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駿,張猛
(吉林延邊中醫醫院/延吉市中醫院,吉林 延吉)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發病原因是因為有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對肝臟造成反復的彌漫性傷害[1]。在我國肝硬化主要是由肝炎轉化而來,也有一部分是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2]。肝硬化在代償期的臨床表現為腹脹、輕度乏力、肝脾輕度擴大等,在失代償期的臨床表現為全身乏力、食欲減退、牙齦出血、下肢水腫等癥狀[4]。這種疾病的致死率較高,因此在患有肝硬化后要及時治療,延長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相關的研究發現可以使用中醫內科的辨證治療法來治療肝硬化,本文將探討中醫內科辨證論治肝硬化的臨床療效,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2017 年5 月到2018 年5 月進入我院接受治療的31 例肝硬化患者作為實驗組的實驗對象,再選取同期進入我院治療的31 例同類型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男19 例,女12 例,最小年齡為44 歲,最大77 歲,平均(56.21±9.14)歲;對照組男20 例,女11 例,最小年齡為43 歲,最大78 歲,平均(57.24±10.54)歲。所有參與實驗的患者都是在獲知實驗內容后自愿參與本次實驗,并且排除了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相關情況(年齡、性別等)差別不明顯(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相關實驗。
兩組都使用常規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具體的內容有抗感染治療、營養治療、護肝藥治療、利尿治療等治療。在采用這些治療后再對兩組進行其他不同的治療,具體情況如下。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使用恩替卡韋片治療,口服,每次0.5 mg,每日1 次。
實驗組:使用中醫內科辨證治療,使用的藥方為蟬蛻9 g、桔梗9 g、萊菔子9 g、茵陳15 g、柴胡15 g、紅大棗15 g、白茅根30 g、蘆根30 g、黃芪30 g。將所有藥物放在容器內使用水煎服,用法為每日服用2 次,持續服用3 周。再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判斷患者屬于什么辨證分型,根據患者辨證分型的不同再加入不同的藥物:菟絲子3 g、三七10 g、丹參15 g、淫羊藿25 g。再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對藥物進行一些適當的增減。
使用我院的治療效果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的恢復效果越好。根據調查問卷的得分將患者分為三個層次:顯著-患者的調查問卷得分在80~100 分;有效-患者的調查問卷得分在60~80 分;無效-患者的調查問卷得分在0~60 分。總有效率=(顯著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我院的治療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越高。根據調查問卷的得分將對治療的滿意度分為三個層次:非常滿意-患者的調查問卷得分在80~100 分;滿意-患者的調查問卷得分在60~80 分;不滿意-患者的調查問卷得分在0~60分。治療的總體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將獲得的數據導入SPSS 22.0 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結束治療后的治療效果對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n(%)]
兩組患者在結束治療后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對比,實驗組要好于對照組,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恢復效果對比[n(%)]
肝硬化的發病原因很多,主要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營養障礙、工業毒物或藥物、膽汁淤積、血吸蟲病等[5]。由于引起發病的原因不同可以將肝硬化分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毒物和藥物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膽汁淤積性肝硬化等[6]。而且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一些并發癥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呼吸系統損傷等。這些病癥為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為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困擾,所以迫切的需要一種新的治療方式來改善肝硬化患者的治療效果。
傳統的肝硬化治療是使用西藥治療,主要是使用核苷類藥物,而且近年來在臨床中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使用這種藥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引起肝硬化的病毒,緩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對肝硬化的治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需要長期食用這種藥物,患者的身體容易對這種藥物產生耐藥性,從而導致治療效果的下降。
從中醫的角度看肝硬化,造成這種病癥的原因是患者體內的濕熱疫毒等其他因素導致了患者的肝功能失調。如果使用中醫治療,中藥不會像西藥那樣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造成肝臟的二次損傷。中藥治療可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減輕患者各種癥狀的反應,提高病人生活質量,預防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本次實驗的結果也表明,使用中醫內科辨證論治肝硬化31 例的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有效減緩患者肝硬化的病情,增加患者對于肝硬化治療的滿意程度,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治愈肝硬化,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中醫內科辨證論治肝硬化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患者對于治療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