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力丹·買買提,阿依努爾·尼亞孜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乳腺癌是我國臨床中,屬于多發的一種女性腫瘤疾病[1]。近些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高出發國家1~2 個百分點,該疾病已成為我國當今社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由于部分患者長期處于疾病狀態,乳腺癌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采取行之有效護理措施,對于減輕患者焦慮、緊張情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根據相關報告指出,將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應用于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獲得較好的干預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而改善生活質量。在此次實驗中,對研究組和參照組86 例乳腺癌患者的護理效果展開討論與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討不同護理方案對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護理效果的差異性,現將此次研究結果介紹如下。
抽取本院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乳腺內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6 例,將全部患者遵照隨機抽簽分組標準分為參照組(43 例,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與研究組(43 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上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研究組患者年齡40~64 歲,平均(52.62±5.59)歲,參照組患者年齡41~65 歲,平均(53.46±5.78)歲,研究選擇的所有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屬皆已簽字同意,并自愿納入此次實驗中,同時經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與批準。對兩組病史、病況等基礎資料通過應用統計學對比分析后顯示,差異細微(P>0.05),可進行對比和討論。
參照組43 例,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43 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組建護理小組: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小組組長由乳腺內科護士長擔任,組員由多學科醫護人員組成,包括心理治療師1 人、乳腺內科責任護士2 人、營養師1 人、乳腺內科主治醫師1 人等,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小組根據每位乳腺癌患者的不同病案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延續護理方案;在進行護理方案制定時,應當以生活質量、健康行為、心理狀況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并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2)發放健康宣傳手冊:乳腺內科主治醫師和責任護士制定相應的疾病健康知識宣傳手冊,詳細為患者介紹從入院至出院不同階段的注意事項。除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外,還應該為患者提供健康知識宣傳小卡片,在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健康知識宣傳小卡片上印刷乳腺癌的疾病基礎知識、用藥方法、康復訓練方法、飲食注意事項等方面,健康教育宣傳手冊或者小卡片應便于攜帶、放置,讓患者能夠隨時隨地接受全面的健康知識宣傳。
(3)心理護理:心理治療師需針對SAS、SDS 測評分值較高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心理治療師需主動和病患交流,讓患者表達出內心真實感受,并結合患者的不同心理障礙進行針對性疏導,指導患者通過松弛想象放松法、漸進性肌肉放松、深呼吸放松法等訓練方式,以消除乳腺癌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4)飲食指導:營養師主要針對肥胖與低體重的乳腺癌患者進行飲食指導,使得患者保持理想BMI。可按照乳腺癌病患的飲食習慣、飲食嗜好與乳腺癌嚴重程度等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以富含蛋白、維生素等食物為主,囑咐患者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為其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增強患者的抵抗力。
(5)用藥護理:乳腺內科主治醫師為患者講解乳腺癌知識、藥物服用方法、禁忌證、適應證以及用藥注意事項,詳細了解病患的用藥狀況,主治醫師應詳細的囑咐患者藥物服用的劑量與方法,指導并監督其按量與按時使用藥物,保證用藥方案的有效性。
(1)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前后的SDS 評分、SAS 評分進行檢測,得分越高代表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差。(2)通過統計患者的社會因子評分、心理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與乳腺癌特異模塊評分等對研究組與參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觀察評價。
生活質量評分、心理狀態評分(計量資料)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 21.0 軟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研究組和參照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觀察比較,兩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前SDS、SAS 評分差異小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相較于參照組,研究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后的SDS 評分、SAS 評分更低(P<0.05),詳情如表1 所示。
表1 研究組和參照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前后的SDS 評分、SAS 評分比較 分)

表1 研究組和參照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前后的SDS 評分、SAS 評分比較 分)
SDS 評分 SAS 評分組別 例數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43 49.82±4.56 32.42±3.67 52.62±5.34 35.61±3.26參照組 43 49.79±4.59 41.37±4.71 52.57±5.31 43.38±4.53 t 0.030 9.829 0.044 9.129 P 0.976 0.001 0.965 0.001
經過對研究組和參照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觀察比較,相較于參照組,研究組乳腺癌患者社會因子、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與乳腺癌特異模塊等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的實施效果更佳(P<0.05),詳情如表2 所示。
表2 研究組和參照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表2 研究組和參照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組別 例數 社會因子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乳腺癌特異模塊研究組 43 20.72±2.58 21.61±2.54 19.79±2.23 22.61±2.49參照組 43 17.36±2.47 18.32±2.43 15.36±2.67 19.16±2.37 t 6.169 6.137 8.351 6.581 P 0.001 0.001 0.001 0.001
乳腺癌作為一種惡性增生性疾病,因乳腺癌的細胞容易脫落,游離的癌細胞會通過血液或者淋巴液向患者的全身進行擴散[3]。乳腺上皮組織是乳腺癌的主要發生部位,由于乳腺癌細胞缺少正常乳腺細胞的特性,且癌細胞間連接缺乏,細胞較為容易脫落,使得癌細胞向全身散播的可能性較大[4]。同時有研究顯示,部分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如不能及時得到治療與相應的護理措施,將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安全與健康。
負性心理狀態將對患者的康復出現不利影響,所以如何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成為臨床護理的重點之一[5]。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主要通過建立延續護理小組,對患者生活質量、健康行為、心理狀況等方面進行評估,并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詳細為患者介紹從入院至出院不同階段的注意事項,還應該為患者提供健康知識宣傳小卡片,并結合患者的不同心理障礙進行針對性疏導,按照乳腺癌病患的飲食習慣、飲食嗜好與乳腺癌嚴重程度等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等方面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通過多個學科的緊密合作,可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全面、高質量、綜合、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在此次研究中,乳腺癌患者實施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后的SDS 評分、SAS 評分比常規護理更低,研究組乳腺癌患者實施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后社會因子、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與乳腺癌特異模塊等生活質量評分比常規護理更高,提示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的實施效果更佳,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負性心理狀態,改善生活質量,促進病情好轉,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6]。
研究結果表示,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在此次研究中比僅行常規護理的作用更佳,對于改善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緩解焦慮、抑郁情緒等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