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節能環保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安徽 合肥 230088)
繁華大道東延工程南淝河大橋主橋跨徑布置為(120+160)m,橋長280 m,橋寬44 m,為寬幅獨塔雙索面斜拉橋,塔梁墩固結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南淝河大橋實景圖
主梁為預應力混凝土雙邊箱斷面,主塔采用鋼-混組合橋塔,下部采用圓形承臺接群樁基礎。本通航孔按限制性Ⅲ級航道考慮,通航孔凈空為87.5 m×8 m,由主橋160 m的主跨跨越,滿足通航凈空要求。
主塔采用帆船造型,由鋼筋混凝土主塔和鋼副塔組成,遠遠望去,大橋猶如揚帆起航的輪船矗立在南淝河上,氣勢磅礴,獨樹一幟。
本橋為塔墩梁固結體系,主塔間設置一道橫梁,橫梁采用箱形截面,長度為32.5 m,中心梁高6.0 m,寬度6.8 m。主梁采用雙邊箱結構,梁高3.5 m,此處與其固結,橫梁孔與主梁雙邊箱對應。橫梁預應力采用54束φs15.24-19鋼絞線,水平通長布置,縱橫剖面如圖2所示。

圖2 主塔橫梁預應力構造縱橫斷面圖
主塔橫梁采用三向預應力布置,除上圖所示橫梁預應力外,還布置有主梁通長的縱向預應力和豎向預應力,受力狀態復雜。
為研究主塔橫梁的受力特點,本文采用ANSYS軟件實體建模分析。
橫梁采用C50混凝土,選取橫梁前后各15 m建立節段模型。采用Solid 45號單元模擬,模型兩端采用剛域單元連接形心節點,以符合平截面假定,實體模型節點內力從全橋桿細模型(MIDAS Civil)中提取,同時核對兩者反力一致,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具體如圖3、圖4所示。

圖3 模型選取示意圖

圖4 三維實體模型
因分析工況較多,本文選取分析成橋狀態下橫梁的受力情況,如圖5~圖12所示。

圖5 箱梁頂板主拉應力

圖6 箱梁頂板主壓應力

圖7 箱梁底板主拉應力

圖8 箱梁底板主壓應力

圖9 主塔豎向壓應力

圖10 塔下橫梁主拉應力

圖11 主塔豎向壓應力剖面

圖12 塔下橫梁主壓應力
根據ANSYS計算,選取部分結果,見表1。

表1 主塔橫梁計算結果表
根據計算結果,可有如下優化建議可供同類橋梁參考:
(1)本項目采用的箱型截面橫梁,對于雙邊箱主梁的混凝土斜拉橋是適用的,可供同類型橋梁提供參考。
(2)對于無上塔柱橫梁的寬幅混凝土斜拉橋,需設置剛度較大的主塔下橫梁,同時可以設置副塔,提升塔柱尺寸,改善橋塔受力性能。
(3)本橋為混凝土主梁,橋寬44 m,橫梁均設置大型號鋼絞線,錨固于雙邊箱的斜底板上,位置相對集中,集中應力較大,達到5 MPa,應注重橫向預應力錨下鋼筋的設置。
(4)在主副塔交接處,由于存在混凝土銳角構造,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較大的應力集中,最大豎向拉應力為4 MPa,最大豎向壓應力為20 MPa,設計時應避免銳角構造,各構件過渡合理,同時對于難以更改的構造,可增大鋼筋型號或設置鋼筋網片。
(5)在主塔和橫梁交接位置處出現最小的主拉預應力,大小為4 MPa,設計時可酌情考慮交接位置處的構造處理,適當增大橋面配筋。
(6)主塔橫梁人孔附近出現2.5 MPa主拉應力,設計時應加強橫梁人孔配筋,合理選擇人孔尺寸,不宜過大,建議圓形人孔直徑80 cm,多邊形人孔100 cm×80 cm,同時各箱室均可通過人孔連通,方面檢修和內模板的取出。
(7)主塔梁高6 m,在與主塔交接位置處設置了500 cm×80 cm的倒角,有效地增大了橫梁與塔柱的接觸面積,同時鈍角構造有利于力的傳遞,從計算中可以看出此處應力均勻,設置合理。
繁華大道東延南淝河大橋是寬幅獨塔雙索面斜拉橋,主塔橫梁作為塔墩梁固結體系的重要核心連接構件,其在三向預應力的作用下受力復雜,結構構造及鋼束配置十分關鍵。
本文采用有限元軟件ANSYS對主塔橫梁進行三維實體分析計算,明確了主塔橫梁整體構造尺寸的合理性,得到各位置處的受力特點,對于存在應力集中或受力過大的位置處給出合理的構造建議和措施,對同類型橋梁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