兒年齡>3 個月;③患兒家屬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發生嚴重腹瀉的患兒;②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兒;③有過敏史的患兒。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患兒入院后給予ORS 補鹽液使患兒口服,防止患兒脫水,若患兒伴隨嘔吐癥狀無法口服補鹽液可采取靜脈輸入的方式,同時使患兒口服利巴韋林口服液(輔仁利巴韋林口服液5 mL×12支,國藥準字H20093287),根據患兒的年齡調整藥量,給予年滿1 歲的患兒20 mg·kg-1·d-1,未滿1 歲的患兒只需口服10 mg·kg-1·d-1,分為3 次服用。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加入消旋卡多曲(百利藥業杜拉寶消旋卡多曲顆粒10 mg×10袋×5 件,國藥準字H20050411)進行治療[3]。對于年齡為9~30 個月的患兒,口服2 袋/次;若患兒的年齡為1~9個月,口服3 次/d,1 袋/次。兩組患兒均持續用藥3 d,觀察患兒的用藥效果。在治療期間給予患兒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患兒的營養,提升患兒的自身機體免疫力。
在患兒進行治療3 d 后觀察患兒的恢復情況。觀察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及癥狀改善時間。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顯效為患兒大便頻率降低,趨于正常水平,性狀恢復為正常大便性狀,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為患兒的大便次數有所減少,大便中水分減少,性狀逐漸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為患兒每日排便次數依然較多,臨床癥狀未有明顯變化[4]。患兒的癥狀改善時間包括止瀉時間、排便正常時間、退熱時間及止吐時間。
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n(%)]
觀察組患兒的各癥狀改善時間均比對照組患兒短(P <0.0 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時間h)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時間h)
組別 例數 止瀉時間 排便正常時間 退熱時間 止吐時間觀察組 61 16.78±3.41 51.83±4.47 42.37±3.92 16.25±3.18對照組 61 26.52±3.92 67.58±5.22 56.74±4.15 25.97±3.65 t 14.642 17.900 19.660 15.6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小兒腹瀉是兒科中常見的小兒疾病,多發于2 歲以下的嬰幼兒,該病的主要特點是患病后患兒大便頻繁、大便性狀異常。近年來,小兒腹瀉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由腸道感染造成的腹瀉患兒死亡人數可達300~400 萬,嚴重威脅著患兒的生命健康[5]。小兒腹瀉的預后效果與患兒自身的體質、病因及治療時間有關,通常病毒性腸炎引起的腹瀉預后效果較好,而由真菌引發的腹瀉預后效果較差,患兒若本身就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經過治療也難以達到理想的預后效果,因此平日注意嬰幼兒的營養補充,提升嬰幼兒自身的機體免疫力可有效降低小兒腹瀉的發病率[6]。小兒腹瀉的診療時間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若患兒在發生腹瀉癥狀后家屬未引起重視,還可能導致并發癥的出現,嚴重甚至可能造成患兒出現嚴重感染或急性腎衰竭等,因此患兒家屬在發現患兒有腹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避免造成嚴重的后果[7]。現今,小兒腹瀉的臨床治療主要是通過對患兒的飲食護理及感染的控制來進行治療,但治療時間較長,預后效果不佳。據相關研究顯示,導致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是患兒腸道中水電解質分泌過度引起的。因此,有效控制患兒病情的關鍵就在于使患兒腸道水電解質的分泌進行抑制,減少水電解質的流失。
消旋卡多曲是腦啡肽酶抑制劑中的一種,可有選擇性地對腦啡肽酶進行抑制,使內源性腦啡肽受到保護,避免其發生降解,從而使患兒消化道內的腦啡肽生理活性得以有效的延長。消旋卡多曲具有很好的抗分泌作用,當患兒的腸道發生水電解質過度分泌的情況時,消旋卡多曲就會發揮其抗分泌作用,且在其他情況下不會進行作用。消旋卡多曲的藥理特點主要包含以下幾點:①便于腸道吸收,起效快。該藥的親脂性較強,因此在給藥后極易被患兒所吸收,該藥在口服后30 min 左右即可對血清腦啡肽酶的活性進行抑制,該藥的生物活性在用藥后1 h 內可達到最佳狀態,用藥后的8 h 左右,消旋卡多曲的生物活性依然存在;②用藥安全性高且用藥方便。消旋卡多曲可與母乳、食物或水同時服用,十分方便。且該藥僅對患兒的外周腦啡肽進行作用,不會影響到神經系統中的腦啡肽水平,且不會導致用藥成癮,不會對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造成影響,且不會影響到患兒腸道的正常功能。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各癥狀改善時間均比對照組患兒短(P<0.05)。
綜上所述,將消旋卡多曲應用于小兒腹瀉的治療中,能明顯縮短患兒的病程,快速改善患兒的癥狀,用藥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