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學生發展六大核心素養正式出爐,說的藝術越來越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借助課前五分鐘演講,做好演講的各項準備工作,通過落實四環節,讓學生在演講話題選擇中促進審美鑒賞力的培養,通過講稿準備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演講過程促進語言建構力的發展,以及教師點評促進學生文化理解力的發展,從而達到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課前五分鐘演講;說的藝術;語文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5-0108-01
【本文著錄格式】莫秋蓮.借用課前五分鐘演講促進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外語文,2020,19(15):108,110.
一、時代背景和教學現狀要求注重“說”的藝術
2003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就明確指出:要注意口語的特點,加強口語交際效果。2018年語文高考考試大綱第一次確定了“用語貼切”。我國中學生發展六大核心素養在2016年正式出爐后,包含四個維度的語文核心素養也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它重視適應語文終身發展、語文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分解為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其中,語言能力包括了口頭語言表達力和書面語言表達力。借助課前演講的方式來帶動學生對文學文化的思考、審美評價,從而增加文化修養是可行的。
同時,部分一線教師和學生重視知識檢測考查,重視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忽視口頭表達的訓練。部分語文教師也采用課堂演講形式訓練,但對課前演講的價值功能、理論指導、實踐方式等方面認識不夠到位,操作不夠完善。學生在作文表達時,雖然文采內容豐富但思維缺乏邏輯性,也缺乏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等問題。因此需要找到一個小切口突破存在的困境。
二、準備周全做好“說”的表達
高中語文課前演講主要是指在語文課堂的特定環境中,高中生借助有聲的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面對聽眾,系統地發表見解、感情的一種語言思維活動。要想做好課前五分鐘演講,不能即興發揮,必須有的放矢,有所準備。
(一)注意系統性和連續性
不能把學生的課前演講僅當作課堂上的開胃小菜,要有全局意識,演講前的準備和指導,演講中的把控和引導,演講后的評價和總結,反思后的再次演講,要有系統性。在三年里,完成目標也需要有連續性和遞進性。
(二)注意指導性和有效性
明確要求,解說清晰。要求五分鐘內做到“二一”“三性”,即一個標題,一句名言(事先板書),內容豐富性,思維邏輯性,脫稿性。遇特殊情況,可放寬時間限制,利用動態資源,讓學生收獲更大。
帶領學生觀看系列優秀的演講視頻。
編排演講學生的順序。幾名優秀同學在前,隨后按學號,三天時間準備。對前幾位學生,私下指導,樹立榜樣,以便模仿。
做好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教師只是旁聽者和評價者,學生既是演說家也是聽眾,還可以成為評論者。
三、落實四環節,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由語言的建構、思維的發展、審美的鑒賞和文化的理解組成。實際上,學生在演講過程的準備、講演、體態語言的表現、傾聽老師同學的評價,再次進行準備講演的整個環節中,可有效地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大方面的培養。
(一)引導學生選擇話題,促進審美鑒賞力的培養
在整個演講過程中,演講話題的選擇尤其重要。教師通過話語引導和點評的傾斜,引導學生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主題去欣賞、分享。如可選擇張九齡、徐階等古代文化名人名著的鑒賞;選擇啟功、董卿等現當代人物著作;介紹李宗盛等音樂家、藝術家的故事;表達對社會文化現象如共享經濟與善惡本源、反抄襲、表情包、中巴關系的思考。教師在學生演講過程中,做好記錄,根據學生表現,拋棄第一輪出現的無營養不具代表性的話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有價值意義、充滿正能量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知識。學生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話題進行演講、分享,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在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和對美的人格的追求。
(二)指導學生準備講稿,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當前的考場作文更強調思維的嚴謹,邏輯的嚴密,通過學生認真準備講稿,既可以促進口頭語言表達中的思維能力,也能促進書面表達的邏輯能力。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既要圍繞一個中心,講述完整清晰的主題,又要做到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因此,在學生準備講稿時,老師可進行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從標題命名到結構安排,從起承轉合到引議聯結,風格樣式逐項精心構思,巧于提煉;在語言方面句句推敲,字字斟酌,800字左右范圍內做到準確簡練,富于表現力,又曉暢明白,不產生歧義。
(三)把控學生演講過程,促進語言建構力的發展
演講與口才是學生終生發展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教師可以透過當眾講話看到一個個真實的自我。學生與同學分享自我感興趣的話題時,也是提升語言建構力的過程。
在規范要求情況下,必須全員參與,教師要善用鼓勵語言和多元化評價方式,使學生善于借助課件等輔助形式,由忸怩到聲情并茂地發揮。把控演講的時間和節奏,對于內斂、缺乏自信或演講卡殼的學生,不留痕跡地幫其渡過難關。通過幾輪訓練,使學生能自如、自信地脫稿表達,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找回自信,充分挖掘人的內在潛力。
(四)教師適當點評促進學生文化理解力的發展
學生進行演講后,教師結合學生講演的內容和表現選擇一兩個角度進行簡單的點評。以鼓勵為主,重點評價學生話題的選擇,講演的思路,語言的表達,體態動作的表現。在內容上,引導學生考慮與其相關的社會立場、政治方向、人生道路、友誼交往等有關人生問題;在思路上重點評價邏輯性;在語言表達上重點評價風格如何,能否產生共鳴;體態方面重點引導學生大方得體,注意手勢細節等。若能把點評與即將進入的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實效性則更強。同時,教師在實施一階段后,可設置辯論賽、演講會總結等,讓學生有更大的提升。
演講并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通過有目的性的訓練得來的。語文學習應重視“說”的作用,講究“說”的藝術,借助課前五分鐘演講方式,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讓學生感受到演講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唐樹芝.演講語言技巧與實踐[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謝倫浩.演講態勢表達技巧[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4.
[3]康蘇珊.實用演講技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袁玉英,史偉.高中語文課前演講的原則和具體做法[J].生活教育,2015(19).
[5]鐘文華.重視課前演講,促進學生素質提高[J].龍巖學院學報,2003(S1).
[6]李海珠.開展高中語文課前演講,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J].開放教育學院學報,2017(2).
[7]姚春蕾.農村高中語文課前五分鐘演講活動研究報告[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8]姚雅麗.高中語文課前演講活動研究報告[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