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閭
這位崔郎中即將上朝赴任考功郎中之職,掌管官吏考課事宜。臨行前,可能是向老詩人辭行。這樣,就有了這首贈別的七絕。
老詩人真情規勸,語重心長。說,你年少登科,新官上任,一切都稱心如意,正可趁此身體壯健,又值天氣涼爽之際,上朝赴任,大展宏圖。應該說,當此青云得步之時,上了這一層,再往高處攀升,也不會走更多的路程了。說到這里,詩人停頓一下,特意用了一個“卻”字,陡然轉入箴規勸誡,說須行事穩重,小心謹慎。策馬馳行是必需的,但是,一定要緩轡徐驅,謹慎行事,穩字當頭。
讀書士子皆以貧困落魄、久試不第、沒身草澤為不幸,而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卻標新立異地做出另類的警示,把少年登科列為“人生三大不幸”的首項。這是建立在深刻的人生體驗和對世事認知的基礎之上的悟道之言。從人性的慣常表現看,人當年少,不諳世情,缺乏歷練,既受不了挫折、失敗的打擊,也經受不起成功成名順利的考驗。一夜成名,一朝得志,很容易產生驕縱、浮躁、懶惰的心理,往往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愣頭青式”地亂闖,直至撞得頭破血流,才知痛悔;而客觀的形勢尤為嚴峻,“一峰突起群山妒”,一當出人頭地,立刻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眾目睽睽、“十手所指”的對立面;即便是沒有橫遭嫉妒,不是面對“棒殺”,反過來面對“捧殺”,成了公眾追逐的偶像,周圍一片贊揚聲,最后的結局也是很不妙的。
當然,人生之幸與不幸,歸根結底,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具有足夠的自知之明,或者經過長者點撥、指引,嚴謹自持,早知防范,那么,不幸就可以轉化為有幸,獲得繼續攀升的有利條件。
正是基于這個道理,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老詩人本著愛心誠意,發出肺腑之言,予以深切關懷,這對少年得志的崔郎中,無疑會有直接的幫助;而因其所講述的道理、指陳的要害,具有普遍意義,里面又蘊涵著深刻的哲理,這樣,廣大讀者看了肯定也能深獲教益,引發沉思。