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年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安徽 合肥)
產婦在圍產期會面對諸多的生理以及心理狀態的改變,所以,護理干預對于保證身心健康十分關鍵。伴隨醫療水平的提高,護理工作方法已經轉變成以病人為出發點的護理宗旨[1],顯示出整體護理干預的含義,其主要是在病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角度進行考慮,為病人開展科學的護理干預。在產科采取整體護理,重視產婦以及新生兒的健康情況,為了處理這個問題,應該重視心理干預以及健康宣教[2]。該報告中,探討2018 年8 月至2019 年6 月醫院分娩的孕婦258 例,觀察整體護理措施的效果,整理如下。
選擇2018 年8 月至2019 年6 月醫院分娩的產婦258例。包括初產婦201 例,經產婦57 例。年齡23~35 歲,平均(26.9±3.8)歲。剖宮產146 例,陰道分娩112 例。隨機分組,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措施,實驗組實施整體護理措施,經過分析兩組的基本情況,具有對比價值。
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措施,開展適合的健康宣教、分發知識手冊等,實驗組選擇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如下。
1.2.1 產程護理
密切觀察胎心情況,護士需要及時掌握產程以及宮縮等情況,有利于在宮縮時對產婦開展及時恰當的干預,有利于產婦保持身體放松,明顯緩解身體疼痛感。專業助產士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給予看護,如果發生強烈的宮縮,產婦無法承受疼痛時,加強對其腰部實施按摩。宮口全開后,讓其選擇合適的體位,引導產婦保持正確屏氣用力。嚴格觀察分娩的情況,同時保證接生措施以及處理新生兒的方法得當[3]。
1.2.2 產時保護會陰
當胎頭即將娩出時,護士需要注重保護會陰。若護士考慮會出現會陰撕裂的情況,應該進行會陰側切術。側切后助產士幫助胎兒配合子宮的收縮緩慢地分娩出,然后把切口縫好,不但能夠避免會陰撕裂,同時也能夠避免長期擠壓造成損傷。
1.2.3 產后會陰護理
首先,確保會陰部衛生。產后每天使用溫水清洗2 次,若會陰撕裂傷或側切傷口,則可使用溫開水或1:5000 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并且大便后清洗,然后更換護墊,會陰部腫脹患者使用溫熱毛巾熱敷,促進消腫,每日3 次,產后5~6 d 進行,使用溫水1:5000 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1 次,有利于傷口恢復,大約需要2 周。然后每天用溫水清洗1 次,保持內褲干凈,勤洗勤換,有效預防感染[4]。
1.2.4 心理評價
在諸多因素的干擾下,產婦極易產生諸多的負面心理,比如焦慮、急躁、害怕等。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和產婦進行交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給予精神支持與鼓勵,顯著提高治療的信心。此外,全面詳細地介紹分娩的相關知識,促使產婦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如果產婦發生強烈的心理改變,采取溫和、親切的態度為產婦進行全面耐心的講解,同時認真觀察心理狀態的改變。
1.2.5 健康教育
通過分發宣傳手冊、口頭講解的途徑加強健康宣教,給予科學的干預,例如飲食、新生兒護理、會陰衛生、科學避孕等內容進行科學的干預,同時介紹母乳喂養的優點與自我保健的內容。
使用SDS、SAS 評價焦慮與抑郁情況,SDS 分數超過50分說明抑郁癥狀,SAS>50 分說明焦慮癥狀。醫院制定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分析滿意度、對產婦及嬰兒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4]。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均以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產婦的負面心理均獲得顯著的改善,然后通過對比兩組的焦慮、抑郁程度,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產婦保健以及患者滿意度等情況,實驗組遠遠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分析分)

表1 兩組的治療分析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 母乳喂養 產婦保健 新生兒護理 患者滿意度對照組 129 47.62±2.37 45.28±2.53 63.28±8.21 67.28±9.19 65.29±9.01 88.26±3.81實驗組 129 37.21±2.81 36.91±2.39 74.38±8.29 76.28±8.91 77.30±9.81 96.42±3.0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通常大部分的產婦在入院之后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動,非常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煩躁的不良情緒,尤其是隨著分娩的接近,產婦的心理情緒也會越來越嚴重,長期的不良情緒(緊張、恐懼、抗拒等)會對產婦的分娩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增加分娩的難度[6]。護理人員通過嚴格落實產婦分娩前、分娩時、分娩后的護理工作,可以大大預防分娩術中發生意外的情況,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傳統的護理模式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不重視,針對產婦的個人護理工作較少。護理工作主要是以傳統護理基本框架進行,整體護理模式把傳統護理模式系統化地應用到臨床工作及其護理管理當中,目的是為了根據患者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需求進行最為科學有效的護理形式,提供適合產婦的最佳護理形式[7]。通過護理幫助患者在最大程度上減輕產婦的心理負擔,使產婦處于相對放松、舒適的狀態進行分娩[8],整體護理工作重視醫護人員以及患者之間的配合工作,以患者為中心。同時,產婦的病房也會經過護理工作人員的細心布置,讓產婦處于一個相對舒適放松的環境當中,使產婦在病房也可以感到溫馨。本次探討證明,通過整體護理進行干預后,研究組產婦在恐懼、抑郁、焦慮的各項評分中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科學有效的整體護理可以明顯改善圍產期產婦的心理情緒,并且產婦對分娩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整體護理能夠加強產婦對產婦專業知識、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以及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經對比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顯著強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整體護理可以明顯改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針對產婦開展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改善SAS、SDS 分值,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母嬰健康,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在產科中采用整體護理模式,有效緩解產婦的負面情緒,掌握對自身與嬰兒的保健知識,有利于提高產婦滿意度,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