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靜
(東營市公路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91)
眾所周知,人們的出行以及交通運輸需求方面主要依賴公路交通,而我國越來越密集且完善的公路交通網絡,大大提高了出行的快捷性。在現階段,我國的公路設計工作在不斷完善升級,我國的公路交通也有著安全、穩步提升的發展。但是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一些人為或者環境因素會造成相關路段不合理的公路設計。一方面使得人們出行的快捷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整個區域路網的交通安全[1]。所以,本文通過對公路交通安全設計的重要性和原則進行分析,根據若干影響因素對于交通安全的影響提出相應有效的預防規避措施,以期促進我國公路交通安全設計的穩步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公路交通安全設計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著相關路段甚至整個路網的正常通行,同時也關系到道路上行駛車輛及駕乘人員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通過對交通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除了人、車相關因素外,道路自身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事故發生的概率[2]。公路交通安全設計將交通安全放在首位,對于公路設計方法進行完善。公路交通安全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著運營階段路段運營安全質量的高低。將人員的生命和財產作為代價過于昂貴,因此不應在事故發生后采取補救措施,而應在設計階段就進行相應規避和預防。公路交通安全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需要得到學術研究人員更多的注重,還關乎到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公路交通安全設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不能針對某個點或面進行單獨設計,而忽略了整體。如若不然,所做出的設計也是不合理、不成功的設計。在進行公路設計時,綜合各種考慮因素,才能實現局部和整體的均衡安全性。
公路交通安全設計要依據具體的工程項目,具體分析,牢牢結合工程項目。例如,某山區需要建設公路時,地形條件復雜,縱坡較大,但缺少足夠的項目投入金額,無法實施大規模的橋隧建設。此時應根據沿線的地形地貌,合理選線設計,對于沿線的被動性防護設施進行增強。
交通安全設計理念在設計中應得到充分的重視,同時在工程項目建設的其他階段,如施工、后期運營、養護等階段也應被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在不同的項目實施階段,對于安評體系進行及時總結和完善。
安全設計并不都是完全根據一個設計方案進行復制,而應根據沿線自然景觀進行融合設計,避免對于自然的破壞。一個完美的公路設計不僅要保障公路運營的安全,還應該是一處靚麗的風景線。
道路線形是影響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線形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著公路運營安全性的高低。在進行公路線形設計時,除了要滿足車輛的動力學和運動學需求外,還應將人性化需求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根據相關研究數據[3],當車輛運行1 000 m時,人體的大腦在此過程中需要接收300多種信息,要做出近75次反饋。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不僅要及時熟悉路況,還需使車輛適應行車環境。協調且平順的線形可以更好地滿足駕駛員的心理預期,可以大大調高行車的安全性。疲倦且乏味的行車過程會使駕駛員的心理變得懈怠,極易引發操作失誤,增加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不良的平縱組合,使得駕駛員無法獲取前方的實時路況,也易引起駕駛危險,如圖1所示。

圖1 平縱組合不良路段
根據對于交通事故的分析與處理,交通事故中由于視距原因所致的占比高達45%。因此,在進行公路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設計人員以及施工人員都應對視距進行充分的考慮,科學合理地選擇公路視距取值,使得駕駛員的行車環境得到提高,保障行車安全。平縱視距不足,視線誘導差,操作難度大,極易引發操作失誤,無法對行車安全性進行保障,如圖2所示。在一些高等級公路上,若在凹形豎曲線上布置門架式交通標志或跨線橋也會對駕駛員的視線進行遮擋,不利于行車安全。駕駛員在小豎曲線半徑的凸形豎曲線上行駛,車輛行駛至坡頂位置時,會有較長范圍的視野盲區,駕駛員不能及時發現前方路況,同樣易引發交通事故。

圖2 視距不良道路
(1)交通標志標線。交通標志無法得到準確識認,交通標志之間相互遮擋,或選擇不合適的支撐結構造成被植被所遮擋,外側車道大型車遮擋內側小型車對于交通標志的識讀均無法充分發揮交通標志的指示作用。在進行具體標志支撐結構類型的選擇時,應對交通量、交通組成、車道數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科學合理地選擇和設計結構,防止出現標志牌在不良天氣下脫落或受到撞擊后傾倒的現象,不然交通標志的結構會對駕駛員的行車安全產生嚴重威脅。在改擴建道路增設的交通標志應與原有體系匹配一致。
交通標線的設置不僅可以為用路者及時提供道路信息,對駕駛員行車視線進行誘導,也可以作為約束駕駛員行為的方式,如實線、橫向震蕩標線的設置。
(2)護欄。當駕駛員處于疲勞駕駛、超速行駛的狀態或者在不良氣候條件下如暴雨、霧天、冰雪天氣行車時,駕駛員無法像平時正常狀態下控制運行車輛,造成行駛軌跡偏移,嚴重的話會導致車輛沖出路側,造成惡劣的交通事故[4]。路側護欄的設置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路側護欄的作用原理是通過護欄本身的變形或車輛的爬高吸收快速沖擊而來的能量,降低失控車輛沖出路外的概率。作為公路沿線的一種被動防護結構和防護駕駛員行車安全的保障,護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具體路段和不同的設計速度,判定該路段是否存在設置護欄的必要性,選用不同防護等級和防護類型的護欄,提高運營階段路段的安全性。
進行公路設計時,設計人員選用的平縱指標不僅要滿足相應規范的要求,還需對平縱組合進行充分考慮。要將各個影響因素均考慮在內,如設計速度、控制點等。可以通過將平縱組合的相關指標取值適度增大來保證行車安全。在曲線路段加寬內側道路,可以較好地減少該路段事故發生的概率和規避曲線段運動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對于出行的安全性會有較大的提高。
在進行公路視距設計時,要做到車輛行駛的任一車道的停車視距均大于規范的要求值。平曲線內側充分的橫凈距可以保證視距滿足要求。當平曲線外側和其他構造物使得視距不滿足要求時,可以通過對于路肩進行加寬或向后移動構造物來實現。在挖方邊坡路段,若邊坡遮擋視線時,應首先依據橫凈距畫出包絡線,然后將邊坡清除,以保證視距滿足要求。如果中央分隔帶護欄或者植被的設置使得中分帶視距不滿足要求時,應考慮采用防眩板防眩替換植被防眩,同時盡可能調整曲線半徑。
在進行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時,根據不同的路段情形,設計人員應該具體分析,進行靈活處理。對于路段的標志信息以及防護設施進行優化調整,如一塊標志牌的信息量很大時,會對駕駛員造成很大的行車負擔。同時對于新材料的功能和特性,設計人員也應有充分的了解,如利用一些高性能反光材料布設交通標志牌,可以使駕駛員提前做出反應,盡可能規避安全事故的發生。
我國的公路網建設日趨完善,但是對于公路的設計工作一直未停止。現在,人們對安全越來越注重,對于新時期的公路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盡可能減少不利因素對于設計的影響,確保交通出行的快捷性和安全性。不斷提高公路的安全設計水平,才能確保我國交通事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