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主加
(青海省同德縣人民醫院,青海 海南)
腰椎骨質增生是臨床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是由于關節軟骨出現了退行性病變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產生腰椎骨質增生的幾率也逐漸增大,使得患者的腰椎功能受損,正常腰椎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在發病的早期,只存在輕微的腰腿酸痛,隨著病情的發展,椎間盤發生退變,會有較為明顯的疼痛感或酸脹感,或產生肢體麻木等現象[2]。藏醫對腰椎骨質增生這種疾病早已有研究,常通過火灸或藥浴的方式進行治療,能夠起到很好的活血化瘀,理氣舒筋,消腫止痛的作用[3]。本文將針對腰椎骨質增生患者采用藏醫火灸治療的方式,并探究其療效,具體如下。
采集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1 月藏醫外治科收治的400 例腰椎骨質增生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展開研究,將400 例腰椎骨質增生患者分成兩組,分別為接受常規療法的200 例對照組患者,及接受藏醫火灸治療的200 例試驗組患者,對照組包括有87 例女性和113 例男性,平均病程(5.2±2.3)年,年齡47~69 歲,平均(54.3±5.7)歲,試驗組包括有91 例女性和109 例男性,平均病程(5.1±2.4)年,年齡46~70 歲,平均(54.6±5.8)歲。患者基本資料方面差異較小,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可展開研究。
排除標準:神志不清患者;語言功能缺失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有遺傳病史患者。
診斷標準:腰部疼痛,活動后有明顯酸脹感或不適;腰部活動受到限制,經X 片檢查腰椎出現骨質增生[4]。
對照組:常規療法,采用西藥治療的方式,將20 mL 紅花注射液(生產廠家:葵花藥業集團湖北武當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2021131)與2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進行靜脈滴注,與0.5 g 胞磷膽堿注射液(生產廠家:長春長慶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0424)和2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進行滴注,連續治療1 周觀察療效。
試驗組:藏醫火灸治療(藏醫霍爾麥療法),取患者腰椎疼痛或酸脹部位,進行針灸,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針灸的次數,以達到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連續治療1 周觀察療效。
(1)治療效果:將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作為標準用以判定治療的效果,其治愈指的是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疼痛癥狀,生命體征恢復正常,關節恢復正常功能,能夠自如活動,且經X 線檢查顯示結構恢復正常,顯效指的是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疼痛癥狀,生命體征恢復正常,關節功能有明顯改善,經X 線檢查顯示結構逐漸恢復正常,有效指的是患者經治療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存在輕微疼痛感,生命體征恢復正常,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經X 線檢查顯示結構尚未完全恢復,無效指的是患者經治療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依然有強烈的疼痛感,生命體征無變化,甚至病情惡化[5]。
(2)疼痛評分,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劇烈,反之則疼痛輕微[6],最高分為10 分。
(3)復發調查,于2 年后通過隨訪調查的方式,記錄患者半年內、1 年內和2 年內腰椎骨質增生的復發情況。
使用SPSS 1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將治療前后疼痛評分用t 和()檢驗及表示,將治療效果與復發情況用卡方和(%)檢驗及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顯示試驗組中治療有效患者193 例(96.5%),對照組中治療有效患者180 例(90.0),通過對比可知試驗組的治療效果更為明顯,組間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效果對比[n(%)]
數據顯示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疼痛評分差異不大,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疼痛程度差異顯著,試驗組疼痛有明顯改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對比 分)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對比 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疼痛評分 治療后疼痛評分試驗組 200 6.5±0.61 1.3±0.22對照組 200 6.1±0.55 2.6±0.45 t 6.887 36.703 P 0.145 0.001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半年內兩組患者復發情況差異小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2 年內試驗組(2.5%)復發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7.0%),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后復發情況對比[n(%)]
腰椎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的骨科疾病,在發病的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隨著病情的發展若缺乏有效的控制,將會導致患者肢體出現麻木,或腰部產生劇烈的疼痛感,甚至出現癱瘓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7]。臨床上針對腰椎骨質增生這種疾病常采用西藥治療的方式,雖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夠理想,患者的疼痛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且治療后病情極易復發[8]。
藏醫中將這種疾病歸為腎病一類,常采用艾灸或藥浴的方式進行治療,其藏醫霍爾麥療法,它與傳統的懸灸療法大致相同,具有溫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的作用,其適應證主要包括:心肌缺血、神經衰弱、腰肌勞損、腰腿和四肢肌肉痛、肩關節周圍炎、神經性頭痛、婦科腫瘤等[9]。藏醫火灸療法具有舒筋理氣,消瘀散結的功效,其適用于食物不化癥,胃火衰弱,浮腫,頭部及四肢黃水充斥,胃痛和肉痛,一切脈病以及熱病診斷后都可采用艾灸治療,對隆、培根所致的一切寒性疾病,特別對白脈和黑脈病、黃水病、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療效顯著[10]。
本文中試驗組相較于對照組,其治療效果更為明顯,且試驗組術后疼痛程度有明顯改善,術后的復發幾率更低,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藏醫火灸療法可有效改善腰椎骨質增生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使得病情得以有效控制,避免了病情反復發作。而且藏醫火灸療法產生的副作用較小,不會對患者形成傷害,而且價格也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可將其廣泛應用于腰椎骨質增生的治療中,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對腰椎骨質增生患者采用藏醫火灸治療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的疼痛程度,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復發幾率,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