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平 ,丁素媛 ,王樹榮
(1.濟南市水文局,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通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5年多來,已累計向北方調水近300億m3,受益人口超過1.2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河南省11座省轄市和31個縣(市)城市供水,極大地改善了河南省水資源緊缺狀況。
隨著時代推進,南水北調受水區內外用水條件發生了變化,有的地區調水指標富余,而有的地區雖然缺水卻沒有指標,原先確定的水資源配置方案與現在的需水格局已不能完全匹配。通過水權交易的辦法,從省級層面上對市級、縣級區域的調水指標進行微調,可以更好地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的綜合效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境內干線總長度731km,共設置分水口42處。國家分配給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年水量指標為37.69億m3,其中刁河引丹灌區分配水量指標為6億m3。扣除刁河引丹灌區分配水量和總干渠輸水損失后,河南省受水區各口門分配水量指標共29.94億m3,供水目標為南陽、平頂山、漯河等11個省轄市和鄧州、滑縣2個省直管縣,同時向蘭營、白龜山、老觀寨、望京樓、尖崗、常莊6座水庫供水調蓄。省轄市又進一步將分配的水量指標明確到所轄受水縣(市、區)。
根據《河南省南水北調取用水結余指標處置管理辦法(試行)》(豫政辦〔2017〕13號),在中線工程運行期內,有關市縣(區)行政區域(包括灌區)當年未使用并在下一個水量調度年內仍不具備使用條件的區域分配水量指標,由有管理權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為南水北調取用水結余指標并進行處置。
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對本行政區域內結余指標沒有處置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采取統一收儲轉讓的方式,委托收儲轉讓單位統籌處置,但不調整原行政區域已分配的水量指標。收儲轉讓單位在收儲轉讓結余指標時,應與受讓方簽訂水權轉讓協議,明確轉讓的水量、期限、交易價格等。收儲轉讓價格參照南水北調綜合水價(包括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確定,其中,基本水費按有關規定上繳省南水北調工程管理部門,按比例分攤到形成結余指標的區域。轉讓結余指標獲得的增值部分,由收儲轉讓單位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管理使用。
現狀未得到有效利用水量主要通過分水口配套水廠能夠達到的供水能力進行測算。分水口配套水廠能夠達到的供水能力根據配套工程建設進度、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進度、水廠處理能力等3方面因素進行測算。以南水北調各分水口分配水量減去現狀用水,作為現狀未得到有效利用水量。據調查計算,現狀年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共調水9.56億m3,有20.38億m3的調水指標未得到利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水區節水水平、用水效率的提高,以及加大了當地雨洪水資源的利用,對外調客水的需求度有所降低。同時,部分原規劃建設的配套水廠未達到設計規模也是重要原因。
中長期需水量預測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的因素較多,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的復雜系統。傳統的預測方法有:自回歸移動平均模型ARMA法、回歸分析法、灰色預測法、人工神經網絡方法等。本次論證在結合上述方法的基礎上,以受水區水廠為計算單元進行需水量分析。以受水區水廠為用水單元進行水量復核,以各供水口門水廠現狀供水能力作為受水區現狀年需水量,以各供水口門水廠規劃年供水能力作為受水區規劃年需水量。經分析,現狀年受水區水廠實際可接納水量為9.562億m3,2025年受水區水廠可接納水量為21.34億m3,2030年受水區水廠可接納水量為 23.63 億 m3。
河南省水權收儲轉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受河南省水利廳監督指導、協調河南省南水北調辦,開展南水北調等省內水資源水權收儲轉讓的平臺。中心職責是按照河南省水利廳、河南水投集團公司監管要求,河南省水權收儲轉讓中心負責為水權收儲轉讓活動提供場所、設施和服務;維護水權收儲轉讓交易秩序;協助行政監管部門核驗水權收儲轉讓相關手續及轉讓受讓主體資格;收集、存儲和發布水權收儲轉讓信息,為轉讓受讓各方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為水權收儲轉讓行政監督提供監管平臺,對收儲轉讓過程的相關資料存檔備查;及時向行政監管部門報告場內交易活動的違法違規行為,并協助調查。中心當前主要業務是進行行政區域間南水北調水的收儲轉讓,以解決當前南水北調結余水指標剩余的問題;開展河南省省內的水權轉讓活動,包括區域水權、取水權、灌溉用水戶水權的收儲、轉讓、受讓;合同節水的投融資活動等。中心成立以來,完成了向河南省水利廳申請開封市、鄭州高新區、鄭州經濟開發區、駐馬店市、汝州市等共計3.54億m3的南水北調結余水指標的工作,并獲得批準。
水資源配置是實現水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對當地河流湖庫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規水和客水資源進行配置。水資源配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1)堅持人水和諧、可持續利用原則。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處理好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關系,人水和諧,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突出重點與全面規劃相結合原則。強化主體功能分區,以科學合理、優化配置為主題,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綠色發展與和諧發展。
3)尊重流域與區域水資源總體規劃配置原則。遵守國家已經批準的水量分配方案,保障現有合法取水戶的用水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發展,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
4)分質供水,優水優用原則。應優先利用中水,其次利用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
5)因地制宜、統籌協調原則。按照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統籌兼顧上下游、左右岸、不同區域之間的用水關系,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之間需求與供給關系,公平公正地配置水量,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
以河南省駐馬店市為典型區域進行南水北調結余指標調配方案設計。駐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譽,因歷史上設皇家驛站而得名。總面積1.5萬km2,總人口896萬。以2025年為例,駐馬店市內的西平縣、上蔡縣、汝南縣和平輿縣中心城區的水資源配置方案見表1。
受讓方提出申請,把申請材料提交到河南省水權收儲轉讓中心,中心對材料進行審查;河南省水權收儲轉讓中心根據受讓方提出的申請對水量指標轉讓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水量結余指標轉讓是否可行;中心與受讓方當地政府(或授權部門)簽訂用水指標轉讓意向書;受讓方編制區域(或引調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及水廠水資源論證報告;中心向省水利廳遞交水量指標轉讓核準申請;經省水利廳核準后,受讓方向中心提交或委托中心編制轉讓方案;中心向省南水北調辦遞交水量轉讓復核申請;省南水北調辦復核通過后,省南水北調辦向南水北調中線局遞交水量轉讓方案復核資料;南水北調中線局復核通過后受讓方向中心支付保證金;中心與受讓方當地政府(或授權部門)簽訂南水北調用水指標轉讓合同(或協議);中心將轉讓合同(或協議)報省水利廳、省南水北調辦備案;履行合同(或協議)。

表1 駐馬店市四縣中心城區規劃2025年水資源配置方案表 萬m3
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關鍵在優化用水指標配置。據調查分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以來,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年調水29.94億m3的調水指標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據對各分水口門的調查成果,2016—2017年度河南實際調水水量為9.56億m3,用水指標現狀利用率不足原設計的1/3,目前尚有20.38億m3的調水指標尚未得到利用。需要通過水權轉讓的辦法,讓河南省極度缺水的地方用上救命水,從而更好發揮南水北調工程效益。
實踐證明:通過水權交易的辦法,進一步發揮南水北調綜合效益是可行的。根據測算分析,2025年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結余指標為8.60億m3,2030年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結余指標為6.31億m3。南水北調水量指標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有大量結余水量,而部分區域如駐馬店等地又迫切需要結余水量。根據河南省實際,制定全省范圍內水資源置換的總體方案,先將部分水量(2000~3000萬m3左右)調至該區域,解決上述地區用水燃眉之急,從國民經濟角度分析是合理可行的。總體來說,華北地區面臨著嚴重的水危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解決華北地區缺水的根本措施,是保證受水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重大基礎措施。通過更加科學合理地調度南水北調水源,是解決這些缺水地區供水危機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