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峰
(中國輕工業長沙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2)
在工業建筑工程中,經常有動力機器設置在樓層上,使樓層產生不允許的振動問題,直接影響到正常的生產,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此,結構振動原因的分析及采取正確的消除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某熱電聯產項目碎煤機房為三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各層采用磚砌體圍護填充墻,平面尺寸11.000 m×8.000 m,底層層高為5.000 m,其他層高為4.000 m、4.000 m,總高度13.000 m。抗震設防烈度為70,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場地類別為Ⅱ類,基本風壓為0.35 kPa。工藝設計將環錘式破碎機安置于二樓樓面,該設備重123 kN,電機重17.55 kN,功率200 kW,轉速960 r/min,垂直擾力18.7 kN,原設計未考慮減振裝置。
該碎煤機房自試運行以來,在破碎機啟動后,碎煤機房的二樓樓面大部及三樓樓面煤斗開孔附近局部振感強烈,甚至在煤斗下料時,窗戶玻璃發出“嘩嘩”聲響,振感有所加強。并且,在投入正常生產4個月內,曾多次發生破碎機地腳螺栓被振松、剪斷等現象。根據VM 9502型袖珍式數字存貯測振儀測得的結果,空載運行時在破碎機附近的振動最大峰值響應為203 μm,加速度峰值可達到1.5 m/s2,振動感覺達到Ⅴ等級標準,使人感覺強烈不舒適。考慮到結構的安全性,該項目要求對振動原因進行分析,并拿出一個解決該問題的處理方案。
基于以上現象,安置于二樓樓面的環錘破碎機是引起碎煤機房結構振動的唯一振源。電機轉述960 r/min,機振頻率為16 Hz,該頻率是否在碎煤機房振動體系的共振頻率范圍內,從而引起整個結構體系的共振,是需要通過分析計算才能知曉的。從安裝設備的地腳螺栓被剪斷等現象判斷,可以肯定的是,環錘式破碎機動擾力是超限的。
由于受到各種條件限制,項目方基本排除采取減振裝置、電機變頻等方法來解決此振動問題,綜合考慮施工周期、難易程度等因素,初步提出加設柱支撐的加固方案。但是,加設幾根柱、具體在何位置加設才能最有效地解決振動問題?本文利用MIDAS有限元軟件對原結構體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并考慮到現場場地等因素確定了一個最經濟、便利的加固方案。
計算工具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軟件,為簡化理論分析,模型研究對象為由破碎機所在的二樓樓面主梁、次梁、板及一層柱組成的結構體系。將破碎機運行動荷載簡化為一簡諧振動荷載F=5sin(32πt) kN。
按照原構件尺寸建立有限元模型,在簡諧荷載作用下,其振動響應如圖1所示,自振模態分析部分結果見表1。

圖1 原模型振動響應

表1 原模型部分振型特征周期值
振動模態及時程分析結果表明,在簡諧荷載作用點附近,最大振動位移為96.46 μm,豎向振動主要參與振型中,第7、9振型自振頻率在機振頻率(16 Hz)共振范圍內。為避免第7、9振型的共振,結合現場實際場地情況,在破碎機電機振源作用的梁下加設鋼柱,同樣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圖2所示,分析得到的結果見表2。

圖2 加柱后模型振動響應

表2 加柱后模型部分振型特征周期值
從分析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在梁跨中加設一個鋼柱支撐后,豎向振動主要參與振型中,第4、7、9自振周期均避開了機振頻率(16 Hz)共振范圍,在簡諧荷載作用點附近,最大振動位移為25.52 μm,其值與原模型比較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本方案加固處理可大大減小振動幅度。

圖3 模型振動響應比較
(1)振動問題歷來是個非常復雜且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在MIDAS有限元振動分析過程中,計算模型、計算依據(破碎機技術參數)等條件均做了相應簡化處理,其分析結果僅供定性判斷參考。
(2) 對低頻率的動力設備,其基礎不得不設置于樓面上時,應按照置于樓面上的動力設備基礎設計,采取相應隔振措施并驗算共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